2012年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在攀枝花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剡
(2012年1月4日)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已满,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并就下届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五年工作,增强发展信心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机遇挑战相互交织的五年,也是全市人民在攻坚克难中止滑提升、在统筹兼顾中“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开拓创新中提速增效、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届期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5.66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GDP达到4.8万元左右,位居全省第一;预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13亿元,比2006年增长165.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8亿元,比2006年增长133.2%;单位GDP能耗预计总下降2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比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2%,比2006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27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94.2%、97.4%。
五年来,我们加快建设实力攀枝花,特色经济强市建设初见成效。GDP年均增速达13.9%,高出前五年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钢铁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60.3%下降到44.7%,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投资拉动战略深入实施,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6亿元,是前五年的3.2倍。第二产业加快向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6 2”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化率达71.5%,位居全省第一;钒钛等产业迅速壮大,全省第一炉海绵钛成功出炉,钒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荣获“中国钒钛之都”称号,跻身全国首批62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唯一的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我市,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实现了从钢铁主导向钒钛钢铁并进的战略性转变。第三产业加速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增国家4A级景区2个,“欢乐阳光节”渐成品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达17%;省际商贸和物流中心加快构建,苏宁、银杏等30多家名品名店陆续入驻,得天独厚、德铭阳光等一批本土企业逐步做大,金瓯、曼哈顿、同乐世界等城市综合体迅速崛起,电子商务实现本地结算,格里坪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汉风等物流企业集群不断壮大,保险、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档次和规模进一步提升。第一产业继续向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咖啡、块菌、辣木等新兴产业培育初见成效,被评为“中国块菌之乡”,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红格脐橙、国胜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米易、盐边分别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培育县;2个省级和3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建成新村聚居点21个。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28.9%提高到41.6%,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较2006年分别增长47.8%和49.5%。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60.5%提高到67.8%。园区经济不断壮大,聚集效应逐步凸显,钒钛产业园区、格里坪工业园区先后建成“百亿园区”。金融实力大幅提升,截至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2.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7.73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41.74%、111.86%,存贷比指标保持全省领先。
五年来,我们加快建设魅力攀枝花,中国阳光花城形象渐入人心。规划引领约束作用进一步发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建设用地基本实现规划全覆盖。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花城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42km2增加到60.92km2,城镇化率达到61%,位居全省第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构架初步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两高两铁”项目加速推进,西—攀、攀—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北上成都、南下昆明即将实现全程高速;炳仁路四十九以东段、渡口桥南立交系统DEF匝道、S214线桐子林至雅江桥段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1526.88km,100%的乡镇、63%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或弹石路,困扰我市多年的交通难题有效缓解。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突出,花城特色日益彰显,获得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城市”称号。人文内涵深度挖掘,攀枝花精神不断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覆盖到村,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苴却砚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工艺品,仁和区成功申报为“中国苴却砚之乡”。
五年来,我们加快建设活力攀枝花,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钢城企业总公司成功改制并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稳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金融改革持续推进,成功组建全省除成都以外的首家市级农村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在成都设立分行、在都江堰牵头组建村镇银行且业务发展均处于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市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县(区)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政务中心服务水平跃居全省一流;文化、教育、卫生等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区域合作不断加强,首届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我市隆重举办,与凉山、丽江、楚雄、大理、六盘水等毗邻市州建立了互访交流机制。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实际到位资金累计1124.22亿元,是前五年的3.88倍,成功引进梅塞尔、沃尔玛2户世界500强企业和昆钢公司、华润集团、中国大唐等6户全国500强企业。恒铭(仰光)发展公司在缅甸设立,恒鼎实业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及在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先河。外贸工作成效显著,攀钢荣获全国钢轨产品出口首张免检“通行证”,全市累计出口8.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2亿美元、外经合作营业额3117万美元,分别是前五年的1.34倍、35倍和2.6倍。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469人,新建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个。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攀枝花钒钛研究院正式组建并在推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全省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通过验收,煤基转底炉直接还原、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清洁钒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年来,我们加快建设和谐攀枝花,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民生工程深入开展,民生工作实现了从重点突破到系统推进的根本性转变。