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实现首飞
“川报号”直升机与其他直升机从洛带机场起飞,执行固定空域飞行。(记者 何海洋)
“开飞!”12月24日下午,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大厅,随着一声令下,数十公里外,来自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多家通航企业的数架直升机从首批空域内相继起飞。半小时后,直升机陆续稳稳落地。这标志着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一年,实现新机制下安全首飞。
低空空域是通航活动的主要区域,最大限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是实现通航繁荣发展的前提,也是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去年12月23日,我省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一年来,该项试点积极稳步推进,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变军民航分块管理为“军地民”协同管理,组建了全国首家省级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构——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建起“军地民”协调机制;创新低空飞行模式,划定并公布首批试点空域,实现低空飞行由“管制指挥飞行”模式向“低空目视自主飞行”转变;变“管制为主”的通航运行管理为“放管服结合”模式,建起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运行中心,为通航飞行提供全面服务和保障。
省低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批复,该项试点为两年。
未来一年,将深入验证新构建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整套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为国家深化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四川经验”。
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长刘文起、副省长彭宇行参加首飞仪式。(记者 朱雪黎 唐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