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氢”而行 四川氢能产业的未来奔向何处

  • 2024年08月02日 08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一个判断

    加快氢能高质量发展,四川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阶段

    “加快氢能高质量发展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阶段。”在4月16日举行的全省研究进一步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上,四川对氢能产业的发展阶段做出了判断。

    综合前期调研情况来看,经过10余年发展,四川在氢能产业上的“厚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看氢源支撑,四川已形成以工业副产氢为主、绿氢加速发展的氢源多元化局面,氢能制备规模居全国第四。

    看关键核心技术,四川围绕氢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解决了海水制氢等“卡脖子”问题,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建成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整体创新研发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看产业链布局,四川已集聚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100余户,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初步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示范应用于一体的生态体系。

    看应用场景,四川联合重庆共同打造了成渝“氢走廊”,正加速拓展氢能在分布式能源、飞行器、氢氨醇一体化等多领域应用。

    虽有积累,也有短板。从区域分布来看,四川氢能企业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等地,区域分布不平衡突出。此外,四川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而当前四川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在成都平原附近,制氢站建设、绿氢运输及应用,都面临较大挑战。

    从项目建设来看,四川还没有大型水风光氢一体化项目的建成案例,而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已有落地项目,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新疆库车市落地全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四川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是今年6月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华能彭州水电解制氢示范站,设计年产能仅1860吨。

    放眼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将氢能上升到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氢能相关战略。日本更是将氢能作为解决其本土能源匮乏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提出建设“氢能社会”目标。

    纵观全国氢能产业版图,我国氢能产业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重点地区集聚发展态势。国家五部委已选取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等省市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氢能产业在示范区域得到快速推进。“四川虽然不在示范行列,但横向对比来看,氢能产业仍有不错发展。”综合多位专家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四川绿氢资源、产业链完整度、技术先进性等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居全国第八,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好、潜力大、空间广。

    一个堵点

    成本问题不解决,试点“盆景”难变大规模应用的“森林”

    放眼全球,氢能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氢能在全球总能源中的占比将达20%。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预测,10%的可再生能源必须通过长周期储能来解决。到2060年,中国有1.5万亿千瓦时的电能需要由氢储存,这是非常广阔的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计,未来燃煤发电会逐步变成燃氢发电,2030年绿氢规模将达到500万吨到1000万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四川明确,将对氢能产业采取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以应用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破解卡点、堵点,推动绿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卡点、堵点主要还是成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氢技术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徐华池认为,要把氢能战略价值的“热”变成商业价值的“热”,核心是要解决性价比的问题。

    记者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氢能在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的上中下游均受到成本制约,导致项目商业化运营困难。试点示范的“盆景”处处开花,但要形成大规模应用的“森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制氢环节,在规模化电解水制氢项目中,电费成本约占80%,是影响绿氢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高,导致绿氢产业链整体成本居高不下,绿氢及其下游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同类型传统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绿氢的应用和产业链的发展。

    储运环节,以气态储运为例,国内主要以20MPa(兆帕)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运输为主,单车运氢量350kg,成本每公斤约为20元。目前,加氢站的氢气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0元至60元之间,而业内人士认为,有竞争力的价格为每公斤25元至35元。

    在应用环节,目前,成都氢能公交车的购置成本约为纯电公交车的3倍,在享受加氢补助的前提下,使用成本约为纯电车的4倍,与燃油车相当。以采用20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公交车为例,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就超过100万元,占车辆总价的一半以上,限制了氢能公交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成本高企导致氢能基础设备配套缺乏,又反过来影响了氢能项目的示范应用。2017年12月底,全国第一条载人氢能公交车运行线路在郫都区开通,至今近7年时间,示范运营线路已超过30条,但郫都区巴士公交有限公司技术部科长鲍昱志却说,推广还有很多困难。“加氢不仅成本高,而且也耽误时间。”郫都区只有一个加氢站,公司对车辆加氢时间进行了统筹,但每次加氢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同样的情况在跨区域氢能车辆运营中更为明显。2023年底,成德眉资首条氢能“零碳”道路运输线路开通,宽窄智慧物流副总经理何旭介绍,由于运输路线上没有加氢站,每天3辆氢能重卡要从龙泉驿区跑到郫都区“穿城”加氢。

    “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尚未形成完备高效的产业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继峰认为,在产业上游,我国利用清洁能源制氢的效率偏低,还没有到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阶段。在产业中游,国内车载高压储氢以及运氢方面均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加氢站数量少且储氢量小。在产业下游,氢能当前的应用范围比较窄,主要以燃料电池形式应用于交通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导致成本较高,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应用推广仍有一定难度。

    一个追问

    抢占绿氢产业发展高地四川还可以做些什么

    虽然现阶段氢能走向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难度,但抢占氢经济发展制高点,全国都不甘落后。

