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内江:返乡逐梦当“牛倌” 年产值超过500万

  • 2016年05月25日 16时30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字体:
  •   在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大胡子”张宗军和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三年前,在上海开餐馆生意正红火的张宗军突然做了一个让家人难以理解、让乡亲们吃惊的决定:关掉上海的餐馆,回到家乡当“牛倌”,进行第二次创业。

      三年过去了,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轨,带领周边20多名村民共同致富,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

      白手起家

      依靠创业改变命运

      张宗军的养殖场位于偏远的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条水泥路连接。初次见到张宗军,他的形象很难让人将他与“老板”这个称呼联系起来,只见他一头长发,一脸白色的大胡子,衣服和裤子上都沾满泥土。在了解记者身份及来意之后,张宗军欣然同意接受采访,并讲述了他以前的一些创业经历。

      年少时,张宗军就从事过多种行业。小学刚毕业,他就跟着师傅学木工手艺,之后又与家人一起宰杀、销售家禽,通过勤劳加苦干,十多年时间里,张宗军就赚到了数目可观的第一桶金。

      是继续打工,靠手艺吃饭?还是自己创业,改变命运?张宗军肯定地选择了后者,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宗军,心里一直渴望依靠双手改变命运。

      1997年,张宗军与家人一起到上海打拼,开了一家餐馆——大湖龙虾。通过自己一步步艰辛的奋斗,龙虾越做越好吃,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震材餐饮业有限公司,并陆续开了3家分店,日收入可达万元,成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并在上海逐渐站稳了脚跟。

      返乡逐梦

      餐馆老板改当“牛倌”

      在外面创业的十多年时间里,张宗军及家人经营的餐馆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而且他还在上海购买了房子,准备在那里安家。

      然而,这时候张宗军却做了一个令家人吃惊的决定——回家进行第二次创业,改行当“牛倌”发展养殖业。

      张宗军的哥哥张宗兵当时是家里的“反对者”之一:一来他们在上海的餐馆好不容易走上正轨,怎能说关就关;二来家里人谁都没有养过牛,谁也没有经验,风险很大。

      不过,张宗军却一直坚持,因为他从小喜欢养牛,发展养殖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是他的梦想。看到弟弟非常坚持,张宗兵也渐渐动摇了,他决定跟着弟弟一起进行第二次创业。张宗兵说,“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嘛。”而其他家人的态度也逐渐由反对转变为支持。

      2013年,张宗军回到家乡内江,经过多方考察,投入600多万元,在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承包了19亩地办起了自己的养殖场,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克服困难

      从“门外汉”到“行业通”

      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从日收入上万到如今工作累不说,收入也远远不及当年,张宗军及家人心里都有过“落差”,但他们从不后悔。

      “其实苦一点倒没什么,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缺乏技术和经验,创业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张宗军坦言,虽然以前养过鸡,养过鸭,但大规模养牛还是第一次。那时候,他就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完全是凭着一腔热情,靠摸着石头过河。

      记得2014年3月,张宗军从吉林购进了100多头肉牛,经过长途运输,肉牛到达养殖场后多数出现了病变现象。由于自己不懂养殖技术,尽管当时得到了畜牧部门的指导和医疗救助,但最后还是死了18头牛,各种费用算下来损失超过了360万元,这给创业初期正满怀希望的张宗军浇了一盆“冷水”。虽然这次打击很大,但并没有动摇他的坚强意志。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但凡有肉牛运回养殖场,张宗军就夜以继日地蹲守在场里,通过刻苦学习、认真观察,在吸取经验的同时改进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远方运回的肉牛,就算生病也能及时高效地得到救治,让他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养殖场里,喂草、拌料、铲粪……很多事情,张宗军都亲力亲为。经过不断摸索、苦心经营,张宗军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肉牛存栏数量也不断增大,如今存栏量已经有600多头,销售市场从内江延伸至成都,产品走俏,影响力逐步扩大。

      饮水思源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收入总共也就3万多元,前年回家后,我就开始跟着张老板,‘入股’开始养牛,每个月不仅能领到1800元的工资,而且年底还能分红,有5万元左右,这样子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差不多7万多元,几乎是原来的2倍。”代家沟村民吴金水笑呵呵地说。

      事实上,像村民吴金水一样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并非就他一个个例。截至目前,张宗军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吸纳了20多户农民一起发展养殖业,养殖场的规模也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了如今的70亩,去年出栏量有300多头,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下一步,我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我们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张宗军充满信心地说。(记者 包中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江:返乡逐梦当“牛倌” 年产值超过500万

