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川渝机关这样唱好“双城记”
川渝机关这样唱好“双城记”
建设中的川渝广安共享体育基地工程。张波 摄(C视觉)
住房公积金川渝通办专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供图
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康建林 摄(C视觉)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二个5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
立足新起点,回顾2024年,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机关党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川渝两地机关以“川渝共建·机关先行”十百千主题活动为抓手,坚持谋划共商、制度共立、项目共建和资源共享,通过高质量机关党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川渝两地如何发挥机关党建力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积累了哪些经验?岁末年初,记者深入全省各行业系统进行了解。
1
坚持谋划共商
变各司其职为同题共答
1月20日晚,位于绵阳市的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全力以赴推进1000台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缆组件的装载工作。
瑞可达公司生产的高压线缆组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动脉血管”,当日生产的这批组件将发往重庆、南京、合肥等地,最快的一趟第二天一早便能抵达重庆长安汽车工厂。
“得益于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在汽车产业上的通力合作和牵线搭桥,公司与重庆长安等整车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业配套协作关系,2024年与重庆长安的配套项目总量实现大幅增长。”瑞可达公司总经理秦刚介绍,目前公司正加强研发,提升配套规模,同时寻求与相关企业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赛道开展更多合作。
制造业是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汽车产业则是重要的支撑性、带动性、引领性产业。两地在汽车软件、智能网联汽车部件、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梯队,但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存在。
发挥机关党建力量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从谋划共商上破题。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机关党建“第一责任”融入高质量发展“第一要务”,联动重庆市经信部门共同谋划实施“党建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项目”,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将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龙头项目”,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协同起草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及实施方案;建立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工业处党支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汽车产业处党支部牵头,两地多家整车企业党组织“唱主角”、多家配套企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共建联席制度……近年来,川渝两地经信部门坚持党建引领、谋划先行,凝聚多方力量,切实推动川渝地区汽车产业发展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截至2024年底,川渝已集聚45家整车企业和超2000家配套厂商,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
放眼四川,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2024年,川渝两地省市党委机关工委围绕以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牵头谋划、指导督促、盘点评估、迭代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同时,两地各级机关单位紧扣职责任务,加强交流互动,凝聚发展共识,齐心协力擦亮“川渝共建·机关先行”党建品牌。
为共同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推动区域社会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首次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社会工作合作联席会议,并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统筹推进党建共建、治理共促、发展共兴、惠民共享、平台共创、改革共推、智力共用、人才共育、品牌共树、安全共护“十项行动”。
达州市直机关工委协同重庆市万州区直属机关工委、开州区直属机关工委,按照周调度、月盘点、季督导的方式,全力保障服务成达万高铁建设,确保成达万高铁四川段控制性工程华蓥山隧道顺利贯通。三地“组团式”共筑生态屏障、共建基础设施、共育产业集群、共建服务体系,协同打造川渝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
2
坚持制度共立
变“各管一摊”为“共治一域”
春节前夕,广安市邻水县和重庆市渝北区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川渝高竹新区检察服务中心。“企业不放假,我们的服务就不打烊。”该中心负责人说。
为更好服务川渝高竹新区建设,2021年10月,邻水县和渝北区检察机关共同建起川渝高竹新区检察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为支持和服务保障川渝高竹新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携手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支持和服务保障川渝高竹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以高质量检察履职助力川渝高竹新区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上先行先试。
在新目标的驱动下,邻水县和渝北区检察机关积极调配力量,提升对川渝高竹新区的服务质效。
“这只是我们与重庆市检察机关坚持党建引领、建立联动机制、助力两地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省检察院直属机关党办负责人介绍,为构建检察机关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长效制度,2024年以来,川渝两地检察机关坚持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川渝检察工作一体高质量发展,通过联合开展优秀案例选编、同条线党支部联建联创等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互融共促,建强检察工作战斗堡垒和党员队伍,共同提高两地检察机关党建工作整体质量。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在党建引领下,形成制度共立的工作格局。为做好示范引领,川渝两地各级机关树牢“一盘棋”思维,坚持抓党建带全局,以制度建设通堵点、破壁垒、除障碍,将工作从“各管一摊”转变为“共治一域”。
坚持制度共立,两地省市党委机关工委带头,印发《关于深化机关党建联建共享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会商研判、协同培训、交流共享、典型共育等机制,着力推动机关党建向产业聚焦、向项目聚力、向发展聚能。
2024年,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工委联动重庆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制定开展“川渝共建·机关先行”十百千主题活动的制度,通过打造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佳案例”,共建共享川渝地区机关党建“百优资源”等形式,充分挖掘机关党建力量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2024年3月20日至21日,四川省直机关团工委率先行动,联动重庆市直机关团工委带领两省市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单位)的60余名青年党员组成“川渝共建·机关先行”青年党员先锋队,奔赴川渝高竹新区,深入工业园区、企业车间等地,开展现场办公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等“四下基层”志愿服务,并对新区天然气供应、水电价格、税收征管等相关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和会商解决。