    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各地争相推出利好政策。去年6月份以来,浙江、辽宁、陕西等地陆续出台氢能地方补贴政策。山东自3月1日起,对行驶于山东省高速公路且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前不久,《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川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明确将在全省范围内放宽氢燃料电池车辆市区通行限制,对安装使用ETC装备的氢能车辆,在四川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费。

    政策驱动下,四川一批氢能应用场景和产业项目正加速拓展。四川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西部首座非化工园区制氢加氢一体站正加速建设;四川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在成都街头,一批被唤作“氢马儿”的氢能共享单车悄然出现,市民可体验“用100克氢气畅行约100公里”的“黑科技”。

    四川已明确,将持续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加快推动绿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对此受访专家提出了三点建议——

    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打造绿氢制备供应基地。四川风电光伏资源规划装机超2亿千瓦,水电装机超1亿千瓦。在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马晓宇看来,清洁能源自身波动性伴随的峰谷调节、全时储能、安全储运等需求,为四川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场景。徐华池认为,绿氢产业的发展需要从风光发电向下游延伸。他建议,要探索和建设管道输氢等方式;其次,建立绿电绿氢交易模式,在省级层面探索灵活有效的电价机制,促进绿电消纳,让绿氢价格具备竞争力。

    聚焦原始创新,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四川在氢能装备领域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燃料电池、加氢枪、储氢瓶等关键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但在部分环节也存在“卡脖子”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院院长汤浩建议,下一步,要大力鼓励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紧盯短板,集中火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进一步围绕我省优势特色领域,推出更多原点式创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推动氢能装备全产业链发展壮大。

    突出独特适用性,开展绿氢综合应用示范。四川在氢能示范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在汽车、储能、分布式能源等领域成功开展示范应用。四川抓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正大力推进氢能替代,计划到2027年,全省新增氢燃料电池重卡、换电重卡各100辆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氢站将达到12座以上。专家建议,四川应加大力度开放更多典型场景,加速氢能在轨道交通、无人机、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此外,高原地区多元化供能供氧需求巨大,开展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示范应用是四川最为独特的氢能适用场景。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正积极布局集供暖、供氧、供氢于一体的高原综合能源供给站,积极推动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示范应用落地。(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向“氢”而行 四川氢能产业的未来奔向何处

  • 2024年08月02日 08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个判断

    加快氢能高质量发展,四川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阶段

    “加快氢能高质量发展到了厚积薄发的关键阶段。”在4月16日举行的全省研究进一步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上,四川对氢能产业的发展阶段做出了判断。

    综合前期调研情况来看,经过10余年发展,四川在氢能产业上的“厚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看氢源支撑,四川已形成以工业副产氢为主、绿氢加速发展的氢源多元化局面,氢能制备规模居全国第四。

    看关键核心技术,四川围绕氢能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解决了海水制氢等“卡脖子”问题,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建成国家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整体创新研发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看产业链布局,四川已集聚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100余户,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初步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示范应用于一体的生态体系。

    看应用场景,四川联合重庆共同打造了成渝“氢走廊”,正加速拓展氢能在分布式能源、飞行器、氢氨醇一体化等多领域应用。

    虽有积累,也有短板。从区域分布来看,四川氢能企业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阳等地,区域分布不平衡突出。此外,四川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而当前四川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在成都平原附近,制氢站建设、绿氢运输及应用,都面临较大挑战。

    从项目建设来看,四川还没有大型水风光氢一体化项目的建成案例,而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已有落地项目,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新疆库车市落地全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炼化项目。四川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是今年6月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华能彭州水电解制氢示范站,设计年产能仅1860吨。

    放眼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均将氢能上升到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氢能相关战略。日本更是将氢能作为解决其本土能源匮乏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提出建设“氢能社会”目标。

    纵观全国氢能产业版图,我国氢能产业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重点地区集聚发展态势。国家五部委已选取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河南等省市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氢能产业在示范区域得到快速推进。“四川虽然不在示范行列,但横向对比来看,氢能产业仍有不错发展。”综合多位专家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四川绿氢资源、产业链完整度、技术先进性等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居全国第八,发展氢能产业的基础好、潜力大、空间广。

    一个堵点

    成本问题不解决,试点“盆景”难变大规模应用的“森林”

    放眼全球,氢能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氢能在全球总能源中的占比将达20%。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预测,10%的可再生能源必须通过长周期储能来解决。到2060年,中国有1.5万亿千瓦时的电能需要由氢储存,这是非常广阔的前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预计,未来燃煤发电会逐步变成燃氢发电,2030年绿氢规模将达到500万吨到1000万吨。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四川明确,将对氢能产业采取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以应用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破解卡点、堵点,推动绿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卡点、堵点主要还是成本。”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氢技术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徐华池认为,要把氢能战略价值的“热”变成商业价值的“热”,核心是要解决性价比的问题。

