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打造国际化宜人城市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 2013年06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以散装水泥推广为抓手科学治尘提升环境质量——

      到2025年,中国将出现数以百计的百万人口城市——6月,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麦肯锡公司带来惊人数字,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议。

      这样一个议题发出鲜明的信号: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放在同一高度,执着于“蓝天碧水”的坚守,这是一座城市迈向“财富”的唯一路径。

      成都历来不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自2006年起率先于全国的“自选”动作——以预拌砂浆推广为核心的散装水泥工作,正是这种探索的缩影。

      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需的混凝土、砂浆直接在专业工厂完成预拌,将大气污染中的“工地因素”消除在根源……从一包水泥入手,于细微处发力,近年来,成都告别了扬尘漫天的建设场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积极的贡献。

      时间进入2013年,“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让“中国梦”照进城市化加速推进的现实,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长远战略,也诠释出“宜人城市”的民本情怀。

      唯有强基固本,才能纲举目张。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围绕改善大气环境,夯实“科学治尘”机制保障,奋力推进“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的均衡深入发展——2013年,乘“中国梦”之风而上,主动突破、深入求进,成都的散装水泥事业必将迎风破浪,为治理雾霾天气、建设碧水蓝天的美丽成都作出新贡献。

      绿色环保的成都思路

      机声隆隆、水泥粉尘漫天、混凝土和砂浆四处撒……这是过去建筑工地的“标志”,施工扬尘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散装水泥推广这个看似“冷门”的工程,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混凝土或砂浆在工厂就完成搅拌,通过全密闭的运输工具运送到工地,运输过程中基本实现了‘零粉尘’,施工现场也不再‘搅’出大量扬尘和噪音。”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梁怡表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散装水泥工程最重要的两个载体,两者“联手”,如同一道巨大的过滤网,将扬尘牢牢“关”了起来,留下清新的空气。

      在成都的决策者看来,散装水泥事业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息息相关,可定义为建筑行业中最前端、最基本的环保因子,意义十分重大。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都大步向前,领先于全国的探索与创新层出不穷。

      200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通过《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开启预拌砂浆推广序幕;2008年,在全国率先将预拌砂浆企业生产建设纳入地方标准,强制执行,散装水泥工作纳入该市“环境质量提升”民生工程目标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专项目标;2009年,《四川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正式颁布实施,解决了预拌砂浆的瓶颈问题……

      如今,成都交出散装水泥事业的漂亮“成绩单”。

      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2年,成都散装水泥累计使用量达到5108.1万吨,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到1.3亿余立方米;2009年至今,实现预拌砂浆销售量526万吨;7年来共减少粉尘排放250.7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10.11万吨、二氧化硫0.97万吨、氮氧化物0.81万吨。

      一个全新的环保绿色产业——预拌砂浆也获得快速发展,为成都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科学治理施工粉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都市预拌砂浆企业从2家发展到16家,年设计产能从60万吨到682万吨,产值从2250万元到7亿元,实现了预拌砂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服务的提档升级,不仅发挥了西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更推动成都“禁止现场搅拌”工作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10年以来,成都市预拌砂浆使用量、产能比、增长规模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创新务实的成都路径

      2012年底,成都市散装水泥办被住建部和人社部授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这是全国散装水泥管理机构成立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散装水泥单位。

      荣誉的取得,无疑与领先于全国的预拌砂浆推广“成都方式”密切相关,折射出成都工作的务实与创新。“预拌砂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用预拌砂浆的施工工地,可吸入颗粒较国家标准值降低73%,噪音较国家标准值降低6.7%。”

      然而,预拌砂浆的推广,并没有成熟的模式。以“一心两点四体系”的推广思路与工作方式为主线,成都开启破题。“一心”即明确以围绕推广普通散装化砂浆这一中心开展工作。

      2006年,成都市散装水泥办成立预拌砂浆推进工作小组,先后赴北京、上海、厦门等7个城市调研,确定“不求大求全,将中心工作放在散装化普通砂浆上”。“两点”即抓住两个节点,化解推广障碍,找到推广突破口。一是把实现工地减排,用技术手段解决施工扬尘作为推广预拌砂浆的切入点;二是把文明施工,拆除施工现场搅拌机作为推广预拌砂浆的实施点。

      首先要解决“谁来生产”的问题。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先期投入100余万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吸引民间资金。2009年1月,两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同时投产,形成50万吨的生产能力。如今,成都市备案预拌砂浆企业已达到16家,总设计年产能达682万吨。

      其次解决“谁来使用”的问题。2007年,选择3个项目进行对比试点,形成数据基础;2009年,正式启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禁止范围逐步扩大到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短短半年,成都预拌砂浆使用量就近10万吨,产能比达40%。