成功应对“8•30”地震、米易“7•27”山洪并泥石流、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群众关注的住房难问题有效缓解,共建成廉租房52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8万户、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224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098户。缅气入攀、成品油管道入攀项目全面启动,对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方便群众生活意义重大。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幅高于全省同期水平;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累计投入“两免一补”资金3.47亿元,受助学生达277万余人次。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医疗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建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村卫生室55个,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9个,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被评为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圆满承办全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在全省率先建立失业预警制度,被列为全国首批82个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农村、城市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差较2006年分别增长422%和172%。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社区服务站132个、社区便民服务点2555个。切实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建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850元增加到3690元,自发迁居农民集中安置区“三通”问题基本解决。二滩水淹区连片扶贫开发按计划推进,环湖路改造全面完成,水淹区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加快建设平安攀枝花,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在全省率先成立警地联合人民调解室,被命名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五五”普法顺利完成。本质安全型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圆满结束。档案工作取得新突破,2个县(区)创建为四川省首批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国防建设不断加强,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连续2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食品药品监督、侨务、对台、审计、气象、外事、防震减灾、地方志编修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较2010年(下同)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7.5%,第三产业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8.65亿元,增长25.4%;地方财政支出预计增长17.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7.99亿元,增长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2%;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7%。投资拉动成效显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44亿元,63个重大工业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矿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成为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工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全省首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试点项目——攀枝花市工业(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启动上线。园区建设加快推进,4个县(区)被纳入拟新增省级开发区培育发展地,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唯一、国家首批外贸转型升级钒钛产业示范基地。特色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攀枝花芒果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证,首次以自主报检方式出口新加坡。金融生态环境继续优化,银行业机构实现乡镇全覆盖,米易县成为我市首个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支出均突破百亿大关,分别达到124.36亿元、111.3亿元。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参加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金额达274.13亿元,创历史新高,成功对接东区阿署达风景区等投资上百亿的重大项目,川滇交界区域最大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银泰项目落户我市。市场流通秩序有效规范,被列为全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项目试点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米易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3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首批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一年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16件、政协委员提案214件,满意率分别达98.8%、98.9%。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市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首次进入全国20强,市级电子政务大厅投入使用,被列为全省首批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西区成功申报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区。政务调研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取得实效。法治政府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了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制度。“挂包帮”活动持续开展,为困难群众办实事7134件。廉政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购置使用等专项治理深入实施,“金色攀枝花”展览馆被列为全省首批廉政教育基地。严肃工作纪律,确保了换届期间思想不乱、工作不松、发展不慢。
各位代表,我们深知,正是因为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全市上下的拼搏实干,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薪火相传、开拓创新,才成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攀枝花。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在各条战线和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体劳动者,向驻攀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攀枝花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境内外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任重道远;要素制约更加凸显,对外交通瓶颈问题还未根本解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办事能力、工作作风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新要求和群众新期待。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务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砥砺奋进,风雨前行,千方百计上项目,持之以恒聚产业,真心实意惠民生,办成了一批过去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和难事,解决了一批过去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谱写了攀枝花发展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壮丽篇章。成绩令人振奋,经验更显珍贵。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实现理念突围,就一定能开创新天地、实现大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创新转化机遇上下功夫,在率先承接机遇上求突破,就一定能乘势而上、加速崛起!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凝聚民心、改善民生,把为民谋利作为最大工作,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就一定能政通人和、和谐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科教引领、创新驱动,依托科技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凭借创新变工业大市为经济强市,就一定能进位赶超、再次腾飞!只要我们各级干部精诚团结,敢担当、愿付出、共给力,攀枝花的事就一定能干实干好,攀枝花的发展就一定能更好更快,攀枝花的群众就一定会生活得越来越幸福!
