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40年回眸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年来保持在50%左右

  • 2018年12月13日 0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数说巨变

      伴随着现场数十台大型机械的轰鸣声,12月3日10时45分,全省2018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本次集中开工,全省19个市州共组织重大项目1560个。

      自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首个“项目年”以来,每个季度都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已成为惯例。项目背后是资金,在项目的带动下,源源不断的资金不断注入巴蜀大地,成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仅本次开工的1560个项目,总投资额就超过6900亿元,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超过4亿元。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投资作为支撑四川经济发展的底盘,规模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加大,结构逐步优化,主体更加多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 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一次性开工项目达上千个,总投资额达数千亿元,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几年中时常可见。

      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小,197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22.5亿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投资力度持续加大,40年来,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20.5%,其中,有3个年份投资增速超过50%:1985年增长56.5%;1993年增长50.7%;2009年增长58.1%。

      从绝对规模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上新台阶——1985年上“百亿”台阶,1998年上“千亿”台阶,2009年上“万亿”台阶,2017年突破3万亿元,达到32097.25亿元,是1978年的1427.8倍。

      近10年来,全省累计投资总量达19818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量的6.4倍,其中2017年的投资总量比改革开放前30年的投资总量还多出1155亿元。

      40年来,投资对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期一度超过75%,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

      海量的资金,也极大夯实了四川发展基础。40年来,四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发展迅猛,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成效显著,奠定了我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区域定位。2017年全省铁路通车总里程达4832公里,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互联互通和农村公路组成的三级公路网总里程达3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820公里,居全国第二;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50亿元——这一数字是刚刚动工建设的遂宁市大英县丝路环球文旅城的投资额度。项目规划近4000亩,由中恒文旅联合古兜控股、中投国瑞等知名企业打造。

      放眼四川,类似这样的第三产业项目越来越多。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充分发挥投资先导作用,不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业发展,尤其是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瓶颈”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17年,我省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为1345.9亿元、9286.7亿元、21464.7亿元。40年来,第一产业投资额增长671.9倍,年均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653倍,年均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3406.1倍,年均增长23.2%。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8.9:63.1:28调整为2017年的4.2:28.9:66.9,一、二产业投资额占比分别下降4.7和3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额占比提高38.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逐步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投资结构的优化,直接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2016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民间投资强势崛起 国有经济投资领跑局面正在被改变

      58.6%——这是今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中,民间投资额占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省投资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国有单位单一投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使民间投资逐步走向建设领域的舞台,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活力明显增强,资金来源丰富多样。

      1978年至2017年,四川全社会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占投资总额比重依次为39.4:1.7:21.3:37.6。

      2017年,四川国有经济投资额为12471.9亿元,是1978年的554.8倍,年均增长17.6%;集体经济投资额达148.1亿元,年均增长10.3%;个体经济投资额达8097.7亿元,年均增长20.3%;其他经济投资额达11379.5亿元,年均增长29.8%,国有经济投资领跑的局面正在被非国有经济投资取代。(记者 梁现瑞)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40年回眸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年来保持在50%左右

  • 2018年12月13日 0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数说巨变

      伴随着现场数十台大型机械的轰鸣声,12月3日10时45分,全省2018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本次集中开工,全省19个市州共组织重大项目1560个。

      自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首个“项目年”以来,每个季度都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已成为惯例。项目背后是资金,在项目的带动下,源源不断的资金不断注入巴蜀大地,成为推动四川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仅本次开工的1560个项目,总投资额就超过6900亿元,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超过4亿元。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改革开放40年来,投资作为支撑四川经济发展的底盘,规模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加大,结构逐步优化,主体更加多元。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 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

      一次性开工项目达上千个,总投资额达数千亿元,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几年中时常可见。

      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小,197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22.5亿元。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投资力度持续加大,40年来,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20.5%,其中,有3个年份投资增速超过50%:1985年增长56.5%;1993年增长50.7%;2009年增长58.1%。

      从绝对规模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上新台阶——1985年上“百亿”台阶,1998年上“千亿”台阶,2009年上“万亿”台阶,2017年突破3万亿元,达到32097.25亿元,是1978年的1427.8倍。

      近10年来,全省累计投资总量达19818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30年总量的6.4倍,其中2017年的投资总量比改革开放前30年的投资总量还多出1155亿元。

      40年来,投资对全省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卓越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期一度超过75%,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

      海量的资金,也极大夯实了四川发展基础。40年来,四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发展迅猛,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成效显著,奠定了我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区域定位。2017年全省铁路通车总里程达4832公里,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互联互通和农村公路组成的三级公路网总里程达3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820公里,居全国第二;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50亿元——这一数字是刚刚动工建设的遂宁市大英县丝路环球文旅城的投资额度。项目规划近4000亩,由中恒文旅联合古兜控股、中投国瑞等知名企业打造。

      放眼四川,类似这样的第三产业项目越来越多。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充分发挥投资先导作用,不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业发展,尤其是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瓶颈”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17年,我省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为1345.9亿元、9286.7亿元、21464.7亿元。40年来,第一产业投资额增长671.9倍,年均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653倍,年均增长18.1%;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3406.1倍,年均增长23.2%。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1978年的8.9:63.1:28调整为2017年的4.2:28.9:66.9,一、二产业投资额占比分别下降4.7和3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额占比提高38.9个百分点。投资结构逐步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投资结构的优化,直接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2016年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民间投资强势崛起 国有经济投资领跑局面正在被改变

      58.6%——这是今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大项目中,民间投资额占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省投资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国有单位单一投资渠道,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使民间投资逐步走向建设领域的舞台,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活力明显增强,资金来源丰富多样。

      1978年至2017年,四川全社会投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其他经济占投资总额比重依次为39.4:1.7:21.3:37.6。

      2017年,四川国有经济投资额为12471.9亿元,是1978年的554.8倍,年均增长17.6%;集体经济投资额达148.1亿元,年均增长10.3%;个体经济投资额达8097.7亿元,年均增长20.3%;其他经济投资额达11379.5亿元,年均增长29.8%,国有经济投资领跑的局面正在被非国有经济投资取代。(记者 梁现瑞)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