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让“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灵巧双手织就彝家妇女新生活
近年来,凉山通过劳务输出、对口帮扶、就近就业等措施,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并针对部分彝家妇女因家庭原因或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问题,因势利导,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专项考核“明标准”。制定明确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适合凉山彝家妇女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动手能力强的群体特点。截至目前,凉山共有4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具备彝绣教学的资质,今年累计开展了3463人次的彝绣培训。
师资培训“夯基础”。由州妇女联合会、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彝绣师资培训班在西昌开班,来自全州各地的100名绣娘参加培训。参训学员培训结束通过考核后,由州人社局和州妇联联合授予彝绣师资培训班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彝绣职业技能培训的老师,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彝绣职业技能培训。
劳务品牌“创特色”。目前,全州共有5万余人从事彝族服饰行业,其中,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4人,州级传承人14人,省级技能大师1人。全职绣娘全年收入6万余元,超全州人均水平的60%,兼职绣娘人均增收8000余元。凉山州已将彝家绣娘作为州级劳务品牌重点打造,围绕文化打造劳务精品,争取“十四五”期间创建为省级劳务品牌。
校企合作“增收入”。去年,美姑县就业局针对彝绣的订单式培训做了探索,48名妇女通过了彝绣专项培训后,获得了共计33800元彝绣产品的订单收入。今年,布拖县就业局采取“公司+学校+绣娘”的订单式彝绣培训模式,由凉山州绣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与布拖县古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开展,38名考核合格的绣娘共计获得了13800元订单收入。
下一步,凉山州还将继续推广这种培训模式,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