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经普看巴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2015年12月22日 10时5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近年来,巴中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一)主体数量。从产业活动单位看,巴中市非公有产业活动单位(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中的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和集体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控股公司以外的企业)达3401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比重为76%。其中,私营单位2075个,占非公产业活动单位比重为61%;股份合作单位201个,占比为5.9%。从法人单位看,2013年末巴中市非公有企业法人单位达到2625个,占到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的90.2%。其中,私营企业1827个,占非公有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69.6%;股份合作公司53个,占比为2%;其他有限责任公司394个,占比为15%;股份有限公司108个,占比为4.1%;外商企业4个,港澳台企业4个。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5.3万个。其中,第二产业0.2万个,第二产业5.3万个。

      (二)从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量多、分布广,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3年末,巴中非公有制及非公有制控股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7.99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人员的比重为55%。其中私营企业7.45万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8.64万人,股份有限公司1.01万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2.1万人人,两者合计占全部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含法人、全部个体户)达到67.2%。

      (三)行业分布。2013年,巴中拥有非公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36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3.6%;从业人员6.21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95.3%。非公有建筑企业法人单位156个,占全部建筑企业的比重为89.7%;从业人员7.68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81.5%。非公有批发零售企业663个,占全部批零住餐企业的85.7%;从业人员1.17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84.3%。非公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103个,占全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的比重为88.8%;从业人员0.76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79.5%。非公有住宿餐饮企业151个,占全部住宿餐饮企业的比重为91.5%;从业人员0.39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83.8%。非公有房地产企业208个,占全部房产企业的比重为94.5%;从业人员0.4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77.1%。

      (四)内部构成。从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种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占据巴中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2013年末,巴中非公经济中,内资企业2617个,占全部非公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99.7%,外资企业仅8个,其中,外商企业4个,港澳台企业4个。

      二、主要问题

      (一)总量规模仍然较小。《2013年市(州)非公有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显示,巴中非公有经济综合实力仅居市州第15位,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等评价指标均位列四川省末位。巴中非公有经济增加值仅占四川省的1.5%,相当于南充、广元、达州的30.3%、82.5%、32.4%。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数仅占四川省的3%,居四川省14位,注册资金居四川省第20位;私营企业户数仅占四川省的1%,居四川省19位,注册资金居四川省第19位。

      (二)主体竞争能力不强。从注册资本来看,巴中市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15户,注册资本1000万元至1亿元的民营企业仅291户。总的表现为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成长较慢,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且大多数是摆摊、开店、办馆,块头小,大户少,档次低,效益差,与公有制企业相比,它们在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资产贡献率以及产品销售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局限,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一是管理制度落后。巴中非公有企业很多是家族企业,它们淡化现代公司制度,采取家族式管理,短期行为严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内部管理不佳,用人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人才流失严重,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及多元化思维,商业思维往往循规蹈矩,不敢于“反弹琵琶”,难以做大做强,更难做出强力品牌。二是科技创新缺失。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质量的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受制于发展资金不足,再生产中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持续的低效率生产将制约其发展后劲,削弱其在同类行业的竞争力,造成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色不鲜明。三是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经营,风险与效益并存。部分非公有企业在自身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淡化,不充分考虑规模经济,盲目做大做强,剑走偏锋,出现小规模高利润、大规模低利润状况,甚至关门停产。

      (三)经营环境仍需改善。要素价格的上涨,非公有企业生产成本上涨问题凸显,重要基础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挤压非公有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全国性工资上涨、用工制度和福利保障日益完善,巴中原有人口红利优势受到挑战,劳动密集型非公有企业用工成本显著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比起周边地区仍有差距,企业发展所需要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满足不了企业经营需求,物流成本横比趋高。非公有企业透明度和资信度较低,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由于规模受限,更不能满足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直接融资受阻。此外,部分很有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缺乏政策方面的信息,或不了解具体操作程序,难以争取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比对“到2020年巴中与四川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深化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紧迫感和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羁绊和束缚,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GDP增长的主要拉力,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保持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互融”的战略选择,要放心、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敢于、乐于、善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形成上下齐抓、部门联动、行业指导的明晰责任机制,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产业支撑。巴中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层次低,归根结底还在于产业不强。要充分利用国家、省扶持本地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本地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从狠抓投资环境入手,继续着力招大引强,在现有的存量外找增量,争取引进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企业,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带动本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要着力培育壮大非公有制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办好工业园区为着力点。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三)引导企业做强。坚持“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最大限度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和地域限制,除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公共资源外,都要让非公有制投资主体进入,并且在准入条件、信贷、税收等方面与其他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长期发展的引导,切实克服短期行为,定期发布国家、省各类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强对非公有制法人物权、财权、产权的保护,建立奖励表彰制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建名优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新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引导企业实施扩张战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做强做大企业。争取培育一批产品新、效益好、品牌响的明星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外部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园区、企业水、电、气、土地等要素保障,构建大物流体系,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外部成本。二是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企业人才资源队伍建设,引导非公企业依靠人才抓管理,强企业;建立健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非公经济人士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文环境;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加快信息传递,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帮助。要支持发展行业协会等各类组织,强化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自律调节作用,促进公共性服务平台建设,为非公经济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同时,继续对本土企业给予关注和扶持,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稳定和壮大本土企业。增加财政资金对非公企业的支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加强政、企、银沟通合作。建立融资、投资信息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户数多、金额少,风险高、信用低,成本高、效益低”的特点,建立一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简化手续,灵活抵押担保,提高服务水平,帮助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出资、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整合和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相关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加强服务性政府建设。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相关部门执法行为,强化政府机关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从三经普看巴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2015年12月22日 10时53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近年来,巴中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一)主体数量。从产业活动单位看,巴中市非公有产业活动单位(除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中的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和集体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控股公司以外的企业)达3401个,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比重为76%。其中,私营单位2075个,占非公产业活动单位比重为61%;股份合作单位201个,占比为5.9%。从法人单位看,2013年末巴中市非公有企业法人单位达到2625个,占到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的90.2%。其中,私营企业1827个,占非公有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69.6%;股份合作公司53个,占比为2%;其他有限责任公司394个,占比为15%;股份有限公司108个,占比为4.1%;外商企业4个,港澳台企业4个。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5.3万个。其中,第二产业0.2万个,第二产业5.3万个。

