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着力打造“棚改实践方案”升级版
徐晓蓉现居住在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新华路的一商业楼盘,毗邻农贸市场,周边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俱全,看上去和内江其他小区并无不同。若不是徐晓蓉提醒,记者还不知道这套新房对他们家有着非凡的意义。
徐晓蓉是原沱江动力机械厂的工人,曾居住在新华路西二巷一栋20多平方米的老房里,这一住就是23年。2015年7月,内江市对徐晓蓉居住的区域实施棚户区改造,她选择了购房安置补偿方式,定了一套61平方米的新房。从房屋征收到领取补偿款,再从装修新家到搬进新家,时间不到半年。
在此之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内江市房地产业和诸多中、小城市一样,也面临着去库存压力。为此,内江市积极探索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去库存的有效衔接,不断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减少棚改居民的过渡安置期,让他们一“出棚”就能马上“进楼”。
棚改居民总量达9万余户、改造面积777万平方米、商品住房待售面积477.7万平方米……这是一组极具压力和挑战的数字。2015年,内江市以全新的模式推动棚户区改造,走出了一条棚改特色路子,圆了老百姓的安居梦。
“内江市坚持惠民利民的‘底线’,采取合理的征收安置条件、快速灵活的货币补偿方式,让棚改户拿到货币补偿后,在市场中自主选房。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传统方式征收、后期安置工作的诸多问题,赢得了棚改户的信任与支持。”市棚改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学、先进的棚改模式,对棚改户、内江市楼市乃至城市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推动了内江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老工业城市的“包袱”:
棚改总量9万余户、面积777万平方米
内江曾以盛产蔗糖、蜜饯闻名,素有“甜城”的美名;内江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有着“书画之乡”的美誉。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先后在内江布点建设了纺织、机械制造、制药、制糖等企业,为全省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市。
但在老工业城市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包袱”: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产业和部分国有企业退出后,企业大量破产或改制,留下了大量的危旧房屋,涉及居民总量达9万余户、改造面积达777万平方米。
这些房屋的房龄大多数超过了40年,破损严重,加上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密度大,拆迁成本高,商业开发价值低;再加上绝大部分居民无力出资改造房屋,这些地方便成了棚户区。
棚改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面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广、困难对象多、资金压力大等诸多严峻现实,财力薄弱的内江在开展棚改工作时,也一度遇到过“梗阻”——
“前几年的推进不太理想。”市住建局局长、市棚改办主任郑华坦言,从2010年启动棚改,截至2013年,内江市已改造了3万多套。“以前,一个地块规模最大的有几百户,‘钉子户’至少占2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棚改的推进。”
内江棚改的出路在哪里?争取群众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将棚改工作引向深入!结合传统棚改的经验教训,内江市积极探索棚改新模式——
为充分破解棚改最大的难题,改变过去政府单一投入的模式,2014年~2015年,内江市积极多渠道筹集资金68亿元,其中,通过国开行获得贷款授信47.11亿元,通过发改委获得中央和省上补助资金12.35亿元、专项建设基金8.44亿元。
依托棚改项目的实施,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房产税收等方式,多方筹集棚改资金还款来源。截至2016年,已整理可出让土地528亩,成为国开行贷款重要还款来源。
这一切,为内江棚改扫清了资金“障碍”,为棚改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4年,内江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内江市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加大货币化补偿政策倾斜力度,开启了内江棚改新征程。
内江市双洞路原居民闻永禄对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赞赏有加:他家72.75平方米的老房子,房屋市场评估价3000元/平方米。而货币补偿远超预想,再加上异地购房补贴、公摊面积补贴、提前签约和搬迁奖励、搬迁费补贴等,他拿到了约40万元的补偿款,在内江城区买一套面积相等的商品房都有结余。
数据显示,仅2015年,内江市新增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1665户,完成货币化安置6801户,货币化安置比例达58.3%,主城区货币化安置率达95%。
内江棚改“新三步”:
货币补偿 自主购房 城市提升,“下活”内江棚改一盘棋
“拿到补偿款,随时可以买现房,不用等,大家欢迎得很哦!与很多棚改户一样,闻永禄一开始存有顾虑和担忧:补偿款能不能及时兑现?补偿政策到底合理不?……
不过,内江棚改“新政”给棚改居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从2014年起,内江市抢抓国家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的良机,由浅入深,逐步推动货币化安置——
以前,通过建房实物安置,群众住进新房需要苦等三四年时间,甚至更久。现在,群众签约后很快就能拿到补偿款,随时可买商品房。2014年,内江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内江市中心城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从补面积、补公摊、补过渡3个方面加大对货币化安置的政策支持,给予了被征收户最大实惠。
2014年底,内江中心城区棚改货币化安置率由原来的不足5%,提高到了58.4%,走出了内江棚改货币化安置的“第一步”。
“可以说,货币化安置‘下活’了内江棚改一盘棋!”市棚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年,内江棚改局面出现了喜人的变化:30天模拟签约期才到17天,平均签约率就已超过90%,个别棚户区达100%;在所有棚户区改造中,“钉子户”不过10多户,不到以前的1%……
这对内江棚改来说,无疑是重大的“突破”。
2015年,为进一步破解这种不完全的货币化安置方式存在的还房建设周期长、矛盾多、城市环境管理难等弊端,内江市开始“自我加压”,努力打造棚改货币化安置“升级版”,迈出棚改另一步——
这一年,内江市采取了“货币补偿 自主购房”的全货币化新模式,政府不再主导修建安置房,更把过去的产权调换面积折算成现金,让“暗补”变“明补”,让“补面积”变“补货币”,棚改居民获得了更多现金补偿、拥有了更大的自主购房选择权。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棚改将45平方米保底安置面积优惠、超安置面积优惠、公摊面积优惠等全部折算成货币,棚改居民可获得30万元的补偿款,可在城区选购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商品住房,基本实现了“出棚”就能“进楼”。
2015年,内江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达58.3%,其中,中心城区启动的棚改项目货币化安置率达到了95%。
2016年,内江市继续坚持提高货币化安置率、本地购房转化率,迈出了棚改又一步: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土地,推动内江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新发展,让棚改与城市提升完美“交接”。
棚改“互联网 ”:
开启便民利民新模式
今年6月30日,是内江市“内锻片区三桥南转盘”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入模拟征收工作阶段的第一天。
这天,家住经开区壕子口街道的棚改居民曾崇德在棚改现场办公室门口,掏出手机扫描“内江棚改”二维码,立马就进入到了“内江棚改服务平台”的微信界面。
在“补偿计算”一栏,曾崇德输入了自己房屋的建筑面积和评估单价,再点“计算”按钮,补偿款数额一目了然。对此,他高兴地说:“方便、透明,真是太好了!”
