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政府搭台 四川文化释放全新活力

  • 2014年03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又一年春来到,四川文化也在这新一年的春风中,萌发出了新的活力。然而,也正是上一岁的积累的“沃土”,才能长出这令人欣慰的萌芽。回眸过去的一年,不论是精彩纷呈的“首届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评选”和“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还是在香港举办的201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推介会暨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研修班,都成为四川文化精彩的一笔。而这精彩的一笔,却也是政府在“转变职能、释放社会活力”战略上的重要一步。

      评价机制“大转弯”

      旅游剧目大家评

      去年10月,经过层层选拔,《川剧秀·传奇变脸》、《藏谜》、《圣象峨眉》等10台我省原创旅游剧目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节目”前十强。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更好地抓住旅游市场中游客的“胃”,该活动一开始就扬弃了传统的“专家式”艺术评价机制,转而将群众的意见纳入了考评体系。

      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江帆介绍,大众评选主要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投票专区里群众不仅可以看到参评剧剧目介绍、内容、特色、景区情况等,还能了解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及旅游演出市场发展成果。“为了保证投票数据的广泛度和可信度,广大观众在评选阶段可以免费获取观摩演出票,在观看演出后进行投票打分。”此举一出,立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据统计,网络评选期间,组委会共收到观众投票次数近20万人次,其中有效投票约为14万张。

      此外,在该活动的网络投票过程中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约有1.6万张有效票数来自于省外观众的参与。因此,本次活动的评审与展演期间,还通过网络宣传与投票、西博会期间的集中展演等方式,吸引外地游客观看旅游演出,到我省深度旅游,真正使本次活动成为四川的“旅游演艺盛宴”和大众的“舞台艺术节日”。


      “零门槛”赛舞姿

      群众舞者也能当主角

      在我省去年的文化舞台上,群众不但当起了“评委”,还做了一次“主角”。在省文化厅举办的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中,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1680名业余群众舞者带来了代表各自广场舞最高水平的22件作品。

      百姓大联欢,是省文化厅对此次广场舞大赛的定位。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说:“为了把舞台还给老百姓,此次活动完全遵循群众自演、自导、自办的原则。”为了办好这场“大联欢”,让老百姓“零门槛”参与到大赛中来,省文化厅在全省各区、市、县启动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初选活动,只要是群众在广场上自娱自乐的民俗舞、健身舞、团体操、街舞都能报名参赛。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大联欢”之乐,组委会还特意将决赛的舞台搭在了体育场里。“把舞台搭在体育场,不仅能容纳更多观众,还可以让工人、农民、学生等团队组成拉拉队,为参赛队伍助阵。”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杨红梅说,配合广场舞大赛,省文化厅还创造了“六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即“群众自我创作”、“群众自我表演”、“群众自我鉴赏”、“群众自我评奖”、“群众自我颁奖”、“群众自我传播”,而这也形成了“把舞台献给群众”的文化观。

      组团“走出去”

      民营文企闪耀大都市

      当业余群众舞者在“大联欢”的舞台上欢歌热舞时,散落在我省各地的民营文化企业也有了自己的“舞台”。

      去年夏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香港推广(精品展示)交流会”在香港成功举办。竹编、唐卡、蜀绣、羌绣、年画等来自我省近20家文化产品龙头企业代表在会上展出的500余件工艺美术品一登台就惊艳全场。“惊艳”之余,窦维平的一句“真诚欢迎更多的香港企业把四川作为拓展西部业务的重要基地,四川省文化厅将一如既往地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各位一起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也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我省也一直在积极地推动和落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以期把四川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此次四川文化产业精品香港之行,卖出去了产品,但鼓起来的并不仅仅是钱包。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2天的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研修班让四川的文化企业老总们经历了一场密集的“头脑风暴”。攀枝花市乐石艺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学勇表示,此行让企业家和艺术家们了解了海外市场、国际贸易的程序,对今后川内产业“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大有裨益。

      文化改革院团先行

      在我省文化改革的大潮中,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交响乐团等5家省文化厅直属国有艺术院团一定是潮尖那朵晶莹的浪花。

      改革后,省直国有文艺院团的艺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推出了川剧《变脸》、《易胆大》;舞剧《红军花》、《川茶铺子》;话剧《大川之灵》、《第二十九棵树》;曲艺音乐剧《锦城绣娘》;歌剧《鸣凤》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去年在山东举办的全国“十艺节”中,舞剧《红军花》、话剧《第二十九棵树》皆捧回了“文华杯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舞蹈《百花争艳》入选2014年央视春晚。此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5个省直院团惠民演出每年上千场,较好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戏难状况,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就便欣赏高雅艺术,为提高民众艺术修养和道德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赛场上出力作的同时,改革后的院团也没放弃“走市场”的新课题。省川剧院、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交响乐团通过节目合作、委托演出、编导策划等多种方式,结合我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了《芙蓉国粹》、《蜀戏天下》、《阆苑飞歌》、《彩云飞歌》等旅游剧目,在省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省人艺公司编排的小剧场话剧《写给爱情的信》、《疯在继续》等小剧场话剧,不仅大胆探索适合公司的发展模式,培养年轻观众群体,更加快新一代编、导、演、舞美人才的成长。

      院团改革后,省文化厅制定和完善了对省直院团的扶持政策,并加大了财政资金对艺术演出的购买力度;与之相呼应,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对于获得全国文华杯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的作品生产单位进行资金配套奖励,同时,在人才建设方面,也抓紧了对编剧、导演和年轻演员的培养。(李思忆 图片由省文化厅提供)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府搭台 四川文化释放全新活力

