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全面深化改革 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2014年02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

      过去30多年,四川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靠的是改革开放。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根本出路在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为此,必须坚定改革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集中各方智慧力量,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全局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协同推进,努力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

      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益更有质量。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要着力点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如何认识这样一核心?又如何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抓住“牛鼻子”

      着眼于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支撑和保障“三大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极其重要,“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乐山市市长张彤认为,抓住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就抓住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指出,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会带来资源浪费、效率不高。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发展活力。

      市场主体更有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着力点是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市场经济“非禁即入”,即只要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经济领域,每个市场主体都可以自由进入,因而要创新民间投资机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

      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以企业创新为例进一步阐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更是最能灵敏感应市场的个体,政府应该让企业自由选择,尊重企业的决策意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让企业能自主落实决策权、投资权、经营权等。”

      唐利民带来消息:今年我省不仅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该放的权放到位,更计划公开一批办事流程,让政府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政府作用更好发挥

      越是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如何才能更加有为?

      唐利民认为,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依法行政,创造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环境。张彤说,政府重点应放在顶层设计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如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企业提高消化成本的能力,取得竞争优势。”焦伟侠认为。“政府还应该搭建平台。”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介绍,今年我省将举办“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就是让企业主体“唱好戏”。

      2

      铺就法治轨道让公权力运行更规范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规范权力运行,发展人民民主,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为紧迫和重要。如何更好地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与会代表展开热议。

      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于推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地方发展难题至关重要。”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认为,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理顺和构建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尤其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在落实过程中,要先把已经形成明显制约的体制性障碍破除掉,再探索尝试宏观性的、便于激发各方潜能的管理方式。

      省法制办主任张渝田说,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求公权力的运行有法可依,政府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正式议题之前先学法,已经成了惯例。今年,还将继续加强对部门、厅局、市州和党政干部的法律宣传和培训。”

      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守住公正司法这条防线。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认为,“只有阳光执法,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他以监狱管理为例说明了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最容易受到公众质疑,源于相关程序和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如果严格规范程序,将相关信息和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每一个执法环节都透明,并且落实了责任,“谁签字,谁终身负责”,充分接受各方监督,就能取得公众信任,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黄昌明透露,我省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探索开展省直部门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向派驻纪检机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州)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向市(州)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试点,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明确任务书,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3

      “办文化”变“管文化”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巴蜀文化独特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哪里入手?《决定》明确了现阶段的三个重点——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体制机制是主干,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两翼。”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将三个重点解读为“1+2”阵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推手,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成为不少代表的心声。

      建设高效政府当好“裁判员”

      “革命应该先革到自己头上来。文化部门长期在活动、项目、工程中疲于奔命。有的地方‘越位’造成了很多地方‘缺位’。”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呼吁政府部门要舍得“减负”,通过改革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

      关键要管办分开。李后强认为:“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政府应该做好裁判员的工作,制定规则、监督运行,让市场来当运动员。”

      郑晓幸表示,政府部门要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多关注宏观和中观层面,少抓具体活动,多做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为文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广元市委书记马华则表示,要有力推动文旅兴市和文化发展,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为此,广元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各个职能部门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入手,出台了系列文件,努力将广元建设成为“美丽广元、幸福家园”。

      让市场唱主角激发全社会活力

      要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文化魅力,就要在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下功夫。对此,与会代表各表心声。

      郑晓幸认为,让市场唱主角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最佳动力。这需要打破行政壁垒,让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自由流通,激发全社会活力,创作多样、丰富的文化消费品,形成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

      马华用一个小故事来阐释:广元市艺术剧院等率先进行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为了争取更多市场,将更多创作和演出的目光投向基层,政府则购买服务演给老百姓看。“院团活了,市场火了,演员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文化生活丰富了。”

      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说,南充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投入方向向下,把各种文化活动开进广场、乡镇、社区。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来解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个难题。

      4

      完善制度安排守住民生底线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机制。

      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群众最为关注、最直观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的改革领域。《决定》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举措,覆盖了从孩子到老人的几乎所有人群,囊括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社会组织培育等诸多方面,也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

