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进驻大凉山2年多,带来哪些变化?
爱心浇灌 让“索玛花”开得更美丽
爱心浇灌 让“索玛花”开得更美丽
“这是我们指导学生,用3D技术打印出来的苹果筛选机模型,今后有望应用在本地果农的选果流程中。”10月22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车床操作间,该校机械专业部副部长张天行将三颗不同大小的圆球放在筛选机模型上,模拟筛选苹果的过程。随着筛选筒转动,小、中、大球依次落入对应的容器里。
2022年8月,泸州市江阳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来到盐源县开展教育帮扶,在江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校担任实训基地主任的张天行就是其中一员。
为帮扶出力的不只是江阳区。近年来,来自泸州市的多位教师扎根凉山,助力当地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效,以喜人的教学协作成果刷新凉山教育面貌,让更多凉山孩子像索玛花一样美丽绽放。
制定阶段性目标
帮扶更多需要精心浇灌、点滴浸润
10月21日上午,在盐源县中学校上完一堂历史课,还没到饭点,汪志宏又去学校食堂转转看看,叮嘱食堂工作人员要保持好卫生、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安全,“学生们吃得好才更有精力好好学习。”
2022年8月,包括汪志宏在内,泸州市实验中学的7名教师来到盐源县中学校开展教育帮扶,分别承担着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和体育6门学科教学。汪志宏不仅担任历史教师,还承担了学校总务主任、食堂管理中心主任等职责,每天“转食堂”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而在普格县螺髻山高级中学,来自泸县的教师方学军连续担任两届高三教学。尽管教学任务繁忙,他还是抽空组织学生包粽子、饺子,在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23年和2024年,螺髻山高级中学本科升学率连续两年提升。
“帮扶不是大水漫灌,更多需要精心浇灌、点滴浸润。”泸州市江阳区结对帮扶工作队队长,挂职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汪显介绍,从提升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学生服务等方面,工作队每年都制定了阶段性目标任务,确保“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截至目前,江阳区已投入50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盐源县中学校二校区4号宿舍楼,改善了学生住宿环境。未来该区还将在盐源县中学校建设智慧农场与学科教育实践基地,助力提升教学水平。
注重多元化发展
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段时间,我所教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提高了20多分。”2年前来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教数学的江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校帮扶教师唐玉兰说,这是创新教学方法的结果。
来盐源任教后,唐玉兰注意到班上个别学生存在自卑、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现象。结合自己的应用心理学专业背景,她在所教班级里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小活动、小游戏,逐渐打开了学生的心扉。随后她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自创一些顺口溜、谐音梗,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
同样从江阳来到盐源教思政课的帮扶教师庞玲,结合彝族学生爱唱歌跳舞的特点,将民族舞蹈、民族服装走秀等文艺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先后多次带队参加文艺表演,让学生更加开朗自信。
而在普格县螺髻山高级中学校园,由泸县帮扶教师成立的全县第一间生物学科工作室——普格县李宗福名师工作室,每月定期举办公开课和讲座,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助力当地生物学高中教育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室成立后,每月公开课、讲座活动,学生都积极参加,课后还要拉着老师问个不停。”泸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的领队方学军对学生们的进步十分欣喜。
在盐源县中学校,在泸州教师的帮扶下,学校建立起青云诵读社、舞蹈社、青年之声广播站、国风社、风憩荟剧社等10多个社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盐源县中学校党委书记胡聪元说。
完善传帮带机制
老师也要当学生,定期要参加考试
“通过了这场‘考试’,我教起学生来,也更加从容自信。”阿劣作罗莫是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校的一名教师,前两天,她参加了一场张天行为她量身定做的“专业考试”。
“老师也要当学生,定期要参加考试。”张天行介绍,为了进一步整体提高盐源本地教师的教学水平,泸州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针对本地老师不同学科、不同能力进行先期摸底,并进行理论教学和实操培训,再进行成果考试。
“张老师给我一张图纸,我要按照所标的数据标准在规定时间里制作出来。”阿劣作罗莫说,张天行除了要给她上机械专业有关理论课程,还带她到机械操作间进行实物制作,这种理论加实操的教学方式,帮助她更好地掌握教学技巧。
“在普格县螺髻山高级中学,我们组织开展师徒结对,通过同课异构、互相听评课、一起备课、共研课标等形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多名。”方学军说。
此外,泸州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还创新“双师双擎”传帮带机制,以“帮扶导师+本校导师”双引擎,联合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异构、评课议课等,促进学习交流,推动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创新与进步,从而促进教学能力双提升。(衣云程 记者 杜杰)
延伸阅读
“组团式”医疗帮扶
助力高原医院蝶变
“手术非常成功,多亏了你们这些帮扶专家。”拉着泸州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专家董文的手,患儿小佳(化名)的父母满是感激。
前不久,甘孜州乡城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卵泡破裂出血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小佳。手术是由泸州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的普外科医生董文、麻醉医生詹波带领乡城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泽仁曲批共同实施。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董文回忆说,因为术中发现小佳病情复杂,团队马上邀请泸州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陈体平通过远程视频会诊进行指导,最终采用腹腔镜下止血及阑尾切除技术完成了手术。这不仅确保了小佳的生命安全,还填补了该项技术在乡城县人民医院的空白,成为泸州市人民医院对乡城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的又一项成果。
自2022年起,泸州市人民医院选派多位医护人员入驻乡城县人民医院,从科室建设、业务能力到管理能力,全方位指导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帮扶团队制定“一对一传帮带”“每周一课”等计划,通过手术带教、查房指导、教学讲座等方式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着力增强乡城县医疗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一系列帮扶举措,乡城县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接诊、出院人数及高难度手术数量逐年增长,更多高原群众的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梁莹 记者 杜杰 泸州观察 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