二、把握发展大局,谋划美好未来
各位代表,本次会议将选举产生新一届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新一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既是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提升综合实力、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关键五年。我们既要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复杂挑战,也面临着许多难得机遇。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四川省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市经济长期向好提供了良好环境;省委、省政府提出加速实施“两化”互动、突出南向发展等战略部署,为我市乘势崛起带来了重要契机;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和积累,我市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正在形成,产业基础日渐夯实,要素聚集能力大幅提升,已经具备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和实力。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务实意识、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根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门户”战略定位、“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重点,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环境优化和城乡统筹,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社会文明的幸福攀枝花。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人均GDP保持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万元和1.4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前五年基础上翻一番;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总下降20%,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左右;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为总揽,促进加速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把加快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力争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按照“着力夯实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加快壮大第三产业”的思路,积极构建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动以钒钛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将攀枝花建成国际领先的全流程钒钛新材料基地、更具影响力的“中国钒钛之都”。围绕“6 2”特色产业格局,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大力实施“千亿工程”,重点推进钒钛、钢铁、机械制造、化工、能源等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着力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重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建设,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基本建成省际商贸和物流中心,使攀枝花成为京昆高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一颗独具魅力的耀眼明珠。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壮大和培育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支柱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全局循环、高端循环为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二是以打造中国阳光花城为依托,促进转型发展,建设美好家园。重点打造宜居宜游、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阳光花城,集中力量加强新区建设,力争把花城新区初步建成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完善建成区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打造一批精品绿地和特色景观,全面提升中国阳光花城的品位和形象。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市建设阶段性目标,建成省级森林城市。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东区、西区率先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市推广,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力争新农村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以打造四川南向门户为抓手,促进开放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加快推进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丽—攀—昭—遵铁路和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攀—宜沿江高速公路、攀—大(理)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开辟更多进出攀航线,实施国省干线续、改(扩)建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三年攻坚,形成市内半小时城市交通经济圈和一小时县域交通经济圈,与周边县域形成两小时交通经济合作圈,与邻近昆明、楚雄、大理、丽江等城市形成三小时交通经济协作圈,基本确立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主动融入昆明—湄公河经济圈,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努力打造服务全川南向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出国(境)的重要通道,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
四是以建设幸福攀枝花为根本,促进人文发展,增进民众福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住房问题,实现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全覆盖,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m2以上,力争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面谋划、认真落实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新格局。切实抓好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促进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实现制度全覆盖后的应保尽保。积极打造区域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高地,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文化强市;进一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市;协调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逐步完善食品药品及农产品等安全监管机制,初步建成本质安全型城市。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创新保障体系,切实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律师队伍管理,努力打造区域平安高地,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五是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载体,促进内生发展,助推赶超跨越。创造性推进各项改革,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关系,统筹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两化”互动、用地保障、资源整合等方面务求取得新突破。加大科技投入,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确保综合科技竞争力进入全省前三位,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市,力争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户。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形成区域人才小高地和产业人才大集群。
各位代表,上述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体现了民生为本、致力和谐的导向和理念,体现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基调和主题,体现了全面发力、重点突破的策略和智慧。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一座产业基础雄厚的中国钒钛之都,一座发展活力四射的中国阳光花城,一座群众安居乐业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一定会昂然崛起于中国大地!
三、立足新的起点,确保良好开局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门户”战略定位、“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四个倾力打造”放大竞争优势,全力推进“两化”互动提升发展质量,全力推进“三化”联动实现城乡统筹,全力推进新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确保13.5%,力争14%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第二产业增长16%,第三产业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完成全年目标,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凝心聚力加快经济发展
