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重点水利工程已成为民生水利的生动实践
达州多灾,年年遭灾,一年几灾。
自2004年以来,我市连续遭受6次特大洪灾、2次特大旱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5亿元!
水利,已成为全市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现实的要求、民众的期盼,愈加坚定了市委、市政府兴修水利、根治水患的决心。
“化水害为水利,关键在于控制性工程,否则就没有与灾害博弈的话语权!”这是市委书记焦伟侠在大小会议上常说的一句话。
与自然灾害博弈,变被动防洪为主动治水,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气!
2011年7月,焦伟侠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响亮提出了大力推进“3+10+1”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工作目标。即在州河上游的前河、中河、后河各建一座大型水库,在各县(市、区)布局建设10座中型水库,实施宝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以增强对洪水的“蓄拦分灌”功能,提高生产生活用水保障能力。
当年12月,焦伟侠主持召开市委水利工作会,强调要加快实施“3+10+1”水利工程,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彻底扭转达州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根除洪涝灾害,造福达州人民。
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包惠刚来达州不久,便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3+10+1”重点水利工程工作,明确要求要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推进“3+10+1”重点水利项目建设。
市委、市政府对水利工作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为切实加快重点水利工程进度,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发改、水务、移民、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大中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涉及面广,审批程序复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加快推进“3+10+1”重点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相关责任,确保了每一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协调解决问题、有人跟踪落实。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3+10+1”重点水利工程全部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预决算,纳入由市级领导牵头推进的130个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目标责任制。
为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我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3+10+1”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同时通过市发展控股公司贷款融资5000万元,有效解决了经费保障问题,确保了前期工作高效、快速推进。
党政领导有方,部门干劲十足。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极大地加快了“3+10+1”重点水利工程推进步伐。
以市水务局为例。该局专门制定了《可开工重大水利项目推进方案》、《前期工作经费保障方案》、《专门班子赴京赴省汇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的相应管理措施,建立了“基础工作有人抓、上下联系有人管、项目对接有人跑、各项报告有人办”的“四有”机制,从项目规划、汇报争取、审批立项到建设实施,均落实专人办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各个环节“无缝衔接”。仅今年,由该局主要领导带队,到国家和省发改、水利部门汇报衔接工作就达17次之多。
辛勤付出必将赢得累累硕果。“3+10+1”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水规总院、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全国“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规划国家发改委尚未批复的情况下,土溪口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后,水规总院于今年3月就及时组织预审,在达州市召开了土溪口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预审会,对建议书存在的问题向设计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又于6月在成都市组织召开了土溪口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式审查会,经设计单位修改后,又及时将审查意见上报水利部,9月28日通过了水利部部长办公会,11月19日水利部转报国家发改委评估审批。这座总库容16101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27.6米,总投资约32.07亿元的大型水库,预计明年底前即可开工建设。
达县石峡子、通川区双河口水库工程三大专题报告(工程坝址及渠线选择专题论证报告、工程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论证报告、工程施工总布置专题论证报告)编制完成后,在市县水务部门的主动汇报和积极争取下,省水利厅及时安排专家查看现场,组织召开技术审查会,经设计单位修改上报后,及时进行了审批,使两水库工程可研工作提前开展。此外,万源固军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已上报水利部水规总院待审。
拟建项目进展顺利,在建工程更是捷报频传。截至目前,宣汉县白岩滩水库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5.12亿元,其中2012年已完成投资2.6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3.5亿元的75.7%;渠县刘家拱桥水库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58亿元,其中2012年已完成投资0.98亿元,占2012年投资计划1.2亿元的81.3%;万源市寨子河水库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0.48亿元,进入大坝填筑前的最后准备阶段……
兴水利御洪魔、治水患惠民生。随着“3+10+1”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提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在我市正逐渐成型。“3+10+1”重点水利工程已成为民生水利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