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与古人智慧相结合,“数字”也能智“驭”洪水
都江堰渠首迎战三年来最大洪峰
都江堰渠首迎战三年来最大洪峰
7月11日下午,航拍都江堰水利工程。记者 吴枫 摄
洪峰到来前,利用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工作人员对洪峰过境开展预演。都发中心供图
防汛点位
都江堰渠首枢纽
迎汛实招
依托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提前进行洪水模型推演,模拟预判洪水过程,再结合历年调度经验,制定科学分洪方案,与下游紧密联动全力应对洪峰过境,减轻成都市中心城区防汛压力
“这次洪峰调度过程中,这套系统发挥了大作用。”7月11日上午,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工程师李雪菲紧盯大屏,实时关注着都江堰上游来水流量。
李雪菲所说的系统,是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它被称作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枢纽的“数字分身”。
受岷江上游降雨和紫坪铺水库泄洪影响,7月10日11时许,都江堰鱼嘴断面来水达到2030立方米/秒,是3年来最大的一次过境流量。面对严峻汛情,这个“数字分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提前一天
对可能到来的洪峰进行“模拟演练”
汛期岷江上游来水量大、流速急,每次洪峰过境,对都江堰渠首枢纽和下游渠道都是考验。
7月10日上午,上游来水流量不断增加,都江堰内江四大干渠(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水位持续上涨。上午9时许,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一场汛情调度正在进行。
“当前洪峰趋势跟前期预演情况相似,判断此次洪峰过境会导致内江四大干渠水位接近警戒线,但不会超警。”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负责人李劲表示,建议按前期预演结果开展汛情调度。
原来,就在前一天,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利用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已经针对可能到来的洪峰进行了一次“模拟演练”。
李劲表示,作为都江堰渠首实体工程在数字世界里的“孪生兄弟”,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可以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及时准确预报、全面精准预警、同步仿真预演、精细数字预案,助力科学调度枢纽的来水量。
在上述“模拟演练”中,防汛值班人员设定了都江堰鱼嘴洪峰流量为2000立方米/秒,根据数字孪生系统的模型推演,结合历年调度经验,制定了“调控内江流量、加大外江排洪”分洪方案,即将内江四大干渠流量控制在550立方米/秒以内,引导其他流量从岷江干流和沙黑总河排出,全力减小内江的流量,减轻成都市中心城区防汛压力。
“实际洪峰到来的时候,测得最大流量是2030立方米/秒,与前期我们预演数据差别不大,因此预演调度方案正好可以拿来应对此次洪峰。”李雪菲说,都江堰渠首数字孪生系统在汛情调度中可以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调度。
执行预案
上下游紧密联动确保洪峰顺利过境
分洪方案敲定后,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按照预案,迅速将洪峰抵达时间、应对方案和注意事项通知到了灌区各水管单位、下游沿线地方防汛部门、城区自来水公司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7月10日11时许,当最大洪峰来临时,随着都江堰灌区指挥中心水量调度指令的下达,渠首闸群21孔闸门按照预案全面开启。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按照计划执行调度指令,紧盯监控视频,密切关注水位涨势。
与此同时,针对下游渠道,通过都江堰灌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灌区各单位迅速联动,投入洪峰过境应对工作。都江堰渠首管理处加强了对内江四大干渠沿线汛中巡查和隐患排查,并同步强化防汛物资盘点准备。下游的东风渠灌区、人民渠灌区及外江灌区各单位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加强对渠道工程的巡护,对险工险段实施重点监视,确保渠道工程运行安全。
当天14时25分,本次洪峰顺利过境,都江堰渠首未出现险情,灌区用水保持正常。
“此次洪峰过境是对我们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接下来,我们将密切关注岷江上游来水情况,加强监测和预警,强化上下游信息联动,统筹做好全灌区防汛工作。”都发中心防汛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为全力以赴抓好当前主汛期防汛减灾各项工作,都发中心对灌区内重点水库、水闸、堤防、渠道工程、穿渠涵洞、在建工程进行了风险隐患排查,并做好编织袋、铅丝笼、砂石料、无人机、发电机等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组建了714人的抗洪应急抢险队伍,成立了320人的防汛抗旱青年突击队,严阵以待应对主汛期可能出现的汛情险情。(记者 邵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