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在发展中改善民生酿造幸福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
水运、铁路口岸功能叠加,泸州迈入2.0双口岸时代。
泸州东门口,红嘴鸥每年飞来过冬。
山河明月·醉酒城特色文旅街区。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岗”的外骨骼机器人即将在泸州投产。
江边游步道,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去处。
泸州高铁站前广场投用,市民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刘学懿 摄
9月23日,西南核医疗产业园在泸州市揭牌,泸州加快建成全国新型核素诊疗中心按下“快进键”。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回首2024年的民生答卷,泸州频繁亮相在“聚光灯”下——
在全国“一老一小”经验交流现场会介绍“泸州经验”、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作专项推介、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现场推进会走进泸州、获评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和第二批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云服务试点城市……
在泸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民心守护”工程,一批批契合泸州实际、助力高质量发展、顺应群众期盼的改革举措正深入实施,转化为酒城人民酿造幸福的“城市密码”。
以人为本 兜牢民生底线
“现在我每天边带娃边挣钱,实现了‘挣钱带娃两不误’。”家住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的“伴读妈妈”陈红说起“就你娴会”妇女灵活就业工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就你娴会”妇女灵活就业工坊是泸州市今年在基层社区主动探索重点群体差异化精准服务的创新实践。2024年,泸州市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共为2061名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786.08万元,获评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幼有所育,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泸州在全省率先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率先开展托育智慧化建设,打造“泸惠托”智慧托育服务平台,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交流推进会上,泸州市受邀就“科学规划托育服务体系”作交流发言。泸州已建成各类托育机构352家、托位1.9万个,每千人口平均托位数达4.5个,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标准。
老有所养,持续提升养老保障水平——
萝卜炖猪蹄、蒸鸡蛋、酸菜粉丝汤……参加完舞蹈队的排练后,66岁的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天立社区居民李玉梅就近在舞蹈教室旁的社区食堂吃午饭。这样的便捷,得益于泸州“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初步构建。
今年10月,全国“一老一小”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泸州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三部门支持泸州等56个城市率先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目前,泸州市已梳理储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76个,总投资15.15亿元,涉及养老、托育、社区助餐、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儿童游憩等服务设施建设。
病有所医,高标准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近年来,泸州相继投入近100亿元,推进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40余个项目,建成重症医学科、脑病科等国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8个。持续扩大泸州核医疗领先优势,做大做强“高精尖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牵头共建“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
不只是托育、养老、医疗,2024年以来,泸州在教育、住房、社保等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上,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正持续发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04.1万。组建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22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中小学595所、惠及学生58.5万名。实施城市危旧房改造187套,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380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0台。
精细治理 传递城市温度
“211路刚刚出站发车,还有3个站,大概6分钟就到江阳公园……”12月29日下午,来自重庆的张玉在“泸州e公交”平台上实时查看开往高铁站的公交车信息,20多分钟后到达高铁站,她感受泸州之旅后返回重庆。随着渝昆高铁川渝段的开通,泸州高铁步入2.0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酒城魅力。
交通网逐渐织密,为人们带来可触可感的便利;而另一张看不见的数据网,也为酒城人民提供着可感可及的精细化服务。
走进泸州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城市的各种“体征”数据,来自60多万个“神经末梢”的管理部件,包括路灯井盖、监控电子眼、街面秩序、市容环境等。在泸州主城区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旦察觉有管理部件信息异常,这些“神经末梢”就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上传到“城市大脑”。
“通过落实实时监控、AI抓拍、高空巡检、行走街巷等举措,每天受理城市管理案件800余件,持续擦亮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等‘城市名片’,为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等国际展会保驾护航。”泸州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平台结案137.64万件,结案率97%。
科技赋能提高治理效能,要“绣”出一座城市的品质品牌,需要细心、耐心与巧心。
“坐在窗前读书,抬眼便可看见山林,真是理想中的书房。”来到忠山公园香樟书苑后,市民陈雅欣一下就爱上了这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泸州坚持“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建成23个城市书房,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泸州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图书馆评估。泸州“馆校合作”模式获全省推广,“多位一体”新型阅读阵地体系更加完善。在泸州,每一个城市书房的读书氛围都为热情的读者所营造。在泸州摩尔城市书房,进门左面的墙上还设有便利贴区域,上面贴满了读者许下的美好愿望。
一棵树、一把椅、一杯茶,是不少泸州人的日常。江阳区白招牌社区正兴隆街黄葛巷有一棵老黄桷树,树下一片荫凉,路口的老茶馆是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伴随古树主题口袋公园建设完成,这条老街焕然一新,路边茶馆、理发店变成“黄桷树茶馆”“老街理发店”,往来间坐下休憩的居民更多了。古树主题口袋公园以保护古树为着力点,利用周边城市拆迁腾退地、闲置地等区域打造而成袖珍公园。泸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此建设古树主题口袋公园,不仅向周边居民提供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还能向市民讲解泸州市的古树历史文化。
惠企利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10月,由泸州市申报的“以诚信建设赋能营商环境 推动‘好信用’‘好环境’同向而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营商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稳定市场信心的“助力器”。泸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泸州已有35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从递交材料,到完成营业执照、办税登记、银行开户等一系列手续,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企业办理开设手续只需 6个小时。而在以前,企业要跑数个部门,至少要5天。
改变,源自“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企业设立、印章刻制、银行开户、税务办税、新设立企业社保登记等许可信息,按类别、层级归并,纳入1小时、3小时、6小时3张清单,可以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最长18小时,非前置审批企业开办最快1小时完成。”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泸州建立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对企业诉求收集、交办、督办、回访形成闭环办理,实现及时反馈率100%,企业满意率97.7%。
此外,泸州在全省率先成立网络舆情和网络群众工作中心,持续优化办理流程,形成线上线下闭环,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暖心事和舒心事。
机制是关键,好的营商环境助力高水平开放。
2024年12月初,泸州港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投运,泸州在全省乃至长江流域率先实现国际班列与班轮无缝衔接,让越来越多的“四川造”在泸州感受交通便利。
省委明确,支持泸州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区域医药健康中心,与宜宾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
目前,泸州已集聚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七大开放平台。
产业是城市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前不久,四川首台金属3D打印工业母机在泸州发布下线,懋威科技航空发动机亮相珠海航展……瞄准新赛道,泸州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速发展核医疗、航空航天、机器人等产业,以产业支撑高品质生活行稳致远。
在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上,泸州步履铿锵,一幅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的城市新画卷正在酒城大地徐徐铺展。(乔陆 图片除署名外由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