——注重内涵,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大力建设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盐边攀昆2万吨钛锭生产基地,确保钛材如期面世,实现攀枝花人的钛产品深加工梦想。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直接还原新流程、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等中试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确保攀枝花学院2.1兆瓦屋顶太阳能电站建成投运。加大协调力度,扎实推进观音岩、桐子林、金沙、银江水电站和攀昆矿业800万吨钒钛矿洗选等在建项目,力争攀钢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新中钛20万吨人造金红石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翰通100万吨焦化、润莹齿轮、富邦1000万件刹车制动毂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实现攀钢1.5万吨海绵钛、龙蟒二期800万吨选矿厂、白马铁矿二期、金江钛业15万吨高钛渣等建成项目达产增效。创新“矿冶电”联营机制,推动煤化工产业调整升级。深入实施余热余压利用、工业锅炉改造等重大节能工程,强力推进烧结、球团烟气脱硫及生活污水处理,突出抓好总量减排,确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加强园区建设,做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工作。加大地企合作力度,积极支持攀钢实施“一四五”战略、实现二次创业,积极支持川煤集团以川煤华荣能源股份公司为载体实现整体上市且上市公司总部落户我市,积极支持中国十九冶集团实施西部市场核心战略、尽快实现“双百亿”企业目标。
——旅游带动,推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盐边红格阳光温泉、仁和阳光康养和米易阳光运动三大重点旅游区,开工建设仁和康养休闲度假风情镇,做好红格温泉度假区申报国家4A级景区工作,继续办好“欢乐阳光节”、“金芒果节”等特色旅游节庆和营销活动,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推进密地、金江、格里坪、总发、米易青杠等物流园区建设,确保粮食铁路专用线和中转仓投入使用。加快推进银泰城市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确保红格假日、开元名都2个五星级酒店和红山国际、三森美居等项目如期竣工,力争将红格体育竞训基地建成亚洲一流的冬训基地。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引导金海•世纪城等新建楼宇合理布局商业业态,促进川能投(集团)区域总部大楼加快建设,支持更多的区域性总部落户我市。
——突出特色,强化农业基础作用。以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突出打造“攀枝花”、“金沙江”农产品品牌,新增2~3家规模养殖场。加大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力度,扩大特色中草药种植规模,继续抓好咖啡、核桃、块菌、辣木等林业产业发展。积极推广“畜沼果”、“畜沼菜”等循环种养殖模式,在重点水果基地率先出成效、显亮点。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化建设,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万亩,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0座,加快建设观音岩城乡供水、马鞍山水库等项目。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完成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二滩水淹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提升质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制定出台新版地方产业政策、结构调整、机械制造及钒钛产业目录,引导更多的企业、资本参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民营经济,不断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开展股权出质和出资登记,力争安宁铁钛、攀能化股份成功上市。大力发展县域和园区经济,支持各县(区)错位发展、内生增长,鼓励各产业园区“五向”发展、做大做强。
(二)千方百计促进民生普惠
——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扩大“两基”成果;实施“优质教育链”计划,做精做强普通高中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城市搭建平台。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按要求完成国家基本或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和城乡医疗卫生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畅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强化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数字媒体资源管理,逐步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基本建成城市应急广播系统。扎实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确保通过国家终期检查验收。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有效应对人口结构性问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地区及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工作。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统计、人防、气象、档案、外事、检验检疫、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
——着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继续实施民生财政,集中力量推动民生改善,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民生工程各项任务。深入推进保障性住房、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符合条件的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相关工作,建成保障性住房4430套。坚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保持出租车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有效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做好社保卡发放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及支付保障机制。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以上。做好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工伤赔偿、企业欠薪等敏感领域的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逐步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管理。高度关注物价走势,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商品质量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面落实大调解“五进”机制,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创新警务运行机制,持续开展严打整治,继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有效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建设本质安全型城市,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保持粮食供需平衡,确保粮食安全。组织开展好防灾救灾应急大演练,不断提高应急能力。
(三)持之以恒破解发展难题
——加强要素保障。以国土资源部批复我市为矿业城市建设用地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全力推进矿业城市建设用地改革,争取年内破题收效。加快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步伐,力争在配置新矿权上取得突破。继续做好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协调支持力度,按计划推进缅气入攀、成品油管道入攀等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的LNG加注站。探索建立煤炭储备机制,扩大电煤供应来源。加快建设坚强电网,建成攀枝花Ⅱ500KV、米易输变电工程并投入使用,不断提高供电保障能力。改造现有铁路货场和专线,有效提升铁路运力。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壮大融资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入,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力争达到15%。
——加快交通建设。全力推进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的对外大通道建设,抓好丽—攀—昭—遵铁路和攀—宜沿江、攀—大(理)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新线攀枝花段,确保丽—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全面竣工。加快机场滑坡治理,力争上半年恢复通航。全面实施国省干线续、改(扩)建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攻坚计划,开工建设S310线格里坪至福田段改造、倮渡北路、荷花池大桥整治等项目,全面启动市内断头路续建工作,加快推进新密地大桥下半幅桥、S214线总发至平地段改造、S310线红格过境新线、炳二区主干道、沿江快速通道西区段等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巴关河大桥维修加固、综合客运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
