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攀枝花文旅融合 从游客的一则留言说起
2月5日,攀枝花市东区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游客在“天空之镜”游览。记者 何海洋 摄
旧矿库蝶变新景区
暖阳下,净水池喷泉在空中变换着“图案”,池边五颜六色的鲜花连成花海。刚开园不久的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已成为攀枝花城市新地标、热门打卡地。两年多前,这里还是用于堆积攀钢集团选矿、选钛后尾砂的马家田尾矿库。2022年6月,马家田尾矿库完成闭库。闭库后,这片土地用来做什么?顺应民意,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应运而生。经过两年建设,景区打造了1000余亩高品质生态园林景观。1月27日,景区正式开园,随即交出亮眼成绩单:春节期间,该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带动当地消费超千万元。
2月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攀枝花专场上,攀枝花市相关负责人提到,今年春节假期,一位游客在游玩攀枝花市仁和区迤沙拉村后留言:“旅游让这里的文化不仅陈列在博物馆里,还流淌在人们的歌声与笑容中。”
这则留言背后,体现了攀枝花怎样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民俗游”带火新春文旅市场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攀枝花24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111.63万人次,同比增长19.77%,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春节假期,当地大力开展“民俗游”,接连举办了“攀枝花,不止阳光”文旅活动、“花点时间在一起”迎新春主题活动、“花城艺起来”惠民活动100余场次,推出了一份份年味十足的“菜单”。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光影水舞秀热力四射、迤沙拉村打跳表演尽显民俗魅力,米易的灯会、铜火锅坝坝宴、非遗火壶秀更是年味十足。
其中,迤沙拉村拿出十足诚意“宠客”,《迤啊·迤沙拉》情景剧、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让千年彝寨成为游客追捧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春节假期,该村日均接待游客2.2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数突破3.5万人次。
“作为一个彝族聚居村,村民大多能歌善舞,我们通过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迤沙拉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家诚在发布会上介绍,该村组建了民族歌舞队,开发了婚俗体验、情景剧、长街宴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全域布局的“康养游”2.0版本
攀枝花文旅市场的升温,早在春节前就有体现。
春节前夕,哈尔滨的“北镜妈妈”带着儿女跨越3000多公里奔赴攀枝花康养。她说,儿子先天高度近视。多位医生告诉她,多在户外接触阳光有利于延缓近视度数增长。她便追随阳光,来到了攀枝花,发现这里有不少与她经历类似的“追光妈妈”。“追光妈妈”们来到攀枝花,吸引她们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年均日照2700小时,年均气温20.7℃。每年来攀康养人群50万人次、来攀竞训的国内外专业运动队超130支。
“作为全国康养产业首倡者的攀枝花,十年磨一剑打造了康养产业1.0版本,现在正探索升级2.0版本。”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亚玲介绍。
2.0版本将落子一个“全”字。即:全域布局,实现处处可养,全面推动康养进社区、进乡村;全产联动,拓展旅居康养、运动康养、医养融合等“康养+”新业态;全季开发,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阳”的四季康养形象;全龄服务,积极发展覆盖各年龄段、全生命周期的康养产业。
周末来攀枝花追光追星追美
刘亚玲介绍说,目前该市正持续探索“有一种周末叫攀枝花”的休闲度假模式。
“周末就能玩转攀枝花,已具备成熟条件。”刘亚玲说,攀枝花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已形成与毗邻县(市)1小时、与毗邻市(州)2小时、与成渝贵昆3小时的立体交通圈,交通便利为周末跨省游带来可能。
周末到攀枝花玩些啥?刘亚玲表示,到攀枝花,可以来一场“追光”之旅,到东华山俯瞰城市的繁华,到新山梯田感受米易的云蒸霞蔚。也可以来一场“追星”之旅,攀枝花年晴夜数可达200天以上,拥有适宜观星的海拔优势、洁净通透的空气质量和配备27个望远镜机位的星空观测基地。还可以开启一场“追美”之旅,这里有接连绽放的攀枝花、蓝花楹、凤凰花、异木棉、冬樱花,还有一份用芒果、释迦、枇杷、蓝莓、樱桃、牛油果等串联的鲜果日历。(记者 兰楠 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