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达州市奋力推进特色工业转型升级

  • 2014年09月24日 11时00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近年来,达州市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致力于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占比有所下降,1至6月,煤炭、冶金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28.5%、15.3%,同比分别下降2.1个百分点;机电、化工、食品饮料业等现代制造业产业增势迅猛,1至6月产值增速均在15%以上,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1.3%,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达钢集团 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达钢集团是达州为数不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全国钢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达州工业发展成就的象征。建厂迄今,达钢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新形势下,达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根据发展“新常态”,达州以壮士断腕之势毅然决定,达钢集团搬迁出现有驻地,在达州经开区南端建厂,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搬迁后,达钢将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项目,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突破口,依托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钒钛制品,充分利用达州优厚的天然气资源和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建设,建立全新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钢铁、能源、化工联合型企业。达钢搬迁,是新型工业化浪潮下达州特色工业以集聚领先、创新驱动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事件,是达州工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的缩影。

      达钢搬迁,仅仅是达州工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在实现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道路上,达州工业多措并举,正不断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新突破。

      做强园区 在产业集聚中求提升

      工业园区是达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的主战场,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空间载体,承载着达州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宏伟梦想。

      近年来,达州市紧紧抓住集中促集约、集约促集群、集群促跨越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园区“121”和企业“百十一”工程,不断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围绕增强承载力抓好园区建设,通过做强园区引领产业集聚,提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达州工业在产业集聚中优化升级。

      目前,达州已形成“1+7”工业园区发展体系,功能较为齐备、特色较为鲜明、优势较为突出。2013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42.01%。截至2013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47.1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5800亩,建设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7个。入园企业608户,规模以上企业达30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1.5%。2013年,达州园区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49.9亿元,园区企业生产总水平已达较高水平;全市现有100亿园区3个,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大竹县工业园区和渠县工业园区,分别完成产值357.99亿元、129.86亿元和117.01亿元;达州市工业园区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66.55亿元,同比增长34.12%;达州市工业园区完成利润总额101.94亿元,同比增长65.2%,比达州市规上工业利润增幅高出50.3个百分点。入园企业投资额77.86亿元,增长17.24%。达州经开区、大竹工业园区、渠县工业园区、宣汉普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列入了“1525”工程。达州经开区被命名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同时,达州经开区纳入四川省千亿园区规划,大竹、宣汉产业园区纳入全省500亿元园区规划。

      达州工业园区正逐渐成为达州对接全球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具吸引力的舞台,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以园区为依托,达州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电纺织、医药食品、商贸物流等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初具雏形,集聚集群效应凸显。

      做优产业 自主创新促进内生增长

      “达州传统产业低端产品比重过大,新兴产业比重过小,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达州产业发展的剖析,让达州工业人意识到下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盘大棋,创新驱动是关键之举!

      近年来,达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全力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落户达州。支持优势企业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在天然气化工、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特高压和防冻新型材料、富硒特色农产品、苎麻纺织制品印染等进行产品和技术攻关,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2013年,达州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完成投资236.7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占全省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的5.1%(位居全省第5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74亿元。

      “十二五”以来,达州市累计专利申请1429件,授权887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4项;实施国、省重点科技项目70余项,市级科技项目200余项,累计带动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建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家;拥有市属国有科研机构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5家,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四川省汽车特种高分子制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达州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4家,从事行业属高技术产业的企业9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为达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奋力推进特色工业转型升级

  • 2014年09月24日 11时00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近年来,达州市按照“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致力于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占比有所下降,1至6月,煤炭、冶金产业产值占比分别为28.5%、15.3%,同比分别下降2.1个百分点;机电、化工、食品饮料业等现代制造业产业增势迅猛,1至6月产值增速均在15%以上,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1.3%,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达钢集团 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

      达钢集团是达州为数不多的大型工业企业、全国钢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达州工业发展成就的象征。建厂迄今,达钢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新形势下,达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根据发展“新常态”,达州以壮士断腕之势毅然决定,达钢集团搬迁出现有驻地,在达州经开区南端建厂,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搬迁后,达钢将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项目,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突破口,依托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钒钛制品,充分利用达州优厚的天然气资源和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建设,建立全新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钢铁、能源、化工联合型企业。达钢搬迁,是新型工业化浪潮下达州特色工业以集聚领先、创新驱动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事件,是达州工业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的缩影。

      达钢搬迁,仅仅是达州工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在实现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道路上,达州工业多措并举,正不断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新突破。

      做强园区 在产业集聚中求提升

      工业园区是达州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的主战场,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空间载体,承载着达州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宏伟梦想。

      近年来,达州市紧紧抓住集中促集约、集约促集群、集群促跨越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园区“121”和企业“百十一”工程,不断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围绕增强承载力抓好园区建设,通过做强园区引领产业集聚,提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达州工业在产业集聚中优化升级。

      目前,达州已形成“1+7”工业园区发展体系,功能较为齐备、特色较为鲜明、优势较为突出。2013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42.01%。截至2013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47.1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5800亩,建设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7个。入园企业608户,规模以上企业达30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1.5%。2013年,达州园区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49.9亿元,园区企业生产总水平已达较高水平;全市现有100亿园区3个,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大竹县工业园区和渠县工业园区,分别完成产值357.99亿元、129.86亿元和117.01亿元;达州市工业园区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66.55亿元,同比增长34.12%;达州市工业园区完成利润总额101.94亿元,同比增长65.2%,比达州市规上工业利润增幅高出50.3个百分点。入园企业投资额77.86亿元,增长17.24%。达州经开区、大竹工业园区、渠县工业园区、宣汉普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列入了“1525”工程。达州经开区被命名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同时,达州经开区纳入四川省千亿园区规划,大竹、宣汉产业园区纳入全省500亿元园区规划。

      达州工业园区正逐渐成为达州对接全球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具吸引力的舞台,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以园区为依托,达州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电纺织、医药食品、商贸物流等几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初具雏形,集聚集群效应凸显。

      做优产业 自主创新促进内生增长

      “达州传统产业低端产品比重过大,新兴产业比重过小,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达州产业发展的剖析,让达州工业人意识到下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盘大棋,创新驱动是关键之举!

      近年来,达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全力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落户达州。支持优势企业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在天然气化工、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特高压和防冻新型材料、富硒特色农产品、苎麻纺织制品印染等进行产品和技术攻关,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2013年,达州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大幅提高,完成投资236.7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占全省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的5.1%(位居全省第5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74亿元。

      “十二五”以来,达州市累计专利申请1429件,授权887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市级科技进步奖94项;实施国、省重点科技项目70余项,市级科技项目200余项,累计带动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建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家;拥有市属国有科研机构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家,市(厅)级重点实验室5家,汽车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四川省汽车特种高分子制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达州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4家,从事行业属高技术产业的企业9家。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为达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