      让更多人共享优质资源

      “每家每户都有孩子,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这决定了教育改革的高关注度。”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四川教育领域要推出5个方面、200多项改革,其中有的当年要完成,有的当年要启动,有的需要由中央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并启动。

      朱世宏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要通过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助弱工程、建立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不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等举措,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举例说,石渠县不少地方学校修得不错,但留不住教师,假如能更多利用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听到更优质的课。

      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认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注重资源均衡化配置,从推动县乡村医药卫生体系一体化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入手,让更多优质资源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制度设计更加公平可持续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就是要完善民生制度安排,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与会代表认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从设计上要着眼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更加公平,并且要可持续。

      从今年1月1日起,我省新农保和城居保领取待遇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仅此一项,省级财政将投入6.6亿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建军透露,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起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社保转移接续的无缝对接,实现跨区域对接和跨制度对接,“在全国其他地方缴纳的社保,都可以在四川实现转移、接续。”王建军说,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正陆续出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的目标将落在实处。

      5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制度将成“硬杠杠”

      “一票否决+三条红线,这些生态文明制度都是‘硬杠杠’。”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作出如下注解——

      一票否决:以前,在我省干部考核体系中,生态环境损害仅占有一定权重,而下一步将变成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

      三条红线: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三条红线。

      “从一定权重到一票否决,从理念倡导到红线管控,都体现出了我省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姜晓亭说。

      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阐述了另一层含义:逗硬考核促进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生态红利洞开发展新格局。作为一个地下缺资源、地上缺资金的浅丘陵地区,遂宁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10多个“绿色勋章”,这都变成了支撑遂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说,就GDP而言,一个阿坝州还比不过成都的一个区县,但却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涵养功能不可小觑。而且,“这种调整,可以让发展效益更多地体现在生态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上。”

      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部到全局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将会议文件中的一句话:“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净土、绿水青山。”用红线重重地划了出来。

      杨冬生说,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西部大省而言,更不应该、也绝不允许大手大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今年,我省将出台一系列硬措施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三线一界’,绝不能让钢筋水泥吞噬良田沃土。”

      省住建厅厅长何健则表示,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加速期,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显然是一项重要的全局性工作。省住建厅今年将力争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四大城市群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县域总体规划的作用,积极探索“三规合一”,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城镇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6

      选对人用好人为改革发展排兵布阵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与会代表的共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提高各级党委领导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改革发展排好兵、布好阵?与会代表展开热议。

      科学选人用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检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蒲波认为,这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毅看来,“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干部必须提升推进发展、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能力。”

      与会代表认为,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革除干部选拔使用中存在的弊端。

      蒲波介绍,省委组织部近期将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我省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清查、梳理分析,结合我省的改革部署,推出一些新的制度。比如,将在全国率先推行非定向推荐市厅级领导干部拟提拔使用人选,实行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结构模型化管理等。

      强化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促改革

      “越到改革深化时,越需要智力的支持。”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体会颇深。达州把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又在人力资源中突出人才培育,从发展职业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干部培养入手,实施人才战略。焦伟侠介绍,“‘千名硕博进达州’将在今年完全实现,这将有效调整达州现有的人才结构。”

      如何建立聚集人才的体制机制?在蒲波看来,重点是要建立完善一套广纳社会贤才和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政策体系。

      去年,我省以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四大人才计划”,新引进100名高端人才和14个创新创业团队。

      坚持作风建设制度规范常态化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刘毅说,“改革发展,需要群众的鼎力支持。”怎么得到支持?“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让老百姓看得到、信得过是重要突破口。”

      与干部作风联系紧密的政绩观也被代表多次谈起。如何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蒲波介绍,我省出台了一个新的实施办法,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这一办法将突出科学发展导向,综合考核推进各项建设的成效,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分类分级设置考核指标,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面深化改革 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 2014年02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

      过去30多年,四川城乡面貌发生沧桑巨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靠的是改革开放。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要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步伐,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根本出路在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全省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为此,必须坚定改革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集中各方智慧力量,汇聚起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全局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协同推进,努力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

