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2010年民生发展报告:修路通电富民利民

  • 2011年02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喂,阿力,你们那里樱桃树返青长势如何?”2月11日,凉山州德昌县角半沟村,村民阿力牛拉的手机响起来,一位成都的果品经销商询问树势。“估计又是个丰收年。”回完电话,阿力牛拉瞄了一眼山顶上的移动电话基站,心存感慨。自从去年该村通了电话后,果品商主动与村民建立联系,大樱桃终于批量走出大山。2010年该村家庭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   

      去年,伴随着我省“十项民生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我省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致富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一条3.5公里长的水泥路蜿蜒从泸定县德威乡奎武村通向山下的省道211线。“以前,我们是全乡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子。”奎武村委会主任李银先说,去年9月,奎武村通村公路开工,半年就修通村道。目前,泸定县已竣工101.5公里高质量通村路。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去年部署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各级各部门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还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加快了建设速度,放大了建设效应。

      去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建成农村公路33657公里,完成目标任务168.3%。

      亮点绝不仅仅在交通建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31.67%”,这是我省去年底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成绩单”。2010年,我省计划建设(改造)农村电网6000公里,实际争取到国家对我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3.19万公里投资计划,超5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规划。作为规划中重点推进的水利枢纽,到去年底,我省全面完成亭子口水利工程、武都水库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与节水改造工程年度计划,同时,370座病险水库整治主体工程完工,完成目标任务123%。

      去年10月26日,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二村里第一次响起手机铃声,在村民欢呼声中,这个四川最后一个未通电话的行政村顺利开通了移动基站,这也标志着“村村通电话工程”圆满落幕,全省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生活巨变

      2月10日,乐山五通桥区盐井沱村。9组村民池西华家的冰箱塞满了食品,“前年就买了电冰箱,因为电力不足,成了摆设。去年8月电网改造完后,再也不倒剩菜剩饭了。”池西华告诉记者。

      农网改造后,盐井沱村民掀起购买电器热潮,全村仅洗衣机就新增了220台、彩电和电冰箱各250台,电饭锅每家每户必备。

      去年,我省投入资金152.5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路修到哪里,客车就开到哪里”。在绵阳市,发展农村客运,农民群众便捷出行,加速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雅安市去年初在农村电网改造后,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全市平均电价每度降低0.39元,农民一年减负约2000万元。

      去年,我省又有292个乡(镇)接通宽带,完成目标任务100%,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通宽带。开江县甘棠镇转洞桥村利用网络宽带建立起网上书屋和致富信息窗,免费向村民开放,久而久之,打麻将、空聊天的人少了,想办法挣钱的人多了。安县花荄镇联丰村利用宽带上网下载各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后村社的秀美图片,洗印放大后贴在村头和农户墙上,村民环境治理意识得到提高。

      设施完善成致富“催化剂”

      “网络是村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鼠标和键盘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农民易林波流露出收获的喜悦。去年他在村活动室通过网络学习外地塘藕栽培技术,种出的藕更大更白。收获时,只需将销售信息挂网,批发商就找上门来。

      如今在四川,进一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成为群众致富的“催化剂”,找钱的“放大镜”。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省已由单一的解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向服务农村产业机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转变,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因种植苹果致富,大堰沟村目前是盐源县有名的“百万村”,但几年前,泥巴村道让一车苹果还没颠簸到县城,就“皮开肉绽”,许多群众因此砍掉果树改种其他作物。但自从修了柏油路后,外地的货车可直接开到果园边。目前,该村苹果种植面积翻了一倍。

      以前,守着升钟水库,南充市南部县升钟镇还是十年九旱。“抗旱几乎是升钟库区农业生产每年的必修课。”升钟镇党委书记张斌说:“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升钟水库将不再喊渴,这里将成为第二个都江堰灌区。”

      “乡乡通宽带”也使我省农村通信覆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将有力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声音】

      电通水通信息通人心通

      刘廷贵

      金堂县三星镇居民

      以前电力紧缺,电压不稳,热天要想吹风扇,甚至定有“人员指标”:一个人只能扇扇子,5个人以上才能开风扇。

      现在不一样了。近年来,政府加大电力投入,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连最偏远的村社都通了电。我有一位生活在广安市广安区高山上的鳏居亲戚,为了让他家通电,电力员工立了4根电杆,耗资几万元。在我们镇上,也实现了一户一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家用电器。

      欧仲荣

      升钟水库管理局局长

      南充地处川东北干旱走廊,历史上旱情不断。升钟水库建成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连续几年干旱造成水量严重不足,开闸已经不能放出自流水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工程,亭子口水库建成后,升钟水库喊渴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按照规划与设计,计划投资6亿元,修建一条16个流量的嘉陵江右干渠通往升钟水库,经苍溪、阆中两地,全长40余公里,亭子口水库可以向升钟湖实施季节性补水,不但能保证灌区农民生产用水,还能为灌区提供充足的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

      

      记者陈松 郝勇 衡昌辉 桑清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民生发展报告:修路通电富民利民

