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做好防洪减灾措施 确保大春生产丰收
进入7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方先后经历了多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地方遭受了洪涝灾害。当前,正值全市大春主要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日前,市农委紧急发布《关于应对强降雨天气切实抓好大春田管的紧急通知》,组织相关部门及时查清受灾情况,制定灾后农业生产补救措施,深入开展技术服务,切实抓好大春田管,努力夺取大春丰收。
因地制宜救灾补损
既要防灾也要减灾
强降雨势必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处理得当,能够减少农民的损失,为此,市农委在强降雨前期就立即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通过“对因灾倒伏、受灾相对较轻的粮经作物进行洗苗扶苗”“防治病虫害”“对轻度基础设施进行修复,重度设施进行重建”等常规受灾处理的手段上,我市更是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对因灾绝收歉收的田块,发动群众因地制宜抢时改种适销对路、生育期适中的豆类、玉米、瓜果类和速生蔬菜和红苕等夏秋作物。特别是红苕宜种性广、苕藤充足,目前仍是栽插的较好时机,要尽力多栽。
在进行补救种植的过程中,我市也安排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受灾第一线查实灾情,根据不同受灾情况,组织调运改种、补种急需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并指导当地农户做好大春田间管理技术培训。
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为全市农业保驾护航
当灾情发生,农业保险这一话题又再次跃上纸面。
说起投保,农户的感受有喜有忧,已经投保的合作社和农户觉得自己当初的决定非常精明,而曾经犹豫着没买的人就开始了愁肠百结后悔不已。
2007年,成都市启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水稻、玉米、商品猪、能繁母猪等4个享受中央补贴的传统农业险。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自掏腰包”,相继将猕猴桃、食用菌、水产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而对众多水果、蔬菜进行保险,则是从2012年开始“试水”。
“到2013年底,水稻、玉米、油菜、能繁母猪、奶牛等的保险覆盖率在成都均已达到80%以上。”市农委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成都市将继续扩大粮食政策性保险范围,力争到2017年,全市对水稻、小麦、玉米生产的政策性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