  • 2014年03月0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又一年春来到,四川文化也在这新一年的春风中,萌发出了新的活力。然而,也正是上一岁的积累的“沃土”,才能长出这令人欣慰的萌芽。回眸过去的一年,不论是精彩纷呈的“首届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评选”和“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还是在香港举办的2013“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推介会暨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研修班,都成为四川文化精彩的一笔。而这精彩的一笔,却也是政府在“转变职能、释放社会活力”战略上的重要一步。

      评价机制“大转弯”

      旅游剧目大家评

      去年10月,经过层层选拔,《川剧秀·传奇变脸》、《藏谜》、《圣象峨眉》等10台我省原创旅游剧目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旅游演出节目”前十强。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更好地抓住旅游市场中游客的“胃”,该活动一开始就扬弃了传统的“专家式”艺术评价机制,转而将群众的意见纳入了考评体系。

      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江帆介绍,大众评选主要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投票专区里群众不仅可以看到参评剧剧目介绍、内容、特色、景区情况等,还能了解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及旅游演出市场发展成果。“为了保证投票数据的广泛度和可信度,广大观众在评选阶段可以免费获取观摩演出票,在观看演出后进行投票打分。”此举一出,立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据统计,网络评选期间,组委会共收到观众投票次数近20万人次,其中有效投票约为14万张。

      此外,在该活动的网络投票过程中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约有1.6万张有效票数来自于省外观众的参与。因此,本次活动的评审与展演期间,还通过网络宣传与投票、西博会期间的集中展演等方式,吸引外地游客观看旅游演出,到我省深度旅游,真正使本次活动成为四川的“旅游演艺盛宴”和大众的“舞台艺术节日”。


      “零门槛”赛舞姿

      群众舞者也能当主角

      在我省去年的文化舞台上,群众不但当起了“评委”,还做了一次“主角”。在省文化厅举办的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中,来自全省21个市州的1680名业余群众舞者带来了代表各自广场舞最高水平的22件作品。

      百姓大联欢,是省文化厅对此次广场舞大赛的定位。省文化厅副厅长窦维平说:“为了把舞台还给老百姓,此次活动完全遵循群众自演、自导、自办的原则。”为了办好这场“大联欢”,让老百姓“零门槛”参与到大赛中来,省文化厅在全省各区、市、县启动四川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初选活动,只要是群众在广场上自娱自乐的民俗舞、健身舞、团体操、街舞都能报名参赛。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大联欢”之乐,组委会还特意将决赛的舞台搭在了体育场里。“把舞台搭在体育场,不仅能容纳更多观众,还可以让工人、农民、学生等团队组成拉拉队,为参赛队伍助阵。”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杨红梅说,配合广场舞大赛,省文化厅还创造了“六群众”文化活动新模式:即“群众自我创作”、“群众自我表演”、“群众自我鉴赏”、“群众自我评奖”、“群众自我颁奖”、“群众自我传播”,而这也形成了“把舞台献给群众”的文化观。

      组团“走出去”

      民营文企闪耀大都市

      当业余群众舞者在“大联欢”的舞台上欢歌热舞时,散落在我省各地的民营文化企业也有了自己的“舞台”。

      去年夏天,“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香港推广(精品展示)交流会”在香港成功举办。竹编、唐卡、蜀绣、羌绣、年画等来自我省近20家文化产品龙头企业代表在会上展出的500余件工艺美术品一登台就惊艳全场。“惊艳”之余,窦维平的一句“真诚欢迎更多的香港企业把四川作为拓展西部业务的重要基地,四川省文化厅将一如既往地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各位一起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也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我省也一直在积极地推动和落实“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以期把四川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区域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此次四川文化产业精品香港之行,卖出去了产品,但鼓起来的并不仅仅是钱包。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期2天的川港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研修班让四川的文化企业老总们经历了一场密集的“头脑风暴”。攀枝花市乐石艺术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学勇表示,此行让企业家和艺术家们了解了海外市场、国际贸易的程序,对今后川内产业“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大有裨益。

      文化改革院团先行

      在我省文化改革的大潮中,四川省川剧院、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交响乐团等5家省文化厅直属国有艺术院团一定是潮尖那朵晶莹的浪花。

      改革后,省直国有文艺院团的艺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推出了川剧《变脸》、《易胆大》;舞剧《红军花》、《川茶铺子》;话剧《大川之灵》、《第二十九棵树》;曲艺音乐剧《锦城绣娘》;歌剧《鸣凤》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去年在山东举办的全国“十艺节”中,舞剧《红军花》、话剧《第二十九棵树》皆捧回了“文华杯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舞蹈《百花争艳》入选2014年央视春晚。此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5个省直院团惠民演出每年上千场,较好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戏难状况,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就便欣赏高雅艺术,为提高民众艺术修养和道德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赛场上出力作的同时,改革后的院团也没放弃“走市场”的新课题。省川剧院、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交响乐团通过节目合作、委托演出、编导策划等多种方式,结合我省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了《芙蓉国粹》、《蜀戏天下》、《阆苑飞歌》、《彩云飞歌》等旅游剧目,在省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省人艺公司编排的小剧场话剧《写给爱情的信》、《疯在继续》等小剧场话剧,不仅大胆探索适合公司的发展模式,培养年轻观众群体,更加快新一代编、导、演、舞美人才的成长。

      院团改革后,省文化厅制定和完善了对省直院团的扶持政策,并加大了财政资金对艺术演出的购买力度;与之相呼应,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对于获得全国文华杯大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奖的作品生产单位进行资金配套奖励,同时,在人才建设方面,也抓紧了对编剧、导演和年轻演员的培养。(李思忆 图片由省文化厅提供)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