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

  • 2020年12月04日 16时45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一座城市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11月5日,宜宾市加快建设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座谈会召开。围绕“如何推动宜宾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这一主题,针对当前宜宾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宜宾市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促教育发展“双轮驱动”,宜宾如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新使命?未来,将绘就怎样的教育发展蓝图?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高等教育补齐短板   

    大学城“朋友圈”不断“上新”

    11月30日,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生院(一期)正式竣工,一期项目建筑面积约5.6万㎡,包含产研院综合楼、研究生院及图书馆等6栋建筑单体,预计将于本月中下旬开园,首批将入驻13个专家教授团队,涵盖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8个研究领域。   

    从入驻宜宾大学城的第一所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2017年9月建成开学,到即将开园的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宜宾大学城的“朋友圈”不断“上新”,全市建成开学高校由2016年的仅2所增加到现在的12所,这也让戎城百姓的自豪感得以不断提升。

    时光回溯到2016年以前,那时,我市还只有宜宾学院1所本科院校、宜宾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仅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高等教育处于全省落后水平。

    为补齐短板,为宜宾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01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力争到2020年,宜宾大学城入驻高校达到10所以上,2021年,宜宾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10万人。

    目标既定,4年来,宜宾市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立足宜宾、服务川南、借力成渝、辐射滇黔”的定位,以及“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建设“双城”,实现了“无中生有、弯道超车、跨越突破”。

    “在整个校地合作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前端规划设计以及深入调研,从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分科发展等方面来考量,使高等教育与宜宾产业发展相匹配。”市双城建设服务局机关党委书记曾振华说,对已经引进宜宾的公办高校,我市都采用的是“交钥匙、拎包入驻”的形式予以支持办学,让高校到了地方后发展无后顾之忧。 

    当前,宜宾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何?记者从市双城建设服务局了解到,目前,宜宾市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20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秋期,在校大学生增至7万人,留学生达700余人;全市已有12所科研机构,欧阳明高、邓中翰2所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

    诸多高校为何纷纷选择来宜办学?从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严余松的话中,可以窥见其一。他说,之所以到宜宾来办学,是因为宜宾市委市政府促产教融合发展的理念好、态度诚、措施实、效率高,“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在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开校,这就是‘宜宾奇迹’。”

    而随着多所新引进的高校开学迎新,这也意味着宜宾高等教育再次步入新的发展历程。2019年,科技对宜宾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三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对宜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明显。

    据悉,下一步,宜宾将抢抓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双城、三园、四基地”(大学城、科创城,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两个“双10”目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形成“政产学研用”良性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示范市。 

    加快发展基础教育 

    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 

    按照市委、市政府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双轮”驱动战略,在持续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的同时,宜宾市还将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成渝地区前列,构建起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 

    然而,宜宾市基础教育薄弱,学前教育依然是我市教育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宜宾城区南岸片区公办学前资源依然不足。不少市民希望,“让子女就地就近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今年9月9日,在宜宾市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市委书记刘中伯代表市委、市政府回应民生关注,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确保主城区和县城在明年同步全面解决幼儿‘入园难’、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承诺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决心。

    当前,宜宾市在解决幼儿“入园难”、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上推进情况如何? 

    11月27日,记者从市教育和体育局获悉,基于“要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的认识,宜宾市紧紧围绕打赢“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全面消除大班额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大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务实过硬的举措——   推进解决“入园难”工程,深入推进《宜宾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制发《宜宾市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挂图作战,规划两年完成403个新改扩建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3.7564万个。推进小区配建幼儿园工程,目前已完成44所,以不断满足全市幼儿在家门口就能“入好园”的需求,确保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目标任务;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108个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着力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有效破解“村空、乡弱、城挤”问题。推进贫困地区教育控辍保学攻坚,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不再失学辍学。此外,还增加专项经费消除“大班额”。   

    与此同时,宜宾还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上下足功夫—— 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按照“普通高中进城、中职学校入园”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规划布局。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78%,普职协调发展,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深入实施《宜宾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全市216间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进度,完善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此外,实施培养名师、名校长,建设名校的教育“三名工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柔性引进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

    …… 

    未来,宜宾基础教育如何发展?市教育和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全市预计投入资金16.95亿元,计划完成中心城镇幼儿园建设项目134个,拟新增学位37300个。” 

    不只如此,“十四五”期间,宜宾的基础教育将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城镇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城镇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城镇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工程、城镇教育优质均衡工程、城镇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五大工程”。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推动宜宾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双轮驱动”,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宜宾教育事业未来,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祝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

  • 2020年12月04日 16时45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一座城市的教育水平,体现了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11月5日,宜宾市加快建设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座谈会召开。围绕“如何推动宜宾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加快建成成渝双城区域教育中心”这一主题,针对当前宜宾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宜宾市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促教育发展“双轮驱动”,宜宾如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新使命?未来,将绘就怎样的教育发展蓝图?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高等教育补齐短板   

