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帮扶催生四川复工复产“加速度”
在四川兴正源环保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2月下旬刚刚建成的熔喷布生产线正在运行,“等米下锅”的四川口罩企业,现在终于吃上了“放心粮”。
为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各地迅速扩大口罩产能,就连很多原本不生产口罩的厂家,也纷纷转产口罩。可随着口罩产能提升,生产原料熔喷布供应不足成了一个“瓶颈”。兴正源公司去年刚好从国外购入了一批生产熔喷布的设备,但因为厂房搬迁等原因,没把生产线安装起来。
“既然国家有需要,那我们就赶紧开工,干起来再说。”兴正源公司董事长王燕说。
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帮扶下,来自省内外几家科研院所和装备制造企业的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兴正源公司现场“支招”。大到一台装置,小到一个螺丝钉,一一安装。企业原本计划在外国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专家指导下,半年后建成投产的生产线,依靠国内自力更生,仅用5天时间就迅速建成投产。
这是政府帮扶催生复工复产“加速度”的一个缩影。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今年2月初四川出台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政策措施“十三条”,包括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和财税支持、加大稳岗支持等方面。记者采访相关企业了解到,政策措施落地一个多月来,效果正在不断显现。
这些帮扶措施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关键时刻,政府部门不仅帮助解决我们生产所需的1000万元无抵押信用担保贷款,还协调产品需求方采用预付款方式,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口罩生产企业四川安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洪波说。
仁寿县汪洋建宝水泥有限公司复工复产以后,受工地开工和物流等因素影响,水泥销售下滑,收入减少,资金压力很大。“政府的财税支持政策帮了大忙,税务部门在了解到我们无法按期报税并且资金周转困难后,当天就为我们办理了延期申报手续,涉及税款250多万元,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公司总经理林廷全说。
在落实扶持政策的同时,四川还做好政府服务,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眉山市东坡区经信局为企业当“红娘”,让四川丙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四川琪祥服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功“联姻”,实现资源互补复工复产。
丙寅医疗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可供生产防护服的场地,却缺少生产防护服所需的压条机。而琪祥服饰有压条机,却没有符合防护服生产要求的场地。政府帮扶催生复工复产“加速度”,两家企业“牵手”以后,仅用4天时间,就让首批防护服成功下线,填补了全市防护服产能的空白。
“人手不足”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柯美特建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丹棱县一家企业,公司塑材制造部负责人鲁志红说,复工以后,一线工人不足,生产线开动起来却缺少人手操作。当地设立驻企服务员,为企业解难纾困。“收到柯美特公司反映用工难的情况后,我们就积极帮企业招工。”丹棱县经开区管委会驻企服务员何忠华说,短短几天,这家企业就招到了所需的65名工人。
记者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四川组建专班工作组,上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物流等各类问题,同时,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省及本地相关政策,积极扩大惠企政策受益面。四川还将加强经济运行研判分析,研究储备一批稳增长政策,力争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记者 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