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铲除“四风”问题 对群众举报要及时回应

  • 2016年01月27日 07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省人大代表唐小红建议保持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加强岷江流域的整合规划建设。

     

      省政协委员马骏华在小组讨论会上建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放进大专院校的课程中去。

      2015年,全省13651人因“四风”和腐败问题被查办发挥群众监督优势,要对群众举报及时回应有委员建议借鉴法院系统做法,给公车装上GPS定位系统

      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既定目标,必须驰而不息地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重点关注披“隐身衣”现象

      “干部作风直接影响着一方百姓的幸福安康。”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巴中市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景瑞琼说,“在通江县茶叶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公司能够带动6个村农户从过去种植500亩到现在发展到3万亩茶园,与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发动带领分不开。比如,风险最大的茶叶品种由村干部带头种;各级干部对贫困农户争先恐后帮扶。去年,茶农从每亩茶园获得收入5000元以上。”“‘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干部作风是重要保障。”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郑鈜也将视角放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上。在分组讨论会上,他说,2015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3106件、处分13651人,“这说明我省狠刹‘四风’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他话锋一转,“仍有部分人恶习难改,想方设法让各类‘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企图逃避监督。”

      穿上“隐身衣”有什么表现?省政协委员、自贡市荣县政协副主席秦开亮认为,比如,公款吃喝“逃避检查”,转移到农家乐、高档住宅小区,“家庭式会所”悄然出现;再比如,公车使用“改头换面”,挂上了私家牌照,或使用假牌套牌,甚至违规长期借用、租用车辆;公款旅游“声东击西”,以学习、培训、招商等名义外出考察,其间到景点观光或擅自改变行程。“当前,要彻底铲除‘四风’问题,必须重点关注披上‘隐身衣’的‘四风’现象。”秦开亮说。

      解决问题需“治”也需“制”

      郑鈜为撰写提案《创新预防腐败教育方式的建议》开展调研,发现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一些地方、部门党委意识不够,对“四风”问题的处理遮遮掩掩,怕抹黑本地本部门形象;而在查处中,总是纪委“一家忙”,党委却“甘居幕后,甚至躲躲闪闪”。

      他分析“躲躲闪闪”的背后原因,“症结是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如何落实?他开出一剂“药方”:既靠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扎实推进从严治党的思想认识,也要靠强化问责,防止责任落实失之于软,“特别是要以问责倒逼责任的形式落实。”

      纠风难,难在防止反弹。“一定要把‘隐身衣’晾晒在聚光灯下。”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梓潼县县长周琳说,从邀请群众“阳光问廉”,到各市州开展“四风”问题“随手拍”,再到一些地方聘请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既发挥群众无处不在的监督优势,又可以缓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力量不足,“但一定要对群众举报及时回应,保护群众的监督热情。”

      代表委员们认为,利用科技的力量查处隐身“四风”问题,是一个有效手段。郑鈜提议:“可以借鉴我省法院系统给公车装上GPS定位系统,车开到哪里一目了然。”在景瑞琼看来,“我省推行的公务卡制度还有深化完善的空间,要实现公款支付可追溯可倒查的目标。”

      问题的解决,需要“治”,也需要“制”。“纪检监察系统可加强与工商、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高查处问题线索的效率。”周琳建议,“纠正‘四风’实践中的定期分析报告、问题查处通报等做法务实管用、可行性强,也可上升为制度。”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彻底铲除“四风”问题 对群众举报要及时回应

  • 2016年01月27日 07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省人大代表唐小红建议保持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加强岷江流域的整合规划建设。

     

      省政协委员马骏华在小组讨论会上建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放进大专院校的课程中去。

      2015年,全省13651人因“四风”和腐败问题被查办发挥群众监督优势,要对群众举报及时回应有委员建议借鉴法院系统做法,给公车装上GPS定位系统

      正确的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关键因素。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既定目标,必须驰而不息地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重点关注披“隐身衣”现象

      “干部作风直接影响着一方百姓的幸福安康。”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人大代表、巴中市通江县罗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景瑞琼说,“在通江县茶叶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公司能够带动6个村农户从过去种植500亩到现在发展到3万亩茶园,与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发动带领分不开。比如,风险最大的茶叶品种由村干部带头种;各级干部对贫困农户争先恐后帮扶。去年,茶农从每亩茶园获得收入5000元以上。”“‘开局之年’如何起好步?干部作风是重要保障。”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郑鈜也将视角放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上。在分组讨论会上,他说,2015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13106件、处分13651人,“这说明我省狠刹‘四风’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他话锋一转,“仍有部分人恶习难改,想方设法让各类‘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企图逃避监督。”

      穿上“隐身衣”有什么表现?省政协委员、自贡市荣县政协副主席秦开亮认为,比如,公款吃喝“逃避检查”,转移到农家乐、高档住宅小区,“家庭式会所”悄然出现;再比如,公车使用“改头换面”,挂上了私家牌照,或使用假牌套牌,甚至违规长期借用、租用车辆;公款旅游“声东击西”,以学习、培训、招商等名义外出考察,其间到景点观光或擅自改变行程。“当前,要彻底铲除‘四风’问题,必须重点关注披上‘隐身衣’的‘四风’现象。”秦开亮说。

      解决问题需“治”也需“制”

      郑鈜为撰写提案《创新预防腐败教育方式的建议》开展调研,发现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一些地方、部门党委意识不够,对“四风”问题的处理遮遮掩掩,怕抹黑本地本部门形象;而在查处中,总是纪委“一家忙”,党委却“甘居幕后,甚至躲躲闪闪”。

      他分析“躲躲闪闪”的背后原因,“症结是对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如何落实?他开出一剂“药方”:既靠各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扎实推进从严治党的思想认识,也要靠强化问责,防止责任落实失之于软,“特别是要以问责倒逼责任的形式落实。”

      纠风难,难在防止反弹。“一定要把‘隐身衣’晾晒在聚光灯下。”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梓潼县县长周琳说,从邀请群众“阳光问廉”,到各市州开展“四风”问题“随手拍”,再到一些地方聘请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既发挥群众无处不在的监督优势,又可以缓解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力量不足,“但一定要对群众举报及时回应,保护群众的监督热情。”

      代表委员们认为,利用科技的力量查处隐身“四风”问题,是一个有效手段。郑鈜提议:“可以借鉴我省法院系统给公车装上GPS定位系统,车开到哪里一目了然。”在景瑞琼看来,“我省推行的公务卡制度还有深化完善的空间,要实现公款支付可追溯可倒查的目标。”

      问题的解决,需要“治”,也需要“制”。“纪检监察系统可加强与工商、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高查处问题线索的效率。”周琳建议,“纠正‘四风’实践中的定期分析报告、问题查处通报等做法务实管用、可行性强,也可上升为制度。”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