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解读一

  • 2017年04月28日 15时40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


      人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今日,记者从省政府网获悉,《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这是“十三五”时期四川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立足当前我省人口发展情况及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间我省人口发展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在人口发展主要指标方面,《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达849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77.3岁。在促进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推动成都转型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快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分担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设一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到2020年四川全省常住人口达8498万

      记者从《规划》中获悉,“十二五”人口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其中,人口总量调控目标基本实现,2015年户籍人口为9102万人;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7%,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8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稳步增长,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2.5年。

      而针对四川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规划》也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四川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生育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结构更加优化,人口分布更趋均衡,重点人群有效保障,治理手段更加完善,人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同时,《规划》从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四川人口发展的6项主要指标。到2020年,四川全省户籍人口将达9374万人,全省常住人口达849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77.3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400万人。

      到2020年 四川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要做到无居民居住

      《规划》提出,要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人口梯度迁移,引导人口空间合理布局。加快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富余人口就地就近迁移,将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引导区域内人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集聚。

      同时,要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移民,促进分散人口集中居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禁止开发区域应严控人口规模增长,严格限制城市建设和工矿建设空间,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到2020年,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要做到无居民居住,缓冲区和实验区人口较大幅度减少。推动盆周山区人口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的协调发展,引导“老少边穷”地区人口有序迁出和合理聚集。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19个市(州)中的89个县(市、区),以及与之相连的50个点状开发城镇,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1.2%,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区、全省人口主要集聚区和迁入区域。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盆地中部平原浅丘区、川南低中山区、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等5大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应推动区域内人口合理集聚,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

      禁止开发区域:点状分布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地区,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3.6%,属于严控开发区域,应引导人口外迁,部分区域要实现无居民居住。

      四川将加快泸州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建设一批百万人口大城市

      四川是著名的人口大省,截至2015年四川常住人口达8204万人。记者获悉,至2016年底,我省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有5个:成都、泸州、绵阳、南充和宜宾,其中成都为千万级人口大市。因此,促进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四川要围绕“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体系格局,建立人口集聚与城市发展相衔接的联动调整机制,促进全省人口有序转移与合理分布,实现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推动成都转型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合理吸纳外来产业人口;进一步加快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分担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建设一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造人口集聚新区;加快德阳、内江、遂宁等12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建设一批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建设一批 10—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以及10万人口以下的县城,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拓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和市民化空间。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解读一

  • 2017年04月28日 15时40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的通知


      人口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影响。今日,记者从省政府网获悉,《四川省“十三五”人口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这是“十三五”时期四川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立足当前我省人口发展情况及形势,提出了“十三五”时间我省人口发展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在人口发展主要指标方面,《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达849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77.3岁。在促进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推动成都转型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快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分担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建设一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到2020年四川全省常住人口达8498万

      记者从《规划》中获悉,“十二五”人口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其中,人口总量调控目标基本实现,2015年户籍人口为9102万人;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7%,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6.38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稳步增长,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到12.5年。

      而针对四川人口发展面临的形势,《规划》也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四川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生育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结构更加优化,人口分布更趋均衡,重点人群有效保障,治理手段更加完善,人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同时,《规划》从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四川人口发展的6项主要指标。到2020年,四川全省户籍人口将达9374万人,全省常住人口达8498万人,人均预期寿命77.3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400万人。

      到2020年 四川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要做到无居民居住

      《规划》提出,要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人口梯度迁移,引导人口空间合理布局。加快重点开发区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富余人口就地就近迁移,将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引导区域内人口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集聚。

      同时,要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移民,促进分散人口集中居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影响。禁止开发区域应严控人口规模增长,严格限制城市建设和工矿建设空间,引导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到2020年,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要做到无居民居住,缓冲区和实验区人口较大幅度减少。推动盆周山区人口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的协调发展,引导“老少边穷”地区人口有序迁出和合理聚集。

      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地区19个市(州)中的89个县(市、区),以及与之相连的50个点状开发城镇,面积1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1.2%,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区、全省人口主要集聚区和迁入区域。

      限制开发区:主要包括盆地中部平原浅丘区、川南低中山区、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区、盆地西缘山区和安宁河流域等5大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应推动区域内人口合理集聚,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移民。

      禁止开发区域:点状分布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地区,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23.6%,属于严控开发区域,应引导人口外迁,部分区域要实现无居民居住。

      四川将加快泸州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建设一批百万人口大城市

      四川是著名的人口大省,截至2015年四川常住人口达8204万人。记者获悉,至2016年底,我省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有5个:成都、泸州、绵阳、南充和宜宾,其中成都为千万级人口大市。因此,促进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四川要围绕“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体系格局,建立人口集聚与城市发展相衔接的联动调整机制,促进全省人口有序转移与合理分布,实现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加快天府新区建设,推动成都转型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合理吸纳外来产业人口;进一步加快泸州、绵阳、南充、宜宾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分担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建设一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打造人口集聚新区;加快德阳、内江、遂宁等12个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建设一批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建设一批 10—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以及10万人口以下的县城,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拓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和市民化空间。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