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转型支撑新跨越 “十二五”四川工业发展换挡中高速

  • 2016年01月07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已经收官的“十二五”是四川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在稳增长的多重压力下,四川工业领域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围绕“两个跨越”目标任务,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实施调存量与扩增量并举,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五年来,全省工业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为全省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推动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扩大总量

      经过五年发展,全省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326.4亿元扩大到2015年1.26万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12.9%左右,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在工业大省中名列前茅。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左右;工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3.5%左右,对GDP增长贡献保持在50%以上。预计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00亿元左右,比2010年增加500亿元,在全国排第10位。预计2015年四川工业占全国比重5.2%左右,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左右,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引领工业结构调整优化

      据测算,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6700亿元,是2010年的2.79倍,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6.2%,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预计年均增速达到23%,比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

      预计2015年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0%,占工业比重达到3.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预计,2015年七大优势产业销售产值达到2.8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75%,若含软件业占比达到80%以上),比2010年增加1.1万亿元。

      全省工业比重不断优化,呈现“两降一升”。一是资源型产业明显下降。2014年,规模以上采矿业比重下降到13.9%,较2010年的14.8%下降了0.9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该比重进一步下降到12.6%,比2010年下降2.2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预计全年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7.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比重上升。预计全省制造业比重79.0%,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实施技改投资“倍增计划”(“十二五”投资总量比“十一五”翻一番),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每2年新增1000亿元增量,预计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技改投资总量超过2.2万亿元,规模总量持续居西部首位。

      2014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0.52%,增速10.6%,增速全国第一。预计2015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到330亿元,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5%。

      强化两化融合平台建设,与腾讯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互联网+四川制造”、“四川云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用户企业10000家以上。

      推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2015年,100强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比2010年提高1.1万亿元;最低入选门槛达到42亿元,比2010年提高27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集团发展到62户,比2010年增加27户。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74户,户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亿元,比2010年增加1.2亿元。

      预计“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3200户,其中“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将达到30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00户。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强化园区载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骨干引领性园区,组织实施“51025”培育工程,瞄准到2017年建成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园区、10个超1000亿元园区和25个超500亿元园区。

      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功创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德阳重大装备、绵阳数字视听、攀枝花钒钛钢铁等1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预计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69.5%,比201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园区1个,超1000亿元2个,超500亿元11个。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统筹推进过剩产能化解和工业节能减排

      统筹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组建4大钢铁集团(攀钢、四川钢铁、不锈钢、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总产能控制在3600万吨内。推动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打造3-5家产能上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总产能控制在1.5亿吨内,中建材西南水泥、新船城、台湾水泥、海螺水泥兼并省内小水泥51户,4户企业总产能占全省比重提高到57%。

      “十二五”前四年,累计对30余个行业、1637户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实施了淘汰,涉及炼铁165.72万吨、炼钢335.2万吨、铁合金51.58万吨、焦炭347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4151.7万吨、平板玻璃1044.4万重量箱、小火电机组142.6万千瓦。

      规范煤炭行业发展,截至目前,共关闭586余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涉及煤炭产能4863万吨。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1.996吨标煤(超过全国4.5%)降到2014年的1.385吨标煤(比全国低8.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6%,2015年预计将再降8%以上,“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6%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转型支撑新跨越 “十二五”四川工业发展换挡中高速

  • 2016年01月07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   已经收官的“十二五”是四川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在稳增长的多重压力下,四川工业领域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围绕“两个跨越”目标任务,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工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实施调存量与扩增量并举,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五年来,全省工业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为全省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推动工业在转型升级中扩大总量

      经过五年发展,全省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7326.4亿元扩大到2015年1.26万亿元(预计数),年均增长12.9%左右,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在工业大省中名列前茅。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左右;工业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3.5%左右,对GDP增长贡献保持在50%以上。预计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00亿元左右,比2010年增加500亿元,在全国排第10位。预计2015年四川工业占全国比重5.2%左右,比2010年提高0.6个百分点左右,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引领工业结构调整优化

      据测算,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6700亿元,是2010年的2.79倍,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6.2%,比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预计年均增速达到23%,比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0个百分点左右。

      预计2015年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0%,占工业比重达到3.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预计,2015年七大优势产业销售产值达到2.87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75%,若含软件业占比达到80%以上),比2010年增加1.1万亿元。

      全省工业比重不断优化,呈现“两降一升”。一是资源型产业明显下降。2014年,规模以上采矿业比重下降到13.9%,较2010年的14.8%下降了0.9个百分点。2015年以来该比重进一步下降到12.6%,比2010年下降2.2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预计全年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7.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三是制造业比重上升。预计全省制造业比重79.0%,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实施技改投资“倍增计划”(“十二五”投资总量比“十一五”翻一番),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每2年新增1000亿元增量,预计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超过5000亿元,十二五技改投资总量超过2.2万亿元,规模总量持续居西部首位。

      2014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0.52%,增速10.6%,增速全国第一。预计2015年全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达到330亿元,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5%。

      强化两化融合平台建设,与腾讯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互联网+四川制造”、“四川云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力争用户企业10000家以上。

      推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2015年,100强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比2010年提高1.1万亿元;最低入选门槛达到42亿元,比2010年提高27亿元。营业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集团发展到62户,比2010年增加27户。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74户,户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9亿元,比2010年增加1.2亿元。

      预计“十二五”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3200户,其中“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将达到30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000户。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强化园区载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骨干引领性园区,组织实施“51025”培育工程,瞄准到2017年建成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园区、10个超1000亿元园区和25个超500亿元园区。

      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功创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德阳重大装备、绵阳数字视听、攀枝花钒钛钢铁等1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预计2015年全省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69.5%,比201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园区1个,超1000亿元2个,超500亿元11个。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统筹推进过剩产能化解和工业节能减排

      统筹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组建4大钢铁集团(攀钢、四川钢铁、不锈钢、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总产能控制在3600万吨内。推动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打造3-5家产能上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总产能控制在1.5亿吨内,中建材西南水泥、新船城、台湾水泥、海螺水泥兼并省内小水泥51户,4户企业总产能占全省比重提高到57%。

      “十二五”前四年,累计对30余个行业、1637户企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实施了淘汰,涉及炼铁165.72万吨、炼钢335.2万吨、铁合金51.58万吨、焦炭347万吨、水泥(熟料及磨机)4151.7万吨、平板玻璃1044.4万重量箱、小火电机组142.6万千瓦。

      规范煤炭行业发展,截至目前,共关闭586余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涉及煤炭产能4863万吨。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1.996吨标煤(超过全国4.5%)降到2014年的1.385吨标煤(比全国低8.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6%,2015年预计将再降8%以上,“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6%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任务。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