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今夏天空频现“宜宾蓝” 市民点赞空气质量提升

  • 2016年08月10日 11时35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这个夏天,我已习惯了在清晨仰望天空,那蓝天白云让我在城市也体会到了诗意的美好。早安!宜宾。”早上8时许,市民李女士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说说,引来朋友们的点赞和认同。

      正如李女士的真实感受,2016年前6个月,宜宾中心城区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共124天,达标比例为68.1%,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为25—247——而这,只是近年来宜宾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得益于不遗余力地治理污染,天更蓝、水更绿的美好新宜宾在市民眼中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五月以来:

      “宜宾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2016年5月以来,细心的市民发现,宜宾的天空太美了:清晨有朝霞,阳光从中散发出来,十分通透;上午,飘逸的白云在蓝天中游走;下午有晚霞,甚至绚丽的火烧云……

      不少市民在上下班途中拿起手机,记录下一帧帧宜宾天空漂亮的“脸”,竞相在朋友圈晒图发布,“宜宾蓝”引爆了大家一次又一次欢呼。

      “过去好多宜宾人选择到外地取景拍摄婚纱照,现在,就算在宜宾城区内,我也能为客人拍出满意的照片!”8月4日,婚纱摄影师小马说,“空气变好了,带动我的生意也红火了。”

      耳鼻喉科医生曾先生则对于一个小细节有深深的感触:“过去晚上洗澡时,从鼻腔捏出来的都是黑乎乎的东西;现在,空气干净多了,鼻子也不受罪了。”

      戎城市民切身体会到:宜宾的空气变好了!

      昔日历史:

      宜宾曾被列入国家“双控区”

      “晴天,雾蒙蒙一片;雨天,全城落酸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市民这样戏谑宜宾的空气状况。因污染严重,宜宾城区历史上酸雨频率很高——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9倍,酸雨pH值低达3.18(pH值越低,酸雨污染程度越严重),大气中悬浮颗粒物逐年增加……

      1998年,宜宾被国务院列入《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两控区。该方案提出,两控区控制目标为:到2000年,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到2010年,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降水pH值小于4.5的面积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

      2004年、2005年,宜宾市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被列为污染最重城市前10名。

      历经两年艰辛努力,2007年,宜宾摘掉了“全国十大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同时,宜宾对照《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治理要求,向更高的目标一步步逼近。

      艰苦努力:

      成功再摘“两控区”黑帽

      2015年,宜宾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二级及以上天数282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82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4.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宜宾市2015年度93微克/立方米控制目标任务。

      特别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下降明显,2015年酸雨频率只有1.4%,较“十一五”酸雨频率90%以上显著下降,已成功摘掉国家“两控区”污染帽子。

      据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2016年1-7月,各项监测指标浓度平均值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平均值分别56微克/立方米和78微克/立方米,下降12.5%和17.0%。

      变化背后:

      宜宾治理污染不遗余力

      8月4日,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罗天志介绍,2010年后,宜宾中心城区酸雨频率下降超过60%。2015年,酸雨频率仅为1.4%,降水pH值为6.41,中心城区由重酸雨区变为非酸雨区。“二氧化硫和酸雨频率根本性的减少,与污染治理密不可分,宜宾城区蓝天白云的天气有所增加这是必然。”罗天志说。

      罗天志表示,这些年来,为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宜宾先后关停了豆坝电厂、宜宾电厂、黄桷庄电厂,搬迁了宜宾纸业、天竹公司、天原老厂,完成了福溪电厂、惠美线业等企业的脱硫脱硝装置,海丰和锐、五粮液等企业锅炉煤改气已完成,并完成了宜宾市大型水泥企业降氮脱硝工作。

      今年以来,随着宜宾中心城区大量道路黑化的完成、大面积建设改造完工、大型楼盘开工量减少,综合有关部门对麦秆燃烧、油烟污染的治理,环境卫生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以及降雨频率的增加,都加快了空气质量提升速度。

      有关数据表明,宜宾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从“十五”末的17.36万吨,下降为“十二五”末的8.25万吨。2015年中心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2016年1—7月,历史性地下降至18微克/立方米,与历史峰值相比下降约97%,减少近20倍。

      美好新宜宾,未来会更美!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今夏天空频现“宜宾蓝” 市民点赞空气质量提升