    记者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氢能在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的上中下游均受到成本制约,导致项目商业化运营困难。试点示范的“盆景”处处开花,但要形成大规模应用的“森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制氢环节,在规模化电解水制氢项目中,电费成本约占80%,是影响绿氢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高,导致绿氢产业链整体成本居高不下,绿氢及其下游产品的价格远高于同类型传统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制约了绿氢的应用和产业链的发展。

    储运环节,以气态储运为例,国内主要以20MPa(兆帕)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运输为主,单车运氢量350kg,成本每公斤约为20元。目前,加氢站的氢气价格普遍在每公斤50元至60元之间,而业内人士认为,有竞争力的价格为每公斤25元至35元。

    在应用环节,目前,成都氢能公交车的购置成本约为纯电公交车的3倍,在享受加氢补助的前提下,使用成本约为纯电车的4倍,与燃油车相当。以采用20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公交车为例,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价格就超过100万元,占车辆总价的一半以上,限制了氢能公交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成本高企导致氢能基础设备配套缺乏,又反过来影响了氢能项目的示范应用。2017年12月底,全国第一条载人氢能公交车运行线路在郫都区开通,至今近7年时间,示范运营线路已超过30条,但郫都区巴士公交有限公司技术部科长鲍昱志却说,推广还有很多困难。“加氢不仅成本高,而且也耽误时间。”郫都区只有一个加氢站,公司对车辆加氢时间进行了统筹,但每次加氢也要一个半小时左右。

    同样的情况在跨区域氢能车辆运营中更为明显。2023年底,成德眉资首条氢能“零碳”道路运输线路开通,宽窄智慧物流副总经理何旭介绍,由于运输路线上没有加氢站,每天3辆氢能重卡要从龙泉驿区跑到郫都区“穿城”加氢。

    “制氢、储氢、运氢及应用尚未形成完备高效的产业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继峰认为,在产业上游,我国利用清洁能源制氢的效率偏低,还没有到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阶段。在产业中游,国内车载高压储氢以及运氢方面均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加氢站数量少且储氢量小。在产业下游,氢能当前的应用范围比较窄,主要以燃料电池形式应用于交通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导致成本较高,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应用推广仍有一定难度。

    一个追问

    抢占绿氢产业发展高地四川还可以做些什么

    虽然现阶段氢能走向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难度,但抢占氢经济发展制高点,全国都不甘落后。

    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领域,各地争相推出利好政策。去年6月份以来,浙江、辽宁、陕西等地陆续出台氢能地方补贴政策。山东自3月1日起,对行驶于山东省高速公路且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

    前不久,《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7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动方案提出了四川推动氢能全产业链的发展目标,明确将在全省范围内放宽氢燃料电池车辆市区通行限制,对安装使用ETC装备的氢能车辆,在四川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费。

    政策驱动下,四川一批氢能应用场景和产业项目正加速拓展。四川下线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西部首座非化工园区制氢加氢一体站正加速建设;四川首个大规模水电解制氢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在成都街头,一批被唤作“氢马儿”的氢能共享单车悄然出现,市民可体验“用100克氢气畅行约100公里”的“黑科技”。

    四川已明确,将持续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加快推动绿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抢占氢能发展制高点。对此受访专家提出了三点建议——

    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打造绿氢制备供应基地。四川风电光伏资源规划装机超2亿千瓦,水电装机超1亿千瓦。在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办公室主任马晓宇看来,清洁能源自身波动性伴随的峰谷调节、全时储能、安全储运等需求,为四川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场景。徐华池认为,绿氢产业的发展需要从风光发电向下游延伸。他建议,要探索和建设管道输氢等方式;其次,建立绿电绿氢交易模式,在省级层面探索灵活有效的电价机制,促进绿电消纳,让绿氢价格具备竞争力。

    聚焦原始创新,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四川在氢能装备领域具备技术领先优势,燃料电池、加氢枪、储氢瓶等关键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但在部分环节也存在“卡脖子”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院院长汤浩建议,下一步,要大力鼓励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创新,紧盯短板,集中火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进一步围绕我省优势特色领域,推出更多原点式创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推动氢能装备全产业链发展壮大。

    突出独特适用性,开展绿氢综合应用示范。四川在氢能示范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在汽车、储能、分布式能源等领域成功开展示范应用。四川抓住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正大力推进氢能替代,计划到2027年,全省新增氢燃料电池重卡、换电重卡各100辆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氢站将达到12座以上。专家建议,四川应加大力度开放更多典型场景,加速氢能在轨道交通、无人机、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此外,高原地区多元化供能供氧需求巨大,开展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示范应用是四川最为独特的氢能适用场景。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正积极布局集供暖、供氧、供氢于一体的高原综合能源供给站,积极推动氢氧冷热电多能联供示范应用落地。(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