    大学城“朋友圈”不断“上新”

    11月30日,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生院(一期)正式竣工,一期项目建筑面积约5.6万㎡,包含产研院综合楼、研究生院及图书馆等6栋建筑单体,预计将于本月中下旬开园,首批将入驻13个专家教授团队,涵盖了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8个研究领域。   

    从入驻宜宾大学城的第一所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2017年9月建成开学,到即将开园的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宜宾大学城的“朋友圈”不断“上新”,全市建成开学高校由2016年的仅2所增加到现在的12所,这也让戎城百姓的自豪感得以不断提升。

    时光回溯到2016年以前,那时,我市还只有宜宾学院1所本科院校、宜宾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仅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高等教育处于全省落后水平。

    为补齐短板,为宜宾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2016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建设宜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的重大决策部署,力争到2020年,宜宾大学城入驻高校达到10所以上,2021年,宜宾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10万人。

    目标既定,4年来,宜宾市坚持规划引领,按照“立足宜宾、服务川南、借力成渝、辐射滇黔”的定位,以及“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建设“双城”,实现了“无中生有、弯道超车、跨越突破”。

    “在整个校地合作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前端规划设计以及深入调研,从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分科发展等方面来考量,使高等教育与宜宾产业发展相匹配。”市双城建设服务局机关党委书记曾振华说,对已经引进宜宾的公办高校,我市都采用的是“交钥匙、拎包入驻”的形式予以支持办学,让高校到了地方后发展无后顾之忧。 

    当前,宜宾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如何?记者从市双城建设服务局了解到,目前,宜宾市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20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截至2020年秋期,在校大学生增至7万人,留学生达700余人;全市已有12所科研机构,欧阳明高、邓中翰2所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

    诸多高校为何纷纷选择来宜办学?从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严余松的话中,可以窥见其一。他说,之所以到宜宾来办学,是因为宜宾市委市政府促产教融合发展的理念好、态度诚、措施实、效率高,“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在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开校,这就是‘宜宾奇迹’。”

    而随着多所新引进的高校开学迎新,这也意味着宜宾高等教育再次步入新的发展历程。2019年,科技对宜宾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三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对宜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明显。

    据悉,下一步,宜宾将抢抓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加快推进“双城、三园、四基地”(大学城、科创城,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面实现10所普通高校、10万大学生和10所高职院校、10万高职生的两个“双10”目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形成“政产学研用”良性协同发展格局,推动宜宾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示范市。 

    加快发展基础教育 

    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 

    按照市委、市政府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双轮”驱动战略,在持续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的同时,宜宾市还将补齐基础教育短板,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成渝地区前列,构建起现代化基础教育体系。 

    然而,宜宾市基础教育薄弱,学前教育依然是我市教育发展的短板,特别是宜宾城区南岸片区公办学前资源依然不足。不少市民希望,“让子女就地就近享受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今年9月9日,在宜宾市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上,市委书记刘中伯代表市委、市政府回应民生关注,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确保主城区和县城在明年同步全面解决幼儿‘入园难’、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承诺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决心。

    当前,宜宾市在解决幼儿“入园难”、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上推进情况如何? 

    11月27日,记者从市教育和体育局获悉,基于“要加快发展基础教育”的认识,宜宾市紧紧围绕打赢“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全面消除大班额计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大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务实过硬的举措——   推进解决“入园难”工程,深入推进《宜宾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制发《宜宾市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挂图作战,规划两年完成403个新改扩建幼儿园项目,新增学位3.7564万个。推进小区配建幼儿园工程,目前已完成44所,以不断满足全市幼儿在家门口就能“入好园”的需求,确保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目标任务;   

    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108个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着力扩大城镇学位供给,有效破解“村空、乡弱、城挤”问题。推进贫困地区教育控辍保学攻坚,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不再失学辍学。此外,还增加专项经费消除“大班额”。   

    与此同时,宜宾还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上下足功夫—— 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按照“普通高中进城、中职学校入园”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规划布局。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78%,普职协调发展,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深入实施《宜宾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快全市216间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进度,完善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此外,实施培养名师、名校长,建设名校的教育“三名工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柔性引进优秀教师和管理人才。

    …… 

    未来,宜宾基础教育如何发展?市教育和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全市预计投入资金16.95亿元,计划完成中心城镇幼儿园建设项目134个,拟新增学位37300个。” 

    不只如此,“十四五”期间,宜宾的基础教育将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城镇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城镇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城镇教育资源优化布局工程、城镇教育优质均衡工程、城镇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五大工程”。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推动宜宾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双轮驱动”,加快建成成渝地区区域教育中心,宜宾教育事业未来,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祝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