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宾热议“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独行快,众行远”
“独行快,众行远”
8月29日上午,2024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伊霄 摄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8月29日上午,作为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分论坛之一,2024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二级巡视员王琪在主旨发言中开宗明义,早在千年以前,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跨越地域鸿沟,不仅造就东西方贸易盛况,也促成新的文化传统,开启了各国友好交往、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来自越南、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及国内不同地区的嘉宾畅所欲言,就“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分享观点、建言献策。
外宾怎么看?
搭建沟通桥梁,展示国家形象,推动国际合作
王琪对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回顾,以及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合作前景的畅想,引起不少与会外宾共鸣。
意大利逆流外交网站总编辑亚历山大·比安奇说:“建立在贸易文化和发展基础上的和平的人类共同命运需要共同的承诺和责任,西方和东方必须共同努力,而共建‘一带一路’正是搭建这些桥梁的合适的平台。”
他说,意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千年友谊是坚实的、蓬勃发展的,“在走向世界文明花园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地沿着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所走过的道路走下去。”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合作正加速推进。
越南《人民报》党委常委、编委会委员、秘书长潘辉胜认为,旅游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不仅能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改善民生,还能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民间交流,促进文化对话和推动国际合作。近年来,《人民报》持续推动越南与中国之间的旅游文化合作,推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旅游景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的文章、照片、视频等产品,宣传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形象。
“独行快,众行远。”潘辉胜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越南入境游客接近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1%,其中中国游客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90%。
论坛上,不少与会外宾还为深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建言献策。
巴基斯坦《每日邮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克东·巴伯建议,进一步探索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合作和交流的潜力。他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南亚国家之间、南亚国家和中国之间,可以相互分享优质的戏剧、电视剧、纪录片等文化产品,通过译配展开文化交流。
马克东·巴伯认为,还可以建立类似奈飞、亚马逊的平台,以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制作节目,更好地进行宣传和推广,有效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希腊-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主任海尔则认为,要搭建桥梁,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之间更深入地交流,不仅帮助他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能够与中国朋友更多地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
四川怎么干?
促进人文交流,创新国际传播,助力双向奔赴
王琪说,以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标志,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各自拥有独特的文明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王琪表示,应该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精神,不断增进各国人民以及不同文化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不断拓展与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民意基础。
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四川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巴蜀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是“文化丝路”上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四川成功举办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等一大批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人文交流,创新了国际传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四川,也让四川更好地走向世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续写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影视艺术作为当代文化传播的先锋,通过镜头这一独特的语言,轻松跨越地域、文化、语言的界线,直观且生动地展现各国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历史文化和深邃的价值观念。”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朱广皓表示。
朱广皓介绍,金熊猫奖设置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4大单元,共25个奖项,鼓励创作者深入挖掘并展现各自的独特文化。首届活动吸引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7024部作品参与,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影视作品大放光芒,成为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典范,也彰显了金熊猫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广泛影响力,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金熊猫奖并非个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四川正积极发挥文化交流的建设性作用,搭建平台推动“请进来”“走出去”。
成都市新都区委书记王忠诚介绍,新都是“古蜀三都”之一,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建成了中国西部唯一的综合性专业丝绸博物馆——四川丝绸博物馆。同时,新都积极推动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依托一代鸿儒杨慎巨大影响力,面向全球设立杨升庵文学奖。去年12月,100多位中外作家齐聚新都见证首届奖项诞生,“实现传统文化扎根成都、花开世界。”(记者 余如波 薛维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