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省238项科技成果拥有国内或世界领先核心技术
在6月7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包括这两个项目在内,28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2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58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奖项目涵盖农业、林业、医药、建设、环保、化工、冶金、电子信息、国土资源、轻工、自然科学理论、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两大评选标准:技术标准+转化标准
获奖项目是怎么产生的?他们凭什么获奖?
省科技厅负责人说,评选标准有两个,一是技术标准,二是转化标准。从技术上看,获奖项目在自有核心技术上必须是国内或世界领先的。从转化上看,这些技术不能仅停留于初期的实验室研发,必须要在生产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个硬杠子专门用来强调转化:推广应用两年以上才能参评。”这直接把只重研发、不重应用的项目排除在外。
获奖项目除了项目自主创新“含金量”很高以外,成果转化的深度与广度,也作为强制性指标。
此次评审程序非常严格,600多个项目入围海选,经过申报、网络评审、专家评审、上评委会、实地考察,最终提交省政府,涵盖21个专业组,囊括四川经济社会各领域,很多项目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有话语权。
二重集团的核电发电机半速转子就是例证。全世界只有日本的一家企业能够生产这个转子,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制造水平很先进的国家都未能突破。没有转子,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核电发展的严重瓶颈。为此,二重进行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原始创新,打破了被日本垄断长达20多年的技术,达到世界制造的极限水平,已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签订订货合同。该项目获得此次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特点新趋势: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
谁是创新主体,这可以折射出科技成果的应用前景。
此次获奖项目中,企业已逐步成为创新主体,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项目总数超过总量的一半。翻看28个一等奖项目,企业参与创新的达18个。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也是特点之一。不少项目是由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完成的,比如四川大学和四川国盾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印章治安管理中的智能技术。
“‘产、学、研、金’等相互交融、广泛合作的新体制正在形成,科技资源正打破以往的条块分割状态,实现灵活配置,自由流动。”省科技厅负责人说。
激励科技人员:2人获科技杰出贡献奖
人,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因素。电子科技大学张怀武、四川农业大学李仕贵获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成为奖励大会的“明星”。
张怀武推动了我国电视机的“进化论”,从显像管电视机到背投,再到后来的液晶、等离子、LED,以及现在最新的OLED,张怀武在电子材料和元器件方面的研究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仕贵一直从事重穗型杂交稻选育及遗传育种基础研究,在杂交稻育种理论与方法、基因资源研究与利用方面卓有建树,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育出的水稻新品种新增稻谷87亿公斤,够6000万人吃一年,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杂交稻的世界领先水平和杂交稻走向世界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
“他们都是我省杰出科技工作者的代表。”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说,要切实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使科技人员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段玉清 本报记者 李秋怡)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