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8中国自贸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 2018年04月02日 10时0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由四川省政府指导,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办的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代表和自贸区研究专家及学者,驻川渝领事机构及经贸促进机构负责人、中外知名商会和行业协会代表、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代表等近200人共聚一堂,共同聚焦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

      共同聚焦协同开放

      我省将探索建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

      围绕“引领开发开放、铸就共享共赢”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分别作了主旨演讲,共同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建言献策。论坛还举行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对话。

      “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挂牌一周年,四川自贸试验区着力推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建立川粤自贸试验区合作机制,与广东等17个城市开展政务服务异地互办合作,与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开展集拼集运联动试验,与昆明、六盘水共建无水港。整合发挥“临空、临铁、临江”功能优势,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双流国际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到106条,2017年跨境旅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万吨;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1012列,进出口货值增长3.6倍。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协同开放格局,在省内推进“3区+N园”协同改革,探索建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在省外依托跨区域重大平台,建设一批协同开放示范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发布

      将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性安排

      论坛现场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共同发起倡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同步发布。

      《倡议》指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引领区域开发开放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支撑。《倡议》认为,自2013年以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丰硕成果,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迈出深化改革开放新步伐,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实现良好开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历史方位;大力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聚焦制度创新加大联动试验和系统集成;突出特色优势协同培育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加快打造协同改革、协同开放的载体平台;联动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性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性安排”中,《倡议》提出,每年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轮流举办一次协同开放发展论坛,研究确定年度协同重点,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年度发展报告。

      专家观点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自贸试验区建设

      可复制可推广需要协同交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会上表示,“自贸试验区就要大胆去试,要以问题导向,哪些问题阻碍我们的开放,我们就进行制度创新,针对这些问题来提出开放的措施。”值得关注的是,自贸试验区建设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可复制可推广,这就需要大家多交流。龙永图认为,不复制不推广,“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并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大家互相交流,之后才可以谈到复制,才可以谈到进一步的推广。”

      针对自贸试验区建设,龙永图也在现场分享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引入压力,把国际贸易谈判当中达成的新的条款迅速引进来,形成压力,才能够有效地推动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其次是问题导向,由于各个试验区建设的差异化,就需要针对某一个地区的特殊问题,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来解决;协同交流,自贸试验区都有不同的重点和特色,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一个地区创造的经验或是措施,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状态需要协同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

      集拼集运模式对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

      作为国际大通道交通载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试验区作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一个国家在制度性创新方面的试验平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表示,以成都为主体和核心的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以来,对外开放成效明显,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我近两年常到成都进行调研,成都自贸试验区在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中欧班列开行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均居前列。”

      赵晋平尤其指出,中欧班列(成都)2017年开行1012列,累计开行1711列,列全国开行班列城市首位,首创中欧班列城市区域合作模式。“成都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领先,同时其不仅集中一个城市的资源,还对其在途中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和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赵晋平表示,这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合作对于我们未来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为国际大通道重要交通载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赵晋平同时表示,自贸试验区要引领全面形成开放新格局,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自贸试验区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去年来成都对服务贸易进行调研时,发现成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业企业,引领推动着四川的产业转型升级。”

      赵晋平还对当下中国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以从三个思路推进:

      第一个思路,以现有的自贸试验区作为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对其中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进行适当的扩展,功能要按照国际上最先进规则的自由贸易园区的标准去进行转型;

      第二个思路,可以打造具有较大规模的、也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由贸易港模式。比如组合港的模式,比如沿海地区或者内陆地区,有几个相邻的港口,包括无水港,也包括综合保税区和重要的一些口岸,通过组合港的方式打造较大规模的国家级自由贸易港;

      第三个思路,选择一些较大的离岛,建设一些港城或者区城融合型、综合型的自由贸易港,在制度上就更具有长期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

      立足价值链比较优势

      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而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四川自贸试验区自诞生起就肩负着“建设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在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过程中,四川自贸试验区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对此,在昨日的论坛上,林桂军发表了自己见解。

      林桂军表示,“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是作为特色来进行规划的。”对此,四川自贸试验区该如何破题?

      林桂军首先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目前取得的建设成就点赞。“一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抓住了建设重点,在政务改革、金融创新、协同开放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但是任重而道远,他表示,“四川已经做了一个很好地开头,希望能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

      具体而言,林桂军建议,要强化成都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同时立足四川自身的价值链比较优势。他分析指出,四川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内陆中心市场,要发挥好其在价值链下游的比较优势,致力于向沿海地区提供上游产品、甚至中间产品。更要实现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联动,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在进行产业规划时,要更多地选择那些高附加值的对交通运输成本不敏感的产业。

      对于协同开放,林桂军则表示,“协同开放的前提是市场一体化,不仅要求商品、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更要有统一的市场规制。”而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最核心的就是规制协同,不仅要高水平地进行规制改革创新,更要11个自贸试验区保持协调一致。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8中国自贸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 2018年04月02日 10时03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由四川省政府指导,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办的2018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代表和自贸区研究专家及学者,驻川渝领事机构及经贸促进机构负责人、中外知名商会和行业协会代表、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跨国公司代表等近200人共聚一堂,共同聚焦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

