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从单一到多元 居民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
从单纯的“吃饱饭”,到追求更高层次、更有意义的精神享受,随着代表家庭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的日益降低,雅安文化娱乐生活也经历着从“一”到“十”的快速发展。
文化娱乐方式
从单一到多元
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今年已63岁的市民樊小融是土生土长的雅安人,他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变化。“40年来,从改革开放初期看一场电影都要激动好几天,到现在的影院全天开放;从看黑白电视,到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的网络高清电视,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在不断丰富。”樊小融说。
“每天到点,总能听到有人在‘吊嗓’,还有人下腰,戏台前摆满了长板凳,来得晚的就站在后面,有垫脚的,还有直接骑在大人脖子上的,为的就是听这时间不长,但让人入迷的川剧。”樊小融回忆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位于城区朝阳街的雅安电影院人气比较旺以外,雅安京剧团和川剧团也还在。看戏成了那个年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
《雅州通览》里有记载:到1980年代中期,雅安川剧团有近100人,近于鼎盛时期,服装道具、舞台灯设备齐备,演出的剧团在当时也非常有名。
回忆起童年,今年36岁的市民李梅说:“小时候玩得最多的就是捉迷藏、跳房、滚弹珠等游戏,要么就是在山野田间,或是街头奔跑嬉戏,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低碳原生态’。”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那时候掀起了学习交谊舞的热潮。到了周末或者休息时间,居民就聚在公园一起切磋舞技。
2000年左右,互联网的兴起,泡网吧成了当时人们最时髦的文化休闲活动。
时至今日,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更丰富。既可以选择去电影院看一场3D电影,也可以到市文化艺术中心欣赏一出话剧,或者和朋友在市区任意一个公园里跳广场舞、打柔力球……
“从以前听收音机、录音机,到后来拿着MP3听歌,再到用台式电脑玩游戏,现在拿一部手机就可以知晓天下事。”李梅说,如今的文化娱乐方式选择更多元化。
文化娱乐设施
从简陋到丰富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物质条件有限等诸多原因,群众娱乐休闲设施匮乏,选择性较少。”今年60岁的任荣光退休之前,在市文化馆工作。他说,缺乏齐全的设备、体验舒适的文化消费场所,一度成为制约雅安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发展的瓶颈。
“但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樊小融说。
随着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娱乐设施投入的持续加大,功能全、品质优、档次高的文化设施、场馆陆续建成,极大地丰富了我市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2016年,位于市区熊猫大道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市文化中心的五大场馆之一,截至目前,市文化艺术中心已举办多场大型晚会,并演出了多场话剧、舞剧等,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感受到艺术带来的魅力。
我市积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得到提升。如今,我市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并形成一批本土文化活动品牌。
目前,全市有9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馆、4个美术馆、1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街道文化中心,1017个村文化活动活动室。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雅安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从单一到丰富多彩,娱乐化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