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突破口科学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人民群众的所忧所盼,恰是全面小康路上的重点。如何找准最佳路径?在1月24日,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组讨论会,与会者建言:以社会普遍关心的民生难点作为突破口,科学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出台保障房物业管理收费专项政策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会者发言紧扣这一主题。
如何实现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增?无党派人士代表袁冰对此有着思考:除提升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外,还应强化保障,大幅提高转移性收入,“将财政支出中的民生性保障支出从目前不足三分之一的水平,逐步提高到一半左右”。袁冰还呼吁制定《四川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使垄断行业的人均工资福利标准与民营企业的差距逐步缩小,在五年内达到基本相当。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建议,发挥民营经济就业主渠道作用,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如对一次性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10名以上,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可由政府提供一次性的吸纳就业奖励,奖励标准可考虑按每人1000元左右计算。
如何缓解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以及外来务工者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民建四川省委主委陈文华建议,进一步优化保障性住房结构,缩小经济适用房规模,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并对租用公共租赁房的支付能力不足的个体或家庭,提供必要的租金补贴。“出台保障房物业管理收费专项政策,收费标准应低于一般商品房,由政府给予物业一定补贴。”
整合政府民生管理职能
“对于收入水平略高于低保标准的城乡低收入群体来说,由于在政策性救助的范围之外,因此相比而言,他们获得的救助少,实际生活水平会比‘低保户’低。”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王正荣的话引人深思。“原因在于政府部门间协作不够。”农工党四川省委在调查中发现,民政、人口计生、妇联、残联、工会等部门对低收入群体均有帮扶,救助的标准、时机、金额缺少统筹规划,各自为政自然难以形成叠加效应。
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铣建议,从制度上着手,对分散的民生管理职能予以整合,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议事机构协调、职能部门牵头实施的整体推进机制,实现民生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美丽四川”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常年关注生态建设的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黄润秋呼吁,要尽快建立稳定的生态长效补偿机制,生态环境应成为政府财政投入和经济补偿的重点,“纵向上需要争取中央财政设立川西北高原、岷江干热河谷等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科目;横向上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中下游水电企业,按发电量从价计征生态保护税,统筹安排部分税收用于生态建设和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基金,通过发行生态公益彩票、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基金。”(记者 钟振宇)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