——强化财税支撑。严格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开辟新财源,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抓好项目储备,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创新政府和企业融资方式,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抓好资金整合,集中财力保民生、促发展。严格预算管理,强化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加强基层财政建设,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增强创新能力。以产业化科技推进行动为载体,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力争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着力构建与中国钒钛之都和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相匹配的创新体系,组建区域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升级为国家级联盟,做好国家钒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新增高新技术及创新型企业5户。积极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确保专利申请量1000件。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大力推行“项目 人才”聚才模式,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四)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
——强力推进花城新区建设。按照产城一体、新旧互动、多规合一、超前规划的原则,编制特色鲜明的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做好各种业态的详规和设计。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启动核心区建设,开工给排水、通讯、电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工程,加快龙箐大桥至密地桥南、钢城集团总部大厦、体育公园等项目进度,建成老黑地移民安置点并投入使用。
——全力打造中国阳光花城。突出阳光、花卉两大特色,深入推进城乡风貌塑造,扩大特色花卉种植规模,丰富道路绿化景观层次,形成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城市亮点。大力开展金沙江市区段景观打造,加快建设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景观带。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生态市创建工作,加强城区绿地生态系统、环城生态景观林及江河道路防护林建设,义务植树200万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旧城改造,按计划推进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中国阳光花城新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五乱”治理,全力推进“四化”工程,为群众营造舒心、舒适的生活环境。实施数字化城管工程,建成东区、西区、仁和区和钒钛产业园区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对超期服役道路进行改造或大修,对一般道路进行专项整治,对东区老旧煤气管道继续进行改造。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推行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系列主题实践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使建设幸福攀枝花成为全市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不断丰富攀枝花精神的时代内涵,继续传承老一辈建设者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移民城市的包容特性,使之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和支持文艺创作,将更多的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推进基层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三线”建设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做好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修缮布展,使“三线”文化成为攀枝花的独特标识。进一步发掘、整理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力打造大笮文化、苴却砚文化、新山傈僳族约德节、迤沙拉谈经古乐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五)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支持、全力配合攀钢辅业改制。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步伐,有效减少执法层级。加强财税融资体制改革,着力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探索实行环境保护派出机构监管模式,理顺基层环境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及国有文艺团体改革。积极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继续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市中心医院集团运行机制。稳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力推进区域合作。认真落实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议定事项,加快建设跨省际、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共同治理较为突出的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实施旅游线路统筹行动,积极融入大理、丽江等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环线。进一步加强与友好城市在人才、科技、卫生、文化、商贸等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努力搭建南向外贸平台,确保进出口总额达到2亿美元。切实加强外资和外经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参与经贸合作,利用外资达到4000万美元,力争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收入达到1000万美元。
——扎实抓好招商引资。以招大引强为着力点,瞄准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大力引进一批旗舰企业和重大高端项目,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80亿元。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理念,围绕中心工作重点招商,突出产业导向延链招商,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以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项目为重点,认真执行项目跟踪促进和责任人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开工率。
四、顺应形势需要,加强政府建设
面对新的形势,担当新的使命,我们将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转变执政理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创新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和清廉政府。
敢闯敢试,打造创新政府。始终把开拓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不竭动力。大胆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改变旧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思路服务发展,提升标杆争位次,坚定目标不动摇,不断闯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转变工作观念,进一步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发展意识,大力倡导主动、用心和超常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行“马上办、现场办”、“你有事、我加班”的工作作风,使服务成为政府最优质的资源、最响亮的品牌。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政策研读,力争在产业发展上有新思路、城乡建设上有新举措、民生改善上有新办法。
依法治市,打造法治政府。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科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务,不断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健全群众参与、专家咨询的政府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对群众关心的大事,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群众承诺的实事,说一项是一项,项项兑现。大力推行政务公开,高度关注网络问政,积极建设阳光政府。
立说立行,打造高效政府。始终把务实高效作为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强化“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的工作导向,多一些实干举措,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有效服务,少一些繁文缛节,凭工作业绩定优劣,以发展成果论英雄。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对确定的目标坐言起行、务求必成,对在谈的项目锲而不舍、紧追不放,对在建的工程倒排时序、限期完成,以严要求保证高质量,以高效率赢得快发展。不断优化和规范办事流程,切实提高工作质效。继续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管理,加强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确保市委决策、人大决议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惩防并举,打造清廉政府。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理直气壮地反对歪风,毫不手软地惩治腐败,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严惩。加强“一网三库五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拒腐防变、权力受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严厉查处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增福祉,以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以廉洁自律的政德政风取信于民,以励精图治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绝不辜负广大群众的重托和厚望!
各位代表!风正千帆疾,心齐万事兴。让我们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夺取跨越发展的新胜利,不断谱写富民强市的新篇章,共同开创攀枝花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