      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益更有质量。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要着力点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如何认识这样一核心?又如何创造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抓住“牛鼻子”

      着眼于调整和优化所有制结构,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支撑和保障“三大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认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于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极其重要,“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乐山市市长张彤认为,抓住了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就抓住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指出,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会带来资源浪费、效率不高。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将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发展活力。

      市场主体更有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着力点是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市场经济“非禁即入”,即只要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经济领域,每个市场主体都可以自由进入,因而要创新民间投资机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

      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以企业创新为例进一步阐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更是最能灵敏感应市场的个体,政府应该让企业自由选择,尊重企业的决策意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让企业能自主落实决策权、投资权、经营权等。”

      唐利民带来消息:今年我省不仅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该放的权放到位,更计划公开一批办事流程,让政府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政府作用更好发挥

      越是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越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如何才能更加有为?

      唐利民认为,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依法行政,创造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环境。张彤说,政府重点应放在顶层设计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如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企业提高消化成本的能力,取得竞争优势。”焦伟侠认为。“政府还应该搭建平台。”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介绍,今年我省将举办“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就是让企业主体“唱好戏”。

      2

      铺就法治轨道让公权力运行更规范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规范权力运行,发展人民民主,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为紧迫和重要。如何更好地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与会代表展开热议。

      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于推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地方发展难题至关重要。”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认为,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理顺和构建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尤其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在落实过程中,要先把已经形成明显制约的体制性障碍破除掉,再探索尝试宏观性的、便于激发各方潜能的管理方式。

      省法制办主任张渝田说,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求公权力的运行有法可依,政府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正式议题之前先学法,已经成了惯例。今年,还将继续加强对部门、厅局、市州和党政干部的法律宣传和培训。”

      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守住公正司法这条防线。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认为,“只有阳光执法,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他以监狱管理为例说明了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最容易受到公众质疑,源于相关程序和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如果严格规范程序,将相关信息和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每一个执法环节都透明,并且落实了责任,“谁签字,谁终身负责”,充分接受各方监督,就能取得公众信任,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黄昌明透露,我省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探索开展省直部门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向派驻纪检机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州)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向市(州)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试点,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明确任务书,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3

      “办文化”变“管文化”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巴蜀文化独特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哪里入手?《决定》明确了现阶段的三个重点——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体制机制是主干,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两翼。”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将三个重点解读为“1+2”阵型。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推手,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成为不少代表的心声。

      建设高效政府当好“裁判员”

      “革命应该先革到自己头上来。文化部门长期在活动、项目、工程中疲于奔命。有的地方‘越位’造成了很多地方‘缺位’。”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呼吁政府部门要舍得“减负”,通过改革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

      关键要管办分开。李后强认为:“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政府应该做好裁判员的工作,制定规则、监督运行,让市场来当运动员。”

      郑晓幸表示,政府部门要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多关注宏观和中观层面,少抓具体活动,多做战略、规划、政策的制定,为文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广元市委书记马华则表示,要有力推动文旅兴市和文化发展,不是一个部门的事。为此,广元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各个职能部门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入手,出台了系列文件,努力将广元建设成为“美丽广元、幸福家园”。

      让市场唱主角激发全社会活力

      要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文化魅力,就要在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下功夫。对此,与会代表各表心声。

      郑晓幸认为,让市场唱主角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最佳动力。这需要打破行政壁垒,让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自由流通,激发全社会活力,创作多样、丰富的文化消费品,形成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

      马华用一个小故事来阐释:广元市艺术剧院等率先进行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为了争取更多市场,将更多创作和演出的目光投向基层,政府则购买服务演给老百姓看。“院团活了,市场火了,演员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文化生活丰富了。”

      南充市委书记刘宏建说,南充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投入方向向下,把各种文化活动开进广场、乡镇、社区。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来解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个难题。

      4

      完善制度安排守住民生底线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机制。

      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群众最为关注、最直观体现公平正义程度的改革领域。《决定》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举措,覆盖了从孩子到老人的几乎所有人群,囊括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社会组织培育等诸多方面,也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点。