      共同聚焦协同开放

      我省将探索建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

      围绕“引领开发开放、铸就共享共赢”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分别作了主旨演讲,共同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建言献策。论坛还举行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对话。

      “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是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挂牌一周年,四川自贸试验区着力推进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建立川粤自贸试验区合作机制,与广东等17个城市开展政务服务异地互办合作,与乌鲁木齐、兰州、西宁开展集拼集运联动试验,与昆明、六盘水共建无水港。整合发挥“临空、临铁、临江”功能优势,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双流国际机场国际地区航线达到106条,2017年跨境旅客流量突破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万吨;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开行1012列,进出口货值增长3.6倍。

      据悉,下一步我省将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协同开放格局,在省内推进“3区+N园”协同改革,探索建设一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在省外依托跨区域重大平台,建设一批协同开放示范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发布

      将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性安排

      论坛现场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共同发起倡议,《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同步发布。

      《倡议》指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引领区域开发开放的核心引擎,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支撑。《倡议》认为,自2013年以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丰硕成果,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迈出深化改革开放新步伐,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实现良好开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历史方位;大力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聚焦制度创新加大联动试验和系统集成;突出特色优势协同培育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加快打造协同改革、协同开放的载体平台;联动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性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机制性安排”中,《倡议》提出,每年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轮流举办一次协同开放发展论坛,研究确定年度协同重点,发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年度发展报告。

      专家观点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自贸试验区建设

      可复制可推广需要协同交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会上表示,“自贸试验区就要大胆去试,要以问题导向,哪些问题阻碍我们的开放,我们就进行制度创新,针对这些问题来提出开放的措施。”值得关注的是,自贸试验区建设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可复制可推广,这就需要大家多交流。龙永图认为,不复制不推广,“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并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大家互相交流,之后才可以谈到复制,才可以谈到进一步的推广。”

      针对自贸试验区建设,龙永图也在现场分享了几点建议。他认为,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引入压力,把国际贸易谈判当中达成的新的条款迅速引进来,形成压力,才能够有效地推动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其次是问题导向,由于各个试验区建设的差异化,就需要针对某一个地区的特殊问题,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来解决;协同交流,自贸试验区都有不同的重点和特色,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一个地区创造的经验或是措施,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状态需要协同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

      集拼集运模式对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

      作为国际大通道交通载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试验区作为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一个国家在制度性创新方面的试验平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表示,以成都为主体和核心的四川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以来,对外开放成效明显,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我近两年常到成都进行调研,成都自贸试验区在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中欧班列开行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全国均居前列。”

      赵晋平尤其指出,中欧班列(成都)2017年开行1012列,累计开行1711列,列全国开行班列城市首位,首创中欧班列城市区域合作模式。“成都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领先,同时其不仅集中一个城市的资源,还对其在途中进行资源整合,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和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赵晋平表示,这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合作对于我们未来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作为国际大通道重要交通载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赵晋平同时表示,自贸试验区要引领全面形成开放新格局,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自贸试验区的引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去年来成都对服务贸易进行调研时,发现成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的服务业企业,引领推动着四川的产业转型升级。”

      赵晋平还对当下中国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以从三个思路推进:

      第一个思路,以现有的自贸试验区作为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对其中的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进行适当的扩展,功能要按照国际上最先进规则的自由贸易园区的标准去进行转型;

      第二个思路,可以打造具有较大规模的、也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自由贸易港模式。比如组合港的模式,比如沿海地区或者内陆地区,有几个相邻的港口,包括无水港,也包括综合保税区和重要的一些口岸,通过组合港的方式打造较大规模的国家级自由贸易港;

      第三个思路,选择一些较大的离岛,建设一些港城或者区城融合型、综合型的自由贸易港,在制度上就更具有长期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

      立足价值链比较优势

      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而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四川自贸试验区自诞生起就肩负着“建设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在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的过程中,四川自贸试验区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对此,在昨日的论坛上,林桂军发表了自己见解。

      林桂军表示,“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是作为特色来进行规划的。”对此,四川自贸试验区该如何破题?

      林桂军首先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目前取得的建设成就点赞。“一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抓住了建设重点,在政务改革、金融创新、协同开放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突出。”但是任重而道远,他表示,“四川已经做了一个很好地开头,希望能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

      具体而言,林桂军建议,要强化成都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同时立足四川自身的价值链比较优势。他分析指出,四川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内陆中心市场,要发挥好其在价值链下游的比较优势,致力于向沿海地区提供上游产品、甚至中间产品。更要实现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的联动,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准定位。在进行产业规划时,要更多地选择那些高附加值的对交通运输成本不敏感的产业。

      对于协同开放,林桂军则表示,“协同开放的前提是市场一体化,不仅要求商品、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更要有统一的市场规制。”而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最核心的就是规制协同,不仅要高水平地进行规制改革创新,更要11个自贸试验区保持协调一致。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