青年党员先锋队组建以来,两地相关职能部门青年党员累计前往川渝高竹新区6批次、220余人次,指导新区企业争取“智改数转”专项资金336万元……这种高效务实的服务,让新区干部群众赞叹不已。
为让司法工作更好地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生司法保障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促进两地法院实现裁判尺度“同城标准”。
人力资源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为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协同发展,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署《川渝人社2024年“十大专项行动”合作协议》,实施川渝就业创业帮扶提升工程,积极帮助两地大学生提升求职就业能力,推进招聘信息互联互通。
为加强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动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四川省、重庆市危险废物案件跨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开展工作,推动执法尺度实现全方位统一。
3
坚持项目共建
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传来好消息: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00个共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0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22%,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机关党建的助力。”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在“川渝共建·机关先行”十百千主题活动指引下,四川省发展改革系统积极部署机关党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并联动重庆市发展改革部门通过党建联建、联合申报重点党建项目、开展青年党员常态化交流等形式,进一步破解行政壁垒和层级界限,形成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不久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印发《2025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名单》。做实前期、力促开工、加快在建,确保2025年共建重点项目实现“开门红”成为发展改革系统当前的重要工作。据悉,川渝地区已共同实施20个年度党建项目,共同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
不只是发展改革系统,2024年川渝两地各级机关打破部门服务边界和层级阻隔,同题共答、合力攻坚,以实战实绩彰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推出355项“川渝通办”事项,包括企业设立登记、户口迁移、公积金提取、医保社保转移接续、残疾人证办理等,实现川渝两地“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
为助力更多科技成果便捷转化,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联合重庆市科学技术局联合打造“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
为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四川省水利厅协同重庆市水利局迭代深化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体系,扎实推动跨界河湖水生态、水环境共治共管。
为推动巴蜀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曲艺展演等活动,组建文旅联盟,深入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为切实发挥好机关力量,过去一年,两地省市党委机关工委组织实施53个机关党建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项目”,积极助力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采摘、转运、装车……近期,遂宁射洪市沱牌镇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基地里一派忙碌景象,该基地种植的泡椒品种“博瑞137”已经成熟。沱牌镇龙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廷鞍介绍,该基地采取“国有企业+村办企业”的运营模式,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还为周边5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产业发展新“钱”景的重要助力。
一筐菜“链”一产业。由川渝两地相关部门机关合作打造的12万亩“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已辐射两地70余个乡镇,年产值近20亿元。机关助力掀起项目建设高潮,目前,成渝两地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5个。
“机关合作、项目共建,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方力量迅速从‘各自为战’转变为‘协同作战’。”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4
坚持资源共享
变各有所短为取长补短
近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联合办公室印发《川渝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标准化清单》),这是全国率先跨区域联合立项、联合编制、联合发布、联合应用的住房公积金服务事项标准。
《标准化清单》规范和明确了单位缴存登记、单位缴存登记注销、单位缴存登记信息变更和个人异地转移接续4个高频服务事项的具体名称、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等要素,川渝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按照该标准统一办理。
《标准化清单》的发布,既为川渝两地实现住房公积金同一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提供支撑,也为川渝两地进一步深化政策趋同、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奠定了基础。
打破住房公积金事项办理行政壁垒是川渝两地机关推动各类资源共享共通,切实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截至2024年底,四川已有16个市(州)放开在重庆购房提取公积金限制,16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96项数据实现实时“秒级”互通共享。
2024年川渝两地各级机关强化“一家亲”意识,以“党建链”赋能“业务链”,加强互联互通、互学互鉴、互帮互助。
为机关党建注入更多新动能,两地省市党委机关工委征集发布100个川渝两地机关党建优秀资源,建立共享共用数据库;联合开展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130余人。
为充分用好用活两地干部教育资源,四川省委党校联合重庆市委党校带动双方97家市(州)、区(县)党校开展协同联建,实现机制联通、师资联培、智库联建、学员联训。
为推动气象监测一体化,四川省气象局协同重庆市气象局推动川渝毗邻地区气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20份,推进数字气象产品实时共享。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站在新起点,四川各级机关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切实加强川渝两地合作,全力以赴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记者 樊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