      让更多人共享优质资源

      “每家每户都有孩子,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这决定了教育改革的高关注度。”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说,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四川教育领域要推出5个方面、200多项改革,其中有的当年要完成,有的当年要启动,有的需要由中央牵头进行顶层设计并启动。

      朱世宏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重中之重,要通过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助弱工程、建立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不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等举措,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举例说,石渠县不少地方学校修得不错,但留不住教师,假如能更多利用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听到更优质的课。

      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认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注重资源均衡化配置,从推动县乡村医药卫生体系一体化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入手,让更多优质资源重点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制度设计更加公平可持续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项基础性任务,就是要完善民生制度安排,守住基本民生底线,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与会代表认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项制度从设计上要着眼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更加公平,并且要可持续。

      从今年1月1日起,我省新农保和城居保领取待遇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仅此一项,省级财政将投入6.6亿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建军透露,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起要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社保转移接续的无缝对接,实现跨区域对接和跨制度对接,“在全国其他地方缴纳的社保,都可以在四川实现转移、接续。”王建军说,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正陆续出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的目标将落在实处。

      5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制度将成“硬杠杠”

      “一票否决+三条红线,这些生态文明制度都是‘硬杠杠’。”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作出如下注解——

      一票否决:以前,在我省干部考核体系中,生态环境损害仅占有一定权重,而下一步将变成一票否决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

      三条红线:全会上首次提出了“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三条红线。

      “从一定权重到一票否决,从理念倡导到红线管控,都体现出了我省对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姜晓亭说。

      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阐述了另一层含义:逗硬考核促进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生态红利洞开发展新格局。作为一个地下缺资源、地上缺资金的浅丘陵地区,遂宁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10多个“绿色勋章”,这都变成了支撑遂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说,就GDP而言,一个阿坝州还比不过成都的一个区县,但却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涵养功能不可小觑。而且,“这种调整,可以让发展效益更多地体现在生态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上。”

      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部到全局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将会议文件中的一句话:“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净土、绿水青山。”用红线重重地划了出来。

      杨冬生说,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西部大省而言,更不应该、也绝不允许大手大脚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今年,我省将出台一系列硬措施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三线一界’,绝不能让钢筋水泥吞噬良田沃土。”

      省住建厅厅长何健则表示,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加速期,在这样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显然是一项重要的全局性工作。省住建厅今年将力争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四大城市群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县域总体规划的作用,积极探索“三规合一”,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城镇规划建设的全过程。

      6

      选对人用好人为改革发展排兵布阵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与会代表的共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提高各级党委领导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改革发展排好兵、布好阵?与会代表展开热议。

      科学选人用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检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蒲波认为,这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毅看来,“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干部必须提升推进发展、深化改革、保持稳定的能力。”

      与会代表认为,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革除干部选拔使用中存在的弊端。

      蒲波介绍,省委组织部近期将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我省现有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清查、梳理分析,结合我省的改革部署,推出一些新的制度。比如,将在全国率先推行非定向推荐市厅级领导干部拟提拔使用人选,实行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结构模型化管理等。

      强化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促改革

      “越到改革深化时,越需要智力的支持。”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体会颇深。达州把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又在人力资源中突出人才培育,从发展职业教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干部培养入手,实施人才战略。焦伟侠介绍,“‘千名硕博进达州’将在今年完全实现,这将有效调整达州现有的人才结构。”

      如何建立聚集人才的体制机制?在蒲波看来,重点是要建立完善一套广纳社会贤才和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政策体系。

      去年,我省以开放的人才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四大人才计划”,新引进100名高端人才和14个创新创业团队。

      坚持作风建设制度规范常态化

      与会代表认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是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刘毅说,“改革发展,需要群众的鼎力支持。”怎么得到支持?“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让老百姓看得到、信得过是重要突破口。”

      与干部作风联系紧密的政绩观也被代表多次谈起。如何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蒲波介绍,我省出台了一个新的实施办法,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这一办法将突出科学发展导向,综合考核推进各项建设的成效,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分类分级设置考核指标,促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