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打出育才“组合拳” 为老区振兴发展筑牢人才支撑
重视人才,更要育好人才。近年来,巴中市立足实际,创新实施巴山优才培育计划、三线墩苗工程、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既抓实高端人才培育,又深挖本土人才资源,让万千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一茬接一茬地茁壮成长。
分类育才 启动“巴山优才培育计划”
“我仅仅是为地方猪种的保护开发做了一点事而已。”日前,升级后的首届“巴山优才培育计划”拟入选对象公示,巴山牧业成为拟表彰的巴山创新团队之一。这个团队的领衔人——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贤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
从2009年返乡创立巴山牧业公司以来,张育贤一边专注濒临灭绝的青峪黑猪保种技术研究,一边推动公司建立起规范的企业组织架构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搭建青峪猪全产业链体系。
一手抓技术,一手抓生产。创业10多年来,张育贤带领团队不仅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让企业获得了“四川名牌”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最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巴山创新团队是升级后的“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增设的内容之一。
以政策升级对冲后发地区劣势,升级出台的《“巴山优才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进一步提升政策针对性、含金量和实用度。分类制定“14+2”评选办法,优化设置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3个类别14个个人项目;增设巴山创新团队和巴山创业团队2个团队项目;配套完善17项支持政策,杰出人才、领军人才资助资金提高至20万元、6万元,同比增长270%、66%,创新创业团队支持最高达500万元。
全市计划到2035年,支持培养1000名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创新创业团队,通过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做大做强巴山人才品牌。
沃土育才 实施“三线墩苗”工程
当前,G245巴州段建设正酣,对于项目工程质检,严云一点也不敢马虎。
“我在工作中,时常思考怎样让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并成功应用到执法实践中。”2022年7月29日,南江县高桥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严云通过“双向互派”到巴中市交通运输局任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
角色的转换,让他在不断适应中提升了能力。从基层乡镇到市局部门,严云在身份、角色、岗位变化后,不断摸索、适应、学习,守住秉公执法、廉政用权的底线。
“打开了思维格局”“能力素质、经验阅历双提升”“将自己所学更好运用到实践中”……这是参与“双向互派”干部的普遍心声。
2021年4月以来,巴中已择优比选50名“双向互派”干部,通过人员互派、岗位互动、环境互换,进一步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的经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优秀干部从基层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的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双向互派”是巴中市实施“三线墩苗”工程、下好沃土育才“长远棋”的组成部分之一。
紧扣“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坚持市县联动、一体推进,选派有较大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到改革开放前线长见识、项目工作一线提能力、排难攻坚火线炼韧劲,通过差异化实施统筹外派、集中挂职、顶岗锻炼、双向互派“四个一批”,着力厚植一片开眼界、补经历、提能力的育才“肥沃土”。
实践育才 创新开展人才下乡活动
“爱在公平、爱在呵护、爱在感化、爱在坚持、爱在赏识”——日前,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巴中市巴山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孙桂蓉在巴中市2023年度“筑梦乡村·奋斗有我”教育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中分享自己班主任工作经验讲的一段话,引发大家共鸣。
在活动中,孙桂蓉作了题为《用智慧培育学生成长》的专题讲座,从“静心学习,做智慧豁达的老师”等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二十多年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
“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让更多学子健康成长。”对于此次下乡交流,孙桂蓉这样表示。
同样,将自己学识运用于实践的还有巴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昌华。
5月11日,巴州区在化成镇道子坪村组织召开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小麦实割实测现场培训会,陈昌华在田间地头,手把手讲授操作要领。“农村天地大有可为,能用自己所学为巴中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感到很荣幸。”
“人才下乡”是巴中实践育才的重要抓手。
在创新开展“筑梦乡村·奋斗有我”教育人才下乡万里行活动中,巴中市每年统筹选派一批专家人才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帮扶工作,择优选派一批具体从事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规划建设和基层治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市、县(区)对口单位顶岗锻炼,定向培育100名左右“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乡土艺术家”和乡村教师医生就地服务。
活动开展以来,已择优遴选112名专家人才组建16支服务团下沉基层一线,累计开展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130余场,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等生产难题66个,突破梅花鸡遗传资源保护等技术瓶颈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