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8.6亿元
四态融合 广安文旅迈上“快车道”
四态融合 广安文旅迈上“快车道”
2月3日晚,市民游客在广安市广安区不夜城游玩赏景。张国盛 摄
近日,广安市公布春节假期文旅“成绩单”。今年春节假期,广安重点推出“春节到广安·欢乐过大年”5条主题旅游线路,着力打造3条新春旅游定制线路,全市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4%,迎来新年文旅市场“开门红”。
近年来,广安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态、形态、业态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张名片。随着融合不断深化,广安文旅厚积薄发,迈上发展“快车道”。
活动更多样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1月20日,“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广安市博物馆开幕,通过数字技术、场景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充分展示敦煌历史文化。展会现场还配套举行了壁画临摹、手工制作等主题活动。此次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自开展以来,广安市博物馆日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
“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新时尚,在广安多地引发文旅同频共振。1月29日,经过提档升级的邻水县博物馆重新开放,丰富的展品和独特的展陈方式,吸引众多市民前往参观。
新春佳节的“文化味”不光在博物馆里。1月24日,历经2年打造的武胜县文旅特色古镇——沿口古镇以新面貌喜迎八方来客,“五街八巷十六景”重现宋韵繁华,“嘉陵夜游”“十里夜宴”成为游客消费新热点。1月31日,沿口古镇举行新春游园活动,板楯蛮表演再现先民风姿,武胜剪纸展示民间艺术魅力,船工号子传递嘉陵江畔的奋斗精神……
观展览、猜灯谜、看非遗……惠民演出在广安各地轮番上演,乡村市集向各地游客发出邀约,众多打卡地密集上新,这个春节假期,广安文旅消费活力迸发。仅广安区累计接待游客149.48万人次,同比增长36.92%,旅游消费总额突破3.82亿元。
场景有新意
拓展文旅消费空间
今年春节假期,一大批新场景、新业态和新路线亮相广安,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多业态。
位于广安主城区渠江畔的广安不夜城,1月23日开街首日便吸引4.5万名游客。春节假期,7场舞台秀轮番登场,18处景观流光溢彩,“印象派大型实景情景”剧场开演。1月28日至2月4日,广安不夜城累计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广安不夜城不仅重现了宋代市井文化,更通过现代灯光、环保材料以及标准化设施的运用,焕发独特魅力。”广安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勇介绍。
广安西溪河画舫夜游项目以“星河连西溪、不夜賨城里”为主题,串联起溢彩桥、阳春桥、火山大桥等标志性景观,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夜游体验。賨城里商圈由仿古建筑、小桥流水、园林景观组成,引入“院落式情景消费”概念,春节假期夜间游客数量显著攀升,有力拉动体验型消费增长。
低空也成为广安文旅业态创新拓展的方向。“低空+文旅”产业的发展,加速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华蓥市低空飞行基地推出5款特惠观光套餐,提供不同时长的飞行选择,涵盖全市小城区、大城区以及多个地标;广安低空飞行体验中心精心设计“圆自己一个航空梦”5条主题航线,串联起邓小平故居、广安不夜城、西溪賨城里等景点,实现地面真机拍摄、空中自由拍摄等多维体验。
政策有温度
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2022年5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和四川省联合印发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将广安全域纳入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
抢抓机遇,广安坚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全速推进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红色、绿色、特色”资源优势。串珠成链、量质齐升,经过近三年发展,广安的文旅产业深度转型,强化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力打造有品质、有特色、有温度的文旅精品。
今年春节假期,为充分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潜力,广安推出“十条”服务措施,包括发放文旅消费大礼包、延时错时开放服务、增加公共交通运力等。全市各地陆续发放文旅消费券,10家旅游景区免费发放5000张门票,重点景区等场所设置爱心志愿服务站,有效提升了旅游体验,实现了文旅消费有热度、管理保障有力度、关爱服务有温度。
“通过提档升级小平故里,改善‘一路四新村’基础设施,打造西溪賨城里、广安不夜城等消费新场景,进一步丰富广安文旅产品供给,不断增加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广安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邓术芳表示,这是推动“流量”转化为“留量”的关键密码。(记者 罗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