事实上,曾崇德所体验的“微信棚改”,只是内江市棚改工作引入“互联网 ”开启“内江棚改”新模式的冰山一角。
早在2014年,内江市开始启用“棚改网络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棚改户签约、选房、补偿款计算等环节在网络系统中自动完成,并全程滚动播出签约、选房等信息。只要输入选项、面积等基本信息,系统就按预设模式自动生成,计算出安置的面积、补偿、奖励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网上签约管理系统‘固化标准’,‘不能改、不敢改、不会改’既保护了先签约群众的利益,又断绝了其他人的侥幸念想,从制度和技术上将棚改置于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市棚改办相关负责人说,这还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棚改居民,大家在办理手续时,只需出示证明,告之基本信息,然后就自动“生成”协议。
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内江市率先采用“互联网 房地产”技术,创建“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棚改购房“O2O”服务平台——
“O2O”服务平台即:搭建线上购房网络平台,建立“内江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信息网”,使棚改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征收政策、房源信息、购房手续,实现棚改居民线上自主选房。同时,建立线下购房中心,成立了面积达1400余平方米的“内江市棚改居民购房服务中心”,引导主城区28个在建、在售开发楼盘入驻购房中心,为棚改居民提供“补偿 购房”的一站式购房服务,方便居民购房,实现棚改刚需与商品房市场的无缝对接。
此外,为优化资金监管,内江市还会同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设立棚改居民购房资金监管专户,支付流程与商品房市场监管无缝衔接,保障棚改居民买到“放心房”。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系统、棚改居民购房信息系统、征收补偿与资金支付监管系统、棚改微信服务平台”四位一体的棚改服务信息系统,为棚改居民提供征收、购房、补偿、查询等多项辅助信息化惠民服务,让内江棚改真正迈入了“互联网 ”时代。
“一棋活全盘活”:
地方政府、棚改居民、房地产企业三方共赢
“让棚改居民拿钱走人,这不是货币化安置的初衷。”市棚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内江中心城区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接近60%,全省领先。但尴尬的是,持币居民在当地购房的仅有10%。
针对现实难题,2015年,内江棚改再涉“深水”,把改革重点放在了“棚改促内需”上,不断创新政策导向,推动“拿钱走人”向“拿钱买房”转变,有力助推房地产去库存。
一方面,政府给实惠,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本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取消限购、降低金融贷款门槛等,鼓励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另一方面,企业给优惠,引导开发企业进驻服务中心,给予棚改购房居民不低于150元/平方米的购房优惠、75元/平方米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和3年物业服务费的补贴优惠。
棚改居民陈帮美说:“在优惠政策激励下,大家都愿意在内江购房,我家的旧房50.76平方米,购买85平方米的新房,只补了1万多元。”
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棚改居民真正得到了更多实惠。2015年,内江市全面实施货币化安置,中心城区货币化安置率95%,购房转化率达76.42%,直接消化房地产库存4176套、35.5万平方米,促进了内江市商品房销售同比增速居全省前列。
内江“棚改模式”撬动多点效应,不仅棚改居民得到了实惠,减少了本地商品房库存,更重要的是为城区节约了大量珍贵土地,为城市升级拓展了空间——
每天,成千上万辆车通过邱家嘴立交桥鱼贯而入,这是内江市首座城市立交桥,是城区治堵疏堵的重要民心工程。殊不知,是棚改有效助推了这项工程的实施。市棚改办工作人员唐林说:“邱家嘴一带也是棚户区改造范围,通过货币化安置促进棚改居民自主购房,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更趋科学合理的规划腾出了巨大空间。”
不过,内江市并不满足于此。2016年,内江棚改将置换出更多土地,用于绿地、公园、健身及教育、医院等公益项目建设,让棚改与城市提升完美结合——
实施市中区牌楼坝、河坝街和东兴区胜利街道片区等棚改项目,让棚改与交通治堵相结合,为实现畅通交通打下了坚实基础;实施经开区三桥南转盘、内锻片区项目,妥善解决国有破产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让棚改与“腾笼换鸟”和环境治理相结合,打造甜城湖景观带及圣水寺旅游区;实施四方块片区项目,让棚改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完善区域交通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实施市中区桂湖街片区棚改项目,让棚改与土地整理相结合,为城市公益基础设施提供土地……
正是这一个个棚改项目,让内江市数万棚改居民圆了“安居梦”;正是这一个个民生项目,430万内江人民将圆“幸福美丽内江”梦。(记者 段春秀 熊子虚)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