  • 2011年02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喂,阿力,你们那里樱桃树返青长势如何?”2月11日,凉山州德昌县角半沟村,村民阿力牛拉的手机响起来,一位成都的果品经销商询问树势。“估计又是个丰收年。”回完电话,阿力牛拉瞄了一眼山顶上的移动电话基站,心存感慨。自从去年该村通了电话后,果品商主动与村民建立联系,大樱桃终于批量走出大山。2010年该村家庭平均收入达到5000元。   

      去年,伴随着我省“十项民生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我省城乡群众生活质量、致富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一条3.5公里长的水泥路蜿蜒从泸定县德威乡奎武村通向山下的省道211线。“以前,我们是全乡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子。”奎武村委会主任李银先说,去年9月,奎武村通村公路开工,半年就修通村道。目前,泸定县已竣工101.5公里高质量通村路。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去年部署实施的“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各级各部门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还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加快了建设速度,放大了建设效应。

      去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成绩斐然:建成农村公路33657公里,完成目标任务168.3%。

      亮点绝不仅仅在交通建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31.67%”,这是我省去年底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成绩单”。2010年,我省计划建设(改造)农村电网6000公里,实际争取到国家对我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3.19万公里投资计划,超5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规划。作为规划中重点推进的水利枢纽,到去年底,我省全面完成亭子口水利工程、武都水库工程等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与节水改造工程年度计划,同时,370座病险水库整治主体工程完工,完成目标任务123%。

      去年10月26日,甘孜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二村里第一次响起手机铃声,在村民欢呼声中,这个四川最后一个未通电话的行政村顺利开通了移动基站,这也标志着“村村通电话工程”圆满落幕,全省行政村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生活巨变

      2月10日,乐山五通桥区盐井沱村。9组村民池西华家的冰箱塞满了食品,“前年就买了电冰箱,因为电力不足,成了摆设。去年8月电网改造完后,再也不倒剩菜剩饭了。”池西华告诉记者。

      农网改造后,盐井沱村民掀起购买电器热潮,全村仅洗衣机就新增了220台、彩电和电冰箱各250台,电饭锅每家每户必备。

      去年,我省投入资金152.5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路修到哪里,客车就开到哪里”。在绵阳市,发展农村客运,农民群众便捷出行,加速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雅安市去年初在农村电网改造后,城乡居民同网同价,全市平均电价每度降低0.39元,农民一年减负约2000万元。

      去年,我省又有292个乡(镇)接通宽带,完成目标任务100%,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通宽带。开江县甘棠镇转洞桥村利用网络宽带建立起网上书屋和致富信息窗,免费向村民开放,久而久之,打麻将、空聊天的人少了,想办法挣钱的人多了。安县花荄镇联丰村利用宽带上网下载各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后村社的秀美图片,洗印放大后贴在村头和农户墙上,村民环境治理意识得到提高。

      设施完善成致富“催化剂”

      “网络是村民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鼠标和键盘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农民易林波流露出收获的喜悦。去年他在村活动室通过网络学习外地塘藕栽培技术,种出的藕更大更白。收获时,只需将销售信息挂网,批发商就找上门来。

      如今在四川,进一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成为群众致富的“催化剂”,找钱的“放大镜”。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省已由单一的解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向服务农村产业机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转变,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因种植苹果致富,大堰沟村目前是盐源县有名的“百万村”,但几年前,泥巴村道让一车苹果还没颠簸到县城,就“皮开肉绽”,许多群众因此砍掉果树改种其他作物。但自从修了柏油路后,外地的货车可直接开到果园边。目前,该村苹果种植面积翻了一倍。

      以前,守着升钟水库,南充市南部县升钟镇还是十年九旱。“抗旱几乎是升钟库区农业生产每年的必修课。”升钟镇党委书记张斌说:“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升钟水库将不再喊渴,这里将成为第二个都江堰灌区。”

      “乡乡通宽带”也使我省农村通信覆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为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架起了“信息高速公路”,将有力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声音】

      电通水通信息通人心通

      刘廷贵

      金堂县三星镇居民

      以前电力紧缺,电压不稳,热天要想吹风扇,甚至定有“人员指标”:一个人只能扇扇子,5个人以上才能开风扇。

      现在不一样了。近年来,政府加大电力投入,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连最偏远的村社都通了电。我有一位生活在广安市广安区高山上的鳏居亲戚,为了让他家通电,电力员工立了4根电杆,耗资几万元。在我们镇上,也实现了一户一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家用电器。

      欧仲荣

      升钟水库管理局局长

      南充地处川东北干旱走廊,历史上旱情不断。升钟水库建成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连续几年干旱造成水量严重不足,开闸已经不能放出自流水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亭子口水利枢纽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工程,亭子口水库建成后,升钟水库喊渴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按照规划与设计,计划投资6亿元,修建一条16个流量的嘉陵江右干渠通往升钟水库,经苍溪、阆中两地,全长40余公里,亭子口水库可以向升钟湖实施季节性补水,不但能保证灌区农民生产用水,还能为灌区提供充足的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

      

      记者陈松 郝勇 衡昌辉 桑清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