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10项院士(专家)前沿成果,开展“会地合作”集中签约
搭建“院士兴川”平台 让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 2024年11月27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搭建起“院士兴川”平台,让院士的创新成果和地区、企业顺利“联姻”

    ●院士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揭牌,将解决成果“能不能转”“怎么转”的难题,加速成果落地开花

    ●除了在新赛道“超车”占领高地,还要在已有优势产业上补链强链,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11月26日,2024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了“院士兴川”品牌和10项院士(专家)前沿创新成果,举行了院士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揭牌仪式,成都院士联合会围绕院士专家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与成都市多个区(县)以及企业进行“会地合作”集中签约。

    大会共吸引中国两院院士22位、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院士22位到场,6位院士线上参与,另有50余位高层次人才出席。这是全省范围内,近5年来出席院士(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

    “政产学研用”多向奔赴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并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少院士(专家)表示,必须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此次大会的核心目的就是牵线搭桥。大会承办方成都院士联合会秘书长雷伟介绍,此次活动搭建起“院士兴川”平台,要让院士的创新成果和地区、企业顺利“联姻”。“‘联姻’并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而是在产业的突破、产业规模拓展以及产业补链强链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接。”雷伟说。

    记者注意到,本次大会“政产学研用”五方代表皆有到场。在会议间隙,各方不约而同地多向奔赴,递名片、加微信、留电话,并对现场发布的院士成果开展对接。

    目前,成都院士联合会已集聚在川、川籍与四川开展合作的中国两院院士、国际院士170余名,联合院士超过400名,联合高层次人才超过200人。“今后,此类会议每年将定期举办,让更多院士专家走进园区、企业、校园,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建言献策。”雷伟说。

    概念验证加速成果转化

    在专场活动中,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和前沿科学,院士(专家)分赴多地问诊把脉。院士(专家)对于四川产业发展,又有哪些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表示,要让院士与企业资本精准对接,推动国内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蓉在川落地转化。企业作为成果应用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助推剂”。要在产业竞赛中突围,企业必须转变思维,往成果转化前段前移,甚至在成果“开花”前介入,将“跟风”转为自我造势,在新赛道抢得先机。

    概念验证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大会举行了院士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揭牌仪式。在王玉忠看来,这对今后院士成果在川“走出第一步”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该平台将解决成果“能不能转”“怎么转”的难题,加速成果落地开花。

    参与大会的院士中,有14位的相关成果已在川转化落地。其中,谢和平院士团队独创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搭档东方电气,进行产学研合作,合力推进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海试、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在海水制氢新赛道上,怎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后续还要‘再走一步’。”谢和平说,未来将以海水制氢技术为引领,打造产、储、运、用全产业链。

    除了在新赛道“超车”占领高地,院士(专家)也提及,还要在已有优势产业上补链强链,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看来,当前国内航空制造业在航空材料、飞机核心零部件等顶端制造上仍然受到一定制约。“国家赋予院士使命和任务,更应该向制造技术最前端发起攻关!”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不仅具备研发和制造飞机整机、发动机能力,还建立了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卢秉恒现场表示,愿与四川开展合作,希望得到更多四川院士专家团队、制造业企业支持,形成产业新发展局面。

    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此次活动汇聚上百位“最强大脑”,带来一大波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如何让更多院士(专家)团队科研成果落地生“金”?相关地区和部门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

    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与成都院士联合会签署《关于建设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平台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成都科创生态岛共建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平台,并挂牌“院士之家”。

    四川天府新区科创和人才局科技发展处处长王江南介绍,平台将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活动交流、产业咨询四方面,为天府新区直管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链接院士(专家)资源,协同开展“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学研攻关,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成都科创生态岛建设和新区产业建圈强链。

    吸引更多院士团队资源,人才服务也要跟上。成都人才发展集团与成都院士联合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人才招引集聚、人才资源服务、人才素质提升、人才科创服务、人才数字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对于此次活动,航空产业“家底殷实”的成都市青羊区也有期待。当前,成都市青羊区正以航空整机、高端无人机、航空装备、智能传感器等为重点方向,构建“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的航空高端装备产业生态。“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吸引更多院士及其团队到青羊落户,让更多科技成果在青羊转化落地。”青羊区科协副主席吴雨说。(尹梦奇 记者 兰珍 段玉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发布10项院士(专家)前沿成果,开展“会地合作”集中签约
    搭建“院士兴川”平台 让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 2024年11月27日 08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搭建起“院士兴川”平台,让院士的创新成果和地区、企业顺利“联姻”