  • 2016年08月10日 11时35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这个夏天,我已习惯了在清晨仰望天空,那蓝天白云让我在城市也体会到了诗意的美好。早安!宜宾。”早上8时许,市民李女士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说说,引来朋友们的点赞和认同。

      正如李女士的真实感受,2016年前6个月,宜宾中心城区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共124天,达标比例为68.1%,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为25—247——而这,只是近年来宜宾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得益于不遗余力地治理污染,天更蓝、水更绿的美好新宜宾在市民眼中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五月以来:

      “宜宾蓝”频频刷爆朋友圈

      2016年5月以来,细心的市民发现,宜宾的天空太美了:清晨有朝霞,阳光从中散发出来,十分通透;上午,飘逸的白云在蓝天中游走;下午有晚霞,甚至绚丽的火烧云……

      不少市民在上下班途中拿起手机,记录下一帧帧宜宾天空漂亮的“脸”,竞相在朋友圈晒图发布,“宜宾蓝”引爆了大家一次又一次欢呼。

      “过去好多宜宾人选择到外地取景拍摄婚纱照,现在,就算在宜宾城区内,我也能为客人拍出满意的照片!”8月4日,婚纱摄影师小马说,“空气变好了,带动我的生意也红火了。”

      耳鼻喉科医生曾先生则对于一个小细节有深深的感触:“过去晚上洗澡时,从鼻腔捏出来的都是黑乎乎的东西;现在,空气干净多了,鼻子也不受罪了。”

      戎城市民切身体会到:宜宾的空气变好了!

      昔日历史:

      宜宾曾被列入国家“双控区”

      “晴天,雾蒙蒙一片;雨天,全城落酸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市民这样戏谑宜宾的空气状况。因污染严重,宜宾城区历史上酸雨频率很高——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9倍,酸雨pH值低达3.18(pH值越低,酸雨污染程度越严重),大气中悬浮颗粒物逐年增加……

      1998年,宜宾被国务院列入《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两控区。该方案提出,两控区控制目标为:到2000年,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并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到2010年,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控制区降水pH值小于4.5的面积比2000年有明显减少。

      2004年、2005年,宜宾市在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被列为污染最重城市前10名。

      历经两年艰辛努力,2007年,宜宾摘掉了“全国十大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同时,宜宾对照《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治理要求,向更高的目标一步步逼近。

      艰苦努力:

      成功再摘“两控区”黑帽

      2015年,宜宾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达二级及以上天数282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82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4.6%,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宜宾市2015年度93微克/立方米控制目标任务。

      特别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下降明显,2015年酸雨频率只有1.4%,较“十一五”酸雨频率90%以上显著下降,已成功摘掉国家“两控区”污染帽子。

      据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2016年1-7月,各项监测指标浓度平均值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平均值分别56微克/立方米和78微克/立方米,下降12.5%和17.0%。

      变化背后:

      宜宾治理污染不遗余力

      8月4日,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罗天志介绍,2010年后,宜宾中心城区酸雨频率下降超过60%。2015年,酸雨频率仅为1.4%,降水pH值为6.41,中心城区由重酸雨区变为非酸雨区。“二氧化硫和酸雨频率根本性的减少,与污染治理密不可分,宜宾城区蓝天白云的天气有所增加这是必然。”罗天志说。

      罗天志表示,这些年来,为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宜宾先后关停了豆坝电厂、宜宾电厂、黄桷庄电厂,搬迁了宜宾纸业、天竹公司、天原老厂,完成了福溪电厂、惠美线业等企业的脱硫脱硝装置,海丰和锐、五粮液等企业锅炉煤改气已完成,并完成了宜宾市大型水泥企业降氮脱硝工作。

      今年以来,随着宜宾中心城区大量道路黑化的完成、大面积建设改造完工、大型楼盘开工量减少,综合有关部门对麦秆燃烧、油烟污染的治理,环境卫生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以及降雨频率的增加,都加快了空气质量提升速度。

      有关数据表明,宜宾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从“十五”末的17.36万吨,下降为“十二五”末的8.25万吨。2015年中心城区二氧化硫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2016年1—7月,历史性地下降至18微克/立方米,与历史峰值相比下降约97%,减少近20倍。

      美好新宜宾,未来会更美!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