      要推广,还要建立健全“谁来保障”的体制机制。成都建立政策、管理、市场、宣传体系的“四体系”,全方位系统推进——制定并印发有关推广预拌砂浆的政策文件8个,技术文件2个,发展规划1个;实施闭合监管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从设计、造价、招投标、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等多环节把关体系;培育市场抓住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高起点高要求,以形成良好的供需环境,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引领方向的成都未来

      在经历了前期试点和推广后,成都的散装水泥工作进入纵深阶段,向覆盖面更广、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迈进。

      “奋力推进‘禁止现场搅拌工作’的均衡深入发展,中心城区及二、三圈层区(市)县散装水泥使用率要达到81%、65%和60%,预拌砂浆的使用率达到25%、10%、10%。”4月9日,来自成都市散装水泥工作会的消息称,今年成都将深入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圈一体”全域应用。会议还要求,有条件的区(市)县,要逐步将“禁现”范围扩展到重点镇乡、小城镇建设示范点、新农村聚居点。

      这样的要求已经具备扎实的基础:目前,邛崃、郫县、崇州等地均出台了新的“禁现”政策配套文件,多地强化目标考核,大大增强了闭合监管的合力。崇州还大胆尝试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管理指导。

      面对全域“禁现”的新形势,成都再次创新思路。

      去年,成都开全国先河,率先在散装水泥管理工作中引入高科技手段,以成都市建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视频实时监控综合系统”为依托,以预拌砂浆生产企业“ERP管理系统”为基础,建设了“成都市散装水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预拌砂浆使用的可追溯性。

      数字化的手段,如同为施工工地装上了“千里眼”,实现了绿色环保建材的动态实时监控。“今年,按照市建委要求,要全面完成区(市)县本级‘散装水泥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联网运行,逐步建立建设项目水泥基材料使用档案。”

      当前,成都这座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正以引领内陆城市发展新方向的姿态,大步迈向发展转型之路,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首位城市”形象日渐丰满。在此过程中,科学治尘、提升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必将留下散装水泥事业的扎实足迹。(记者 刘莉)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造国际化宜人城市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 2013年06月1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以散装水泥推广为抓手科学治尘提升环境质量——

      到2025年,中国将出现数以百计的百万人口城市——6月,在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麦肯锡公司带来惊人数字,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热议。

      这样一个议题发出鲜明的信号:将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放在同一高度,执着于“蓝天碧水”的坚守,这是一座城市迈向“财富”的唯一路径。

      成都历来不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自2006年起率先于全国的“自选”动作——以预拌砂浆推广为核心的散装水泥工作,正是这种探索的缩影。

      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需的混凝土、砂浆直接在专业工厂完成预拌,将大气污染中的“工地因素”消除在根源……从一包水泥入手,于细微处发力,近年来,成都告别了扬尘漫天的建设场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积极的贡献。

      时间进入2013年,“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让“中国梦”照进城市化加速推进的现实,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长远战略,也诠释出“宜人城市”的民本情怀。

      唯有强基固本,才能纲举目张。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围绕改善大气环境,夯实“科学治尘”机制保障,奋力推进“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工作”的均衡深入发展——2013年,乘“中国梦”之风而上,主动突破、深入求进,成都的散装水泥事业必将迎风破浪,为治理雾霾天气、建设碧水蓝天的美丽成都作出新贡献。

      绿色环保的成都思路

      机声隆隆、水泥粉尘漫天、混凝土和砂浆四处撒……这是过去建筑工地的“标志”,施工扬尘直接影响空气质量,散装水泥推广这个看似“冷门”的工程,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混凝土或砂浆在工厂就完成搅拌,通过全密闭的运输工具运送到工地,运输过程中基本实现了‘零粉尘’,施工现场也不再‘搅’出大量扬尘和噪音。”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梁怡表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是散装水泥工程最重要的两个载体,两者“联手”,如同一道巨大的过滤网,将扬尘牢牢“关”了起来,留下清新的空气。

      在成都的决策者看来,散装水泥事业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息息相关,可定义为建筑行业中最前端、最基本的环保因子,意义十分重大。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都大步向前,领先于全国的探索与创新层出不穷。

      2007年,成都在全国率先通过《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开启预拌砂浆推广序幕;2008年,在全国率先将预拌砂浆企业生产建设纳入地方标准,强制执行,散装水泥工作纳入该市“环境质量提升”民生工程目标和“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专项目标;2009年,《四川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正式颁布实施,解决了预拌砂浆的瓶颈问题……

