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李庄:“三白”美食满天下 打造特色抗战历史文化小镇

  • 2016年06月01日 10时49分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字体:
  •   李庄位于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古镇,至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李庄幅员面积71.52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古镇核心保护区1平方公里,2005年与同济大学共同完成了《李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14年完成了《李庄组团建设规划》和《李庄总体规划》。

      历史悠久1400余年建镇历史

      李庄隔江与大桂轮山对峙,与长江有机融合,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李庄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

      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李庄镇至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历史,辖区曾作为六同郡和南广(南溪)县治所在地长达400多年,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李庄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

      抗战时期,正在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苦寻栖身之地无望时,李庄人民以广阔的胸襟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十六字电文,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国立同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大地测量所、中国营造学社等著名学府、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内迁李庄达五六年,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使当时的李庄成为抗战时期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李庄“三白”美食名满天下

      李庄不仅充满文化气息,而且在“吃”上也独具魅力,白肉、白酒和白糕被称为李庄“三白”,是李庄闻名已久的特色产品。

      李庄白糕成名已久,成为游客的必选特产之一。李庄白糕采用优质糯米、白砂糖等原料,经过10余道传统工艺手工精制而成,有入口化渣、绵软爽口、香甜悠长等特点。

      李庄白肉,全名为“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是李庄最著名的传统美食,选用皮薄肉嫩、肥瘦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等特点。李庄白肉的口味好坏,关键在于刀工。肉类通常采用切、宰、绞的做法,而李庄白肉则是用片。这是一道技术性极强、要求极高的工序,也是李庄白肉成菜后给人感观美的关键。镇上刀法娴熟的厨师将细长的刀叶从猪皮进刀,划出的猪肉每片长可达20至30厘米,宽15至20厘米,厚度1至2毫米,切出的肉片几近透明。没几年的刻苦练习,要做好李庄白肉几乎是空谈。

      李庄白酒,是以本地盛产的高粱为酿酒主料,经传统工艺发酵蒸煮后获得原酒,经一段时间的存放和勾兑后才作为商品酒出售。这种用粮食酿制的白酒口感醇厚,饮后“不上头”,有“李庄五粮液”之美称,不仅本地人爱喝,不少到李庄旅游观光的游客,走时都要打几斤回去。

      打造抗战文化特色小镇

      抗战文化机构旧址至今保存完好,是李庄联系海内外的纽带与桥梁,李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抗战文化,2015年,李庄历时五个月对整个景区进行了改造升级。改造涉及工程建设、风貌整治、展览展陈及活动组织四大类,涉及43个项目,共投资3.4亿元。

      对景区旅游环线环境、道路基础设施、核心景区亮化等进行改造,其中涉及游客接待中心、同济广场、“醉爱一公里”、景区绿化景观改造等项目。同时,对核心景区沿线建筑进行风貌整治,小巷两旁,院落幽深,青瓦粉墙,雕花门窗,别具川南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

      景区内的主要场馆也将在这次得以升级改造,如对东岳庙、张家祠、祖师殿、胡家大院等地按照建川博物馆设计方案分别落实布展成同济工学院旧址陈列馆、中央博物院旧址陈列馆、同济医学院旧址陈列馆、川江航运陈列馆等;还原梁林旧居,复原其生活工作场景。

      现在的李庄,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李庄通过强力推进“中国李庄”品牌打造,“中国李庄”品牌享誉全国,蜚声海内外。

      接下来,李庄将按照李庄古镇5A景区建设和申遗的战略要求,立足长江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部署,充分利用全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古镇及新区建设为核心,统筹区域发展,完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长江上游青山、碧水、绿田、古镇、新城全域一体的人文、山水、健康第一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李庄:“三白”美食满天下 打造特色抗战历史文化小镇

  • 2016年06月01日 10时49分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李庄位于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古镇,至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李庄幅员面积71.52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人,古镇核心保护区1平方公里,2005年与同济大学共同完成了《李庄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14年完成了《李庄组团建设规划》和《李庄总体规划》。

      历史悠久1400余年建镇历史

      李庄隔江与大桂轮山对峙,与长江有机融合,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李庄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

      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设六同郡起,李庄镇至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历史,辖区曾作为六同郡和南广(南溪)县治所在地长达400多年,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李庄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为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

      抗战时期,正在同济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苦寻栖身之地无望时,李庄人民以广阔的胸襟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十六字电文,国立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院、国立同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大地测量所、中国营造学社等著名学府、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内迁李庄达五六年,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使当时的李庄成为抗战时期与成都、昆明、重庆齐名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李庄“三白”美食名满天下

      李庄不仅充满文化气息,而且在“吃”上也独具魅力,白肉、白酒和白糕被称为李庄“三白”,是李庄闻名已久的特色产品。

      李庄白糕成名已久,成为游客的必选特产之一。李庄白糕采用优质糯米、白砂糖等原料,经过10余道传统工艺手工精制而成,有入口化渣、绵软爽口、香甜悠长等特点。

      李庄白肉,全名为“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是李庄最著名的传统美食,选用皮薄肉嫩、肥瘦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等特点。李庄白肉的口味好坏,关键在于刀工。肉类通常采用切、宰、绞的做法,而李庄白肉则是用片。这是一道技术性极强、要求极高的工序,也是李庄白肉成菜后给人感观美的关键。镇上刀法娴熟的厨师将细长的刀叶从猪皮进刀,划出的猪肉每片长可达20至30厘米,宽15至20厘米,厚度1至2毫米,切出的肉片几近透明。没几年的刻苦练习,要做好李庄白肉几乎是空谈。

      李庄白酒,是以本地盛产的高粱为酿酒主料,经传统工艺发酵蒸煮后获得原酒,经一段时间的存放和勾兑后才作为商品酒出售。这种用粮食酿制的白酒口感醇厚,饮后“不上头”,有“李庄五粮液”之美称,不仅本地人爱喝,不少到李庄旅游观光的游客,走时都要打几斤回去。

      打造抗战文化特色小镇

      抗战文化机构旧址至今保存完好,是李庄联系海内外的纽带与桥梁,李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抗战文化,2015年,李庄历时五个月对整个景区进行了改造升级。改造涉及工程建设、风貌整治、展览展陈及活动组织四大类,涉及43个项目,共投资3.4亿元。

      对景区旅游环线环境、道路基础设施、核心景区亮化等进行改造,其中涉及游客接待中心、同济广场、“醉爱一公里”、景区绿化景观改造等项目。同时,对核心景区沿线建筑进行风貌整治,小巷两旁,院落幽深,青瓦粉墙,雕花门窗,别具川南地方民族特色,打造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

      景区内的主要场馆也将在这次得以升级改造,如对东岳庙、张家祠、祖师殿、胡家大院等地按照建川博物馆设计方案分别落实布展成同济工学院旧址陈列馆、中央博物院旧址陈列馆、同济医学院旧址陈列馆、川江航运陈列馆等;还原梁林旧居,复原其生活工作场景。

      现在的李庄,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李庄通过强力推进“中国李庄”品牌打造,“中国李庄”品牌享誉全国,蜚声海内外。

      接下来,李庄将按照李庄古镇5A景区建设和申遗的战略要求,立足长江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部署,充分利用全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古镇及新区建设为核心,统筹区域发展,完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产业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长江上游青山、碧水、绿田、古镇、新城全域一体的人文、山水、健康第一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