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季度重大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创历年一季度同类活动之最
总投资额首破万亿元 “起跑就拼加速度”
总投资额首破万亿元 “起跑就拼加速度”
2月13日,俯瞰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省属重点项目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程聪 摄(C视觉)
2月13日,四川省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现场推进重大项目2956个,计划总投资1.13万亿元,项目数量和总投资额超过2024年同期,创历年一季度同类活动之最,总投资额更是首次突破1万亿元。
长鸣的汽笛,在春寒料峭中激起奋斗的暖意,化作响彻巴蜀大地的冲刺号角。全省各地各部门拿出“撸起袖子加油干、起跑就拼加速度”的劲头,抓高质量项目、高质量抓项目,全力以赴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看信号
投资规模创纪录,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和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2025年工作,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高投资效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对加快推进“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前瞻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引领带动强的大项目等作出部署。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市乐至县等地即举办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多个项目启动建设;2月8日,2025年省属监管企业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推进会举行,围绕强化项目支撑、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省属国企纷纷立下“军令状”……作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重大项目建设之弓又已拉满。今年,四川的省重点项目为810个,年度计划投资为7917亿元,项目数量较去年增加110个,年度计划投资也有增长,稳投资的“压舱石”个头更大、劲头更足。
省市齐发力,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便产生了迈上新台阶的“突破”效应:2956个项目总投资1.1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
投资规模升格“万亿”振奋人心,也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抓紧抓牢有根产业、有效投资、有持续税源的好项目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活动推进的基础设施项目945个、创新及产业发展项目1341个、民生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670个,总投资分别为2741亿元、6332亿元和2245亿元。
从投资规模看,10亿元以上项目242个、总投资6535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2597亿元,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1111亿元。
看细节
新质生产力成“重头戏”,建圈强链、引入民间资本是重点
活动主会场,一个特殊的身影——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出现在主席台上。院士专家坐“上席”,透露一个鲜明导向:项目投资“重头戏”正由传统的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向新质生产力等领域转变。
从现场推进项目投资领域看,创新及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6332亿元,占比56%,包括德阳迪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眉山年产20万吨新型储能材料等项目。
不仅新质生产力项目投资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四川省15条重点产业链项目也创新高。除主会场外,现场连线的绵阳惠科科技Mini-LED一期项目,氢能电极及隔膜等纳米材料研发、生产项目等,正属于航空航天、新型显示、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
去年7月,四川在省级层面建立“链长+副链长+链主链属企业+承载地协同地”的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1月16日,省政府召开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项目推进会,强调优化产业生态强链延链补链。
“今年,我们将加快推动天链超轻量人形机器人项目、惠科高功率芯片散热封测项目、新华水库等一批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建圈强链、基础设施攻坚项目落地开工。”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表示。
随着新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建设,强链延链补链的进程中,四川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又将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也将不断培育壮大。
另一个细节,则指向项目投资主体。翻开主会场项目和连线项目名单,中发天信(四川)轻型燃气轮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四川越兴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民营企业;绵阳惠科科技有限公司,民营企业……
参加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的民间投资项目共781个,总投资4334亿元、占比43.7%,而今年现场推进的民间投资项目数上升至1149个,总投资5498亿元、占比48.6%。
在推进活动主会场,写着“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字样的彩旗迎风飘扬;会场外,巴蜀大地的民营投资活力正持续释放。
前不久,在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上,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高质高效服务民间投资是今年围绕项目投资建设的发力重点之一。四川将全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PPP)实施,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看打法
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一季度时间马上就要过半,必须只争朝夕,紧抓快干。”眉山市委书记黄河在视频连线时的发言,传递出“投资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的紧迫感。
去年以来,四川在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上加大力气,涌现出一批特色打法。
全省层面,省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31项举措,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加速向重点项目集聚。
市(州)层面,成都组建招引项目、对上争取、项目促建、策划储备“四大专班”,强化“线上+线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快建;资阳开展产业项目大会战,资阳临空经济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研发生产制造基地等87个项目顺利开工,川投(资阳)燃气电站(一期)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欧福蛋业生产基地等6个项目加快建设;泸州“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扎实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今年,面对国家加力支持“两重”“两新”、给予四川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等政策机遇,四川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打法”还将不断升级。
记者从推进活动现场获悉,2025年,四川将全力开展好项目攻坚行动,用好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建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智慧平台,省政府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主要解决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招商引资四个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要紧盯我省重大政策机遇谋项目,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两重’‘两新’等机遇,谋划实施重点项目。”南充市委书记张冬云表示。
“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投资支撑。”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表示,在重大项目服务保障上,成都将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开展“进解优促”工作,用好省上赋予的一揽子支持政策,靠前做好用地、用人、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承载有力、推进提速、建设安全。
德阳市委书记刘光强介绍,德阳将通过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组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确保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伴随着这场擂响战鼓的动员大会、领命出征的誓师大会,新的一年,四川各地各部门又将以项目投资新突破,托举高质量发展新高度。(记者 文露敏 张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