      (二)从业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量多、分布广,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3年末,巴中非公有制及非公有制控股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7.99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人员的比重为55%。其中私营企业7.45万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8.64万人,股份有限公司1.01万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2.1万人人,两者合计占全部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含法人、全部个体户)达到67.2%。

      (三)行业分布。2013年,巴中拥有非公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36个,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93.6%;从业人员6.21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95.3%。非公有建筑企业法人单位156个,占全部建筑企业的比重为89.7%;从业人员7.68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81.5%。非公有批发零售企业663个,占全部批零住餐企业的85.7%;从业人员1.17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84.3%。非公有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103个,占全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企业的比重为88.8%;从业人员0.76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79.5%。非公有住宿餐饮企业151个,占全部住宿餐饮企业的比重为91.5%;从业人员0.39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83.8%。非公有房地产企业208个,占全部房产企业的比重为94.5%;从业人员0.4万人,占全部的比重为77.1%。

      (四)内部构成。从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种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占据巴中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很小。2013年末,巴中非公经济中,内资企业2617个,占全部非公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99.7%,外资企业仅8个,其中,外商企业4个,港澳台企业4个。

      二、主要问题

      (一)总量规模仍然较小。《2013年市(州)非公有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显示,巴中非公有经济综合实力仅居市州第15位,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等评价指标均位列四川省末位。巴中非公有经济增加值仅占四川省的1.5%,相当于南充、广元、达州的30.3%、82.5%、32.4%。工商登记个体工商户数仅占四川省的3%,居四川省14位,注册资金居四川省第20位;私营企业户数仅占四川省的1%,居四川省19位,注册资金居四川省第19位。

      (二)主体竞争能力不强。从注册资本来看,巴中市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15户,注册资本1000万元至1亿元的民营企业仅291户。总的表现为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成长较慢,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且大多数是摆摊、开店、办馆,块头小,大户少,档次低,效益差,与公有制企业相比,它们在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资产贡献率以及产品销售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局限,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一是管理制度落后。巴中非公有企业很多是家族企业,它们淡化现代公司制度,采取家族式管理,短期行为严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内部管理不佳,用人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人才流失严重,影响生产力的提高,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及多元化思维,商业思维往往循规蹈矩,不敢于“反弹琵琶”,难以做大做强,更难做出强力品牌。二是科技创新缺失。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质量的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受制于发展资金不足,再生产中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持续的低效率生产将制约其发展后劲,削弱其在同类行业的竞争力,造成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特色不鲜明。三是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经营,风险与效益并存。部分非公有企业在自身经营过程中,风险意识淡化,不充分考虑规模经济,盲目做大做强,剑走偏锋,出现小规模高利润、大规模低利润状况,甚至关门停产。

      (三)经营环境仍需改善。要素价格的上涨,非公有企业生产成本上涨问题凸显,重要基础生产资料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挤压非公有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全国性工资上涨、用工制度和福利保障日益完善,巴中原有人口红利优势受到挑战,劳动密集型非公有企业用工成本显著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比起周边地区仍有差距,企业发展所需要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满足不了企业经营需求,物流成本横比趋高。非公有企业透明度和资信度较低,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由于规模受限,更不能满足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条件,直接融资受阻。此外,部分很有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缺乏政策方面的信息,或不了解具体操作程序,难以争取财政专项扶持资金。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比对“到2020年巴中与四川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深化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紧迫感和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羁绊和束缚,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GDP增长的主要拉力,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保持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互融”的战略选择,要放心、放手、放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敢于、乐于、善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形成上下齐抓、部门联动、行业指导的明晰责任机制,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强化产业支撑。巴中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小、层次低,归根结底还在于产业不强。要充分利用国家、省扶持本地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本地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从狠抓投资环境入手,继续着力招大引强,在现有的存量外找增量,争取引进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企业,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带动本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要着力培育壮大非公有制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办好工业园区为着力点。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三)引导企业做强。坚持“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最大限度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垄断和地域限制,除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公共资源外,都要让非公有制投资主体进入,并且在准入条件、信贷、税收等方面与其他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长期发展的引导,切实克服短期行为,定期发布国家、省各类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强对非公有制法人物权、财权、产权的保护,建立奖励表彰制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建名优产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新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引导企业实施扩张战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做强做大企业。争取培育一批产品新、效益好、品牌响的明星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外部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园区、企业水、电、气、土地等要素保障,构建大物流体系,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外部成本。二是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强化企业人才资源队伍建设,引导非公企业依靠人才抓管理,强企业;建立健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非公经济人士在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人文环境;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加快信息传递,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帮助。要支持发展行业协会等各类组织,强化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自律调节作用,促进公共性服务平台建设,为非公经济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同时,继续对本土企业给予关注和扶持,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稳定和壮大本土企业。增加财政资金对非公企业的支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加强政、企、银沟通合作。建立融资、投资信息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户数多、金额少,风险高、信用低,成本高、效益低”的特点,建立一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简化手续,灵活抵押担保,提高服务水平,帮助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出资、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整合和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相关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加强服务性政府建设。以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相关部门执法行为,强化政府机关服务意识,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