      如今,成都交出散装水泥事业的漂亮“成绩单”。

      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2年,成都散装水泥累计使用量达到5108.1万吨,预拌混凝土供应量达到1.3亿余立方米;2009年至今,实现预拌砂浆销售量526万吨;7年来共减少粉尘排放250.7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10.11万吨、二氧化硫0.97万吨、氮氧化物0.81万吨。

      一个全新的环保绿色产业——预拌砂浆也获得快速发展,为成都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科学治理施工粉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都市预拌砂浆企业从2家发展到16家,年设计产能从60万吨到682万吨,产值从2250万元到7亿元,实现了预拌砂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管理服务的提档升级,不仅发挥了西部地区的引领作用,更推动成都“禁止现场搅拌”工作逐步走在了全国前列,从2010年以来,成都市预拌砂浆使用量、产能比、增长规模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

      创新务实的成都路径

      2012年底,成都市散装水泥办被住建部和人社部授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这是全国散装水泥管理机构成立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散装水泥单位。

      荣誉的取得,无疑与领先于全国的预拌砂浆推广“成都方式”密切相关,折射出成都工作的务实与创新。“预拌砂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用预拌砂浆的施工工地,可吸入颗粒较国家标准值降低73%,噪音较国家标准值降低6.7%。”

      然而,预拌砂浆的推广,并没有成熟的模式。以“一心两点四体系”的推广思路与工作方式为主线,成都开启破题。“一心”即明确以围绕推广普通散装化砂浆这一中心开展工作。

      2006年,成都市散装水泥办成立预拌砂浆推进工作小组,先后赴北京、上海、厦门等7个城市调研,确定“不求大求全,将中心工作放在散装化普通砂浆上”。“两点”即抓住两个节点,化解推广障碍,找到推广突破口。一是把实现工地减排,用技术手段解决施工扬尘作为推广预拌砂浆的切入点;二是把文明施工,拆除施工现场搅拌机作为推广预拌砂浆的实施点。

      首先要解决“谁来生产”的问题。成都市散装水泥办先期投入100余万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吸引民间资金。2009年1月,两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同时投产,形成50万吨的生产能力。如今,成都市备案预拌砂浆企业已达到16家,总设计年产能达682万吨。

      其次解决“谁来使用”的问题。2007年,选择3个项目进行对比试点,形成数据基础;2009年,正式启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禁止范围逐步扩大到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短短半年,成都预拌砂浆使用量就近10万吨,产能比达40%。

      要推广,还要建立健全“谁来保障”的体制机制。成都建立政策、管理、市场、宣传体系的“四体系”,全方位系统推进——制定并印发有关推广预拌砂浆的政策文件8个,技术文件2个,发展规划1个;实施闭合监管的管理体系,建立了从设计、造价、招投标、施工监理到竣工验收等多环节把关体系;培育市场抓住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高起点高要求,以形成良好的供需环境,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引领方向的成都未来

      在经历了前期试点和推广后,成都的散装水泥工作进入纵深阶段,向覆盖面更广、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迈进。

      “奋力推进‘禁止现场搅拌工作’的均衡深入发展,中心城区及二、三圈层区(市)县散装水泥使用率要达到81%、65%和60%,预拌砂浆的使用率达到25%、10%、10%。”4月9日,来自成都市散装水泥工作会的消息称,今年成都将深入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圈一体”全域应用。会议还要求,有条件的区(市)县,要逐步将“禁现”范围扩展到重点镇乡、小城镇建设示范点、新农村聚居点。

      这样的要求已经具备扎实的基础:目前,邛崃、郫县、崇州等地均出台了新的“禁现”政策配套文件,多地强化目标考核,大大增强了闭合监管的合力。崇州还大胆尝试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进行管理指导。

      面对全域“禁现”的新形势,成都再次创新思路。

      去年,成都开全国先河,率先在散装水泥管理工作中引入高科技手段,以成都市建委“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视频实时监控综合系统”为依托,以预拌砂浆生产企业“ERP管理系统”为基础,建设了“成都市散装水泥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预拌砂浆使用的可追溯性。

      数字化的手段,如同为施工工地装上了“千里眼”,实现了绿色环保建材的动态实时监控。“今年,按照市建委要求,要全面完成区(市)县本级‘散装水泥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联网运行,逐步建立建设项目水泥基材料使用档案。”

      当前,成都这座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正以引领内陆城市发展新方向的姿态,大步迈向发展转型之路,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首位城市”形象日渐丰满。在此过程中,科学治尘、提升环境质量,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必将留下散装水泥事业的扎实足迹。(记者 刘莉)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