    ●院士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揭牌,将解决成果“能不能转”“怎么转”的难题,加速成果落地开花

    ●除了在新赛道“超车”占领高地,还要在已有优势产业上补链强链,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11月26日,2024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了“院士兴川”品牌和10项院士(专家)前沿创新成果,举行了院士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揭牌仪式,成都院士联合会围绕院士专家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与成都市多个区(县)以及企业进行“会地合作”集中签约。

    大会共吸引中国两院院士22位、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院士22位到场,6位院士线上参与,另有50余位高层次人才出席。这是全省范围内,近5年来出席院士(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

    “政产学研用”多向奔赴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织并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要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少院士(专家)表示,必须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此次大会的核心目的就是牵线搭桥。大会承办方成都院士联合会秘书长雷伟介绍,此次活动搭建起“院士兴川”平台,要让院士的创新成果和地区、企业顺利“联姻”。“‘联姻’并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而是在产业的突破、产业规模拓展以及产业补链强链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接。”雷伟说。

    记者注意到,本次大会“政产学研用”五方代表皆有到场。在会议间隙,各方不约而同地多向奔赴,递名片、加微信、留电话,并对现场发布的院士成果开展对接。

    目前,成都院士联合会已集聚在川、川籍与四川开展合作的中国两院院士、国际院士170余名,联合院士超过400名,联合高层次人才超过200人。“今后,此类会议每年将定期举办,让更多院士专家走进园区、企业、校园,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建言献策。”雷伟说。

    概念验证加速成果转化

    在专场活动中,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态农业等重点产业和前沿科学,院士(专家)分赴多地问诊把脉。院士(专家)对于四川产业发展,又有哪些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表示,要让院士与企业资本精准对接,推动国内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在蓉在川落地转化。企业作为成果应用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助推剂”。要在产业竞赛中突围,企业必须转变思维,往成果转化前段前移,甚至在成果“开花”前介入,将“跟风”转为自我造势,在新赛道抢得先机。

    概念验证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大会举行了院士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揭牌仪式。在王玉忠看来,这对今后院士成果在川“走出第一步”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该平台将解决成果“能不能转”“怎么转”的难题,加速成果落地开花。

    参与大会的院士中,有14位的相关成果已在川转化落地。其中,谢和平院士团队独创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搭档东方电气,进行产学研合作,合力推进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的海试、工程示范和产业化。“在海水制氢新赛道上,怎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后续还要‘再走一步’。”谢和平说,未来将以海水制氢技术为引领,打造产、储、运、用全产业链。

    除了在新赛道“超车”占领高地,院士(专家)也提及,还要在已有优势产业上补链强链,让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看来,当前国内航空制造业在航空材料、飞机核心零部件等顶端制造上仍然受到一定制约。“国家赋予院士使命和任务,更应该向制造技术最前端发起攻关!”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不仅具备研发和制造飞机整机、发动机能力,还建立了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卢秉恒现场表示,愿与四川开展合作,希望得到更多四川院士专家团队、制造业企业支持,形成产业新发展局面。

    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此次活动汇聚上百位“最强大脑”,带来一大波科技创新前沿成果。如何让更多院士(专家)团队科研成果落地生“金”?相关地区和部门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

    四川天府新区管理委员会与成都院士联合会签署《关于建设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平台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成都科创生态岛共建院士(专家)赋能产业发展平台,并挂牌“院士之家”。

    四川天府新区科创和人才局科技发展处处长王江南介绍,平台将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活动交流、产业咨询四方面,为天府新区直管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链接院士(专家)资源,协同开展“卡脖子”技术难题产学研攻关,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成都科创生态岛建设和新区产业建圈强链。

    吸引更多院士团队资源,人才服务也要跟上。成都人才发展集团与成都院士联合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人才招引集聚、人才资源服务、人才素质提升、人才科创服务、人才数字科技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对于此次活动,航空产业“家底殷实”的成都市青羊区也有期待。当前,成都市青羊区正以航空整机、高端无人机、航空装备、智能传感器等为重点方向,构建“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的航空高端装备产业生态。“期待通过此次活动,吸引更多院士及其团队到青羊落户,让更多科技成果在青羊转化落地。”青羊区科协副主席吴雨说。(尹梦奇 记者 兰珍 段玉清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