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11年经历“两毁三建” 省道303线映卧路全线贯通

  • 2016年05月12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预计今年10月通车,映秀到卧龙1小时内可达

      重建于地震核心区,香港特区政府出资17.656亿元援建

      5月11日,“5·12”汶川特大地震核心区,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的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段全线贯通。项目业主兴蜀公司透露,映卧路预计今年10月通车,届时从映秀到卧龙1小时内可达,比现在节省一半时间。听闻这一消息,映秀镇居民杨秀英高兴地说:“以后进卧龙,不用绕道300多公里,也不怕被飞石砸了。”

      映卧路全长45公里,起于汶川县映秀镇烧火坪隧道出口,止于卧龙镇,是通往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最便捷通道,也是马尔康、金川的第二条生命通道,它使小金、丹巴、道孚县等地前往成都更便捷。它贯通后形成的大九寨旅游环线,对阿坝州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这条路总投资19.2亿元,历经“两毁三建”、用时11年,方才建成。其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四川患难与共,先后出资17.656亿元援建。因此,全路8座隧道口均有大熊猫、紫荆花标志,象征着川港情谊显于危难、流芳百世。

      兴蜀公司副总经理、映卧路建设前总指挥长袁泉回忆11年修建历程感慨万千。2005年9月,映卧路启动建设,四川提出要打造“中国的黄石公园公路”。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8·14”特大山洪泥石流给建设中的映卧路带来毁灭性破坏。映卧路重建于地震核心区的废墟之上,在中国公路史上极为罕见。这条被喻为“地质灾害博物馆”的公路,贯穿了2条高裂度地震带,沿线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飞石等自然灾害频发。先后有30多家单位、数万人参建。

      映卧路集聚了行业顶尖专家的集体智慧。为绕避飞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短短45公里路段设计建设了17座桥梁、隧道,桥隧比达40%,其中映秀至耿达段高达70%,是省内桥隧比最高的普通公路;新线“海拔”比老线平均提高了10米以上,最高处达20米,相当于抬高了7层楼。

      建设中,映卧路还采用了桥梁梁板防脱落、桥墩防泥石流冲撞等新技术。由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地质灾害预警及雨量监控系统正在全线测试,预计通车后投用,该系统将根据雨情和泥石流方量做出科学预判,并可分级预警,为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记者 王眉灵 熊润频)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1年经历“两毁三建” 省道303线映卧路全线贯通

  • 2016年05月12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预计今年10月通车,映秀到卧龙1小时内可达

      重建于地震核心区,香港特区政府出资17.656亿元援建

      5月11日,“5·12”汶川特大地震核心区,有“地质灾害博物馆”之称的省道303线映秀至卧龙段全线贯通。项目业主兴蜀公司透露,映卧路预计今年10月通车,届时从映秀到卧龙1小时内可达,比现在节省一半时间。听闻这一消息,映秀镇居民杨秀英高兴地说:“以后进卧龙,不用绕道300多公里,也不怕被飞石砸了。”

      映卧路全长45公里,起于汶川县映秀镇烧火坪隧道出口,止于卧龙镇,是通往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最便捷通道,也是马尔康、金川的第二条生命通道,它使小金、丹巴、道孚县等地前往成都更便捷。它贯通后形成的大九寨旅游环线,对阿坝州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这条路总投资19.2亿元,历经“两毁三建”、用时11年,方才建成。其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四川患难与共,先后出资17.656亿元援建。因此,全路8座隧道口均有大熊猫、紫荆花标志,象征着川港情谊显于危难、流芳百世。

      兴蜀公司副总经理、映卧路建设前总指挥长袁泉回忆11年修建历程感慨万千。2005年9月,映卧路启动建设,四川提出要打造“中国的黄石公园公路”。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8·14”特大山洪泥石流给建设中的映卧路带来毁灭性破坏。映卧路重建于地震核心区的废墟之上,在中国公路史上极为罕见。这条被喻为“地质灾害博物馆”的公路,贯穿了2条高裂度地震带,沿线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飞石等自然灾害频发。先后有30多家单位、数万人参建。

      映卧路集聚了行业顶尖专家的集体智慧。为绕避飞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短短45公里路段设计建设了17座桥梁、隧道,桥隧比达40%,其中映秀至耿达段高达70%,是省内桥隧比最高的普通公路;新线“海拔”比老线平均提高了10米以上,最高处达20米,相当于抬高了7层楼。

      建设中,映卧路还采用了桥梁梁板防脱落、桥墩防泥石流冲撞等新技术。由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地质灾害预警及雨量监控系统正在全线测试,预计通车后投用,该系统将根据雨情和泥石流方量做出科学预判,并可分级预警,为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保障。(记者 王眉灵 熊润频)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