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一减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9730.38亿元,比年初增加3990.82亿元,同比增加297.40亿元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99%。企业贷款负担进一步减轻
●6月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6%,比去年高点累计下降0.14个百分点
“没要任何抵押就拿到了100万元贷款!”7月22日,得知贷款到账后,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燕欣喜不已。此前,公司发展饱受担保难、融资难困扰。了解情况后,农行剑阁支行向其推荐了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不到一个月时间,低息贷款便到了账上。
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的经历,是我省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缩影。今年上半年,我省金融业运行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成都分行等相关负责人。
稳在哪贷款余额稳步提升,金融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金融业发展总体平稳、风险可控,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体现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截至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9730.38亿元,比年初增加3990.82亿元,同比增加297.4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99%。企业贷款负担进一步减轻,6月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6%,比去年高点累计下降0.14个百分点。一升一降之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稳,体现在资本市场上。我省今年上半年新增5家上市公司,实现融资23.24亿元。全省现有上市后备企业63家,其中3家企业已经申报科创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方面,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达7050余家。
稳,体现在风险防控上。7月16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要求阆中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5家违规公司立即停止经营融资担保业务,并于8月30日前办理变更或注销。“随时监测,提前做好风险预警。”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省持续压实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三大责任,对金融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如何稳瞄准重点领域和区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曾撰文指出,“稳金融”可分为两个层面,即稳住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以及稳住金融本身。
瞄准重点领域,全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人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省统筹好稳增长、防风险和调结构的政策平衡,积极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试点工作。
瞄准重点难题,全面深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针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信贷产品。截至6月末,全省民营和小微贷款余额为2.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4019亿元,同比增长16.3%。
瞄准重点区域,利用金融活水消融贫困“坚冰”。截至3月末,全省72.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贷款覆盖率达38.1%。“政担银企户”五方联动模式已在14个市(州)推广,带动1.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在保持既有金融政策稳定的前提下,我省也有创新。出台《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让地方金融监管“长牙齿”;在中央出台的监管制度框架内,相继出台《四川省融资担保公司退出工作指引》等制度文件,形成地方配套监管细则。
继续稳统筹区域金融风险防控和改革发展
下半年,全省金融形势如何继续保持稳定?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下半年,我省各地将深入推进政银企互动、银税互动、财金互动,加大对重点项目、民营和小微企业、“三农”和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力度;抓好100家科创板重点企业库建设,并运用好“四川四板基金”和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双创企业板”功能;积极推广“政融保”等“保险+担保”创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水平。
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下半年,我省将做到“三个严”:事前严准入,积极支持中央金融监管机构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股东资质和出资来源的穿透审查;事中严监管,强化对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的风险监测和信息共享;事后严问责,对已发生的风险,要加强与当地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地方公检法、宣传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
持续推进金融改革。我省将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将积极争取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还将积极争取引进各大机构设立持牌子公司和后台中心,推动打造资产托管、风险控制、移动支付三大金融功能中心。(记者 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