  • 2016年05月25日 16时30分
  • 来源: 四川发布
  •   在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大胡子”张宗军和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远近闻名。三年前,在上海开餐馆生意正红火的张宗军突然做了一个让家人难以理解、让乡亲们吃惊的决定:关掉上海的餐馆,回到家乡当“牛倌”,进行第二次创业。

      三年过去了,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轨,带领周边20多名村民共同致富,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

      白手起家

      依靠创业改变命运

      张宗军的养殖场位于偏远的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条水泥路连接。初次见到张宗军,他的形象很难让人将他与“老板”这个称呼联系起来,只见他一头长发,一脸白色的大胡子,衣服和裤子上都沾满泥土。在了解记者身份及来意之后,张宗军欣然同意接受采访,并讲述了他以前的一些创业经历。

      年少时,张宗军就从事过多种行业。小学刚毕业,他就跟着师傅学木工手艺,之后又与家人一起宰杀、销售家禽,通过勤劳加苦干,十多年时间里,张宗军就赚到了数目可观的第一桶金。

      是继续打工,靠手艺吃饭?还是自己创业,改变命运?张宗军肯定地选择了后者,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张宗军,心里一直渴望依靠双手改变命运。

      1997年,张宗军与家人一起到上海打拼,开了一家餐馆——大湖龙虾。通过自己一步步艰辛的奋斗,龙虾越做越好吃,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上海震材餐饮业有限公司,并陆续开了3家分店,日收入可达万元,成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万元户”,并在上海逐渐站稳了脚跟。

      返乡逐梦

      餐馆老板改当“牛倌”

      在外面创业的十多年时间里,张宗军及家人经营的餐馆生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而且他还在上海购买了房子,准备在那里安家。

      然而,这时候张宗军却做了一个令家人吃惊的决定——回家进行第二次创业,改行当“牛倌”发展养殖业。

      张宗军的哥哥张宗兵当时是家里的“反对者”之一:一来他们在上海的餐馆好不容易走上正轨,怎能说关就关;二来家里人谁都没有养过牛,谁也没有经验,风险很大。

      不过,张宗军却一直坚持,因为他从小喜欢养牛,发展养殖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是他的梦想。看到弟弟非常坚持,张宗兵也渐渐动摇了,他决定跟着弟弟一起进行第二次创业。张宗兵说,“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嘛。”而其他家人的态度也逐渐由反对转变为支持。

      2013年,张宗军回到家乡内江,经过多方考察,投入600多万元,在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承包了19亩地办起了自己的养殖场,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克服困难

      从“门外汉”到“行业通”

      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从日收入上万到如今工作累不说,收入也远远不及当年,张宗军及家人心里都有过“落差”,但他们从不后悔。

      “其实苦一点倒没什么,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缺乏技术和经验,创业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张宗军坦言,虽然以前养过鸡,养过鸭,但大规模养牛还是第一次。那时候,他就是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完全是凭着一腔热情,靠摸着石头过河。

      记得2014年3月,张宗军从吉林购进了100多头肉牛,经过长途运输,肉牛到达养殖场后多数出现了病变现象。由于自己不懂养殖技术,尽管当时得到了畜牧部门的指导和医疗救助,但最后还是死了18头牛,各种费用算下来损失超过了360万元,这给创业初期正满怀希望的张宗军浇了一盆“冷水”。虽然这次打击很大,但并没有动摇他的坚强意志。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但凡有肉牛运回养殖场,张宗军就夜以继日地蹲守在场里,通过刻苦学习、认真观察,在吸取经验的同时改进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远方运回的肉牛,就算生病也能及时高效地得到救治,让他也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养殖场里,喂草、拌料、铲粪……很多事情,张宗军都亲力亲为。经过不断摸索、苦心经营,张宗军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肉牛存栏数量也不断增大,如今存栏量已经有600多头,销售市场从内江延伸至成都,产品走俏,影响力逐步扩大。

      饮水思源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我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收入总共也就3万多元,前年回家后,我就开始跟着张老板,‘入股’开始养牛,每个月不仅能领到1800元的工资,而且年底还能分红,有5万元左右,这样子算下来,一年的收入差不多7万多元,几乎是原来的2倍。”代家沟村民吴金水笑呵呵地说。

      事实上,像村民吴金水一样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并非就他一个个例。截至目前,张宗军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吸纳了20多户农民一起发展养殖业,养殖场的规模也从最初的十几亩发展到了如今的70亩,去年出栏量有300多头,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下一步,我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我们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张宗军充满信心地说。(记者 包中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