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不久前在此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上,成都市捧回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两块沉甸甸的牌匾。
两年半前,亦是此地,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工作先进典型,成都荣获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标志着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两项工作同在一地受奖,也许是个巧合。但巧合的背后,是成都持续8年坚持统筹城乡改革,将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带到历史性全新高度的必然。
在“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统筹城乡改革实践中,成都市残疾人事业乘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全市初步形成的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中,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全市全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背景下,城乡均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
从统筹城乡到社会建设,从灾后重建到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从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到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从创建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到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经过8年不懈的“弥合”,残健之间、城乡残疾人之间、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如今,在成都,残疾人前所未有地得到更多的实惠,社会各界的关爱如阳光,照耀着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使他们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前不久举行的成都市首届残疾人艺术节,吸引了4000多名残疾人踊跃参加,过上舒心生活的他们,在舞台上欢快地歌舞,每一个笑容的绽放,展示的都是他们在这座有着1400万成员的大家庭中感受到的关爱和温暖。
(一)
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上普惠到位、特惠鲜明、统筹城乡、人人享有的政策保障机制,残疾人事业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的财政投入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保障机制,让关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位残疾人。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成都市共有残疾人7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6.8%,关系到200余万的家庭人口。
作为“中国爱心城市”、 中国民生成就典范城市,成都用不断的努力,兑现着对这个群体的承诺:尽己所能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让关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位残疾人。
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爱,是残疾人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市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残疾人工作纳入市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纳入“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通过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定考评、定奖惩,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
加大对残疾人事业持续投入,通过财政预算、应征尽征和科学合理地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基本实现了残疾人事业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建立健全了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规范化服务型残疾人组织,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全覆盖服务模式,被中国残联定为“成都经验”全国予以推广,为残疾人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央7号和国办发19号文件精神,近年来,成都市和区(市)县两级制定和完善了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与救助、托养、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和配套政策近40个,其中多项政策实现了新突破。
残疾人最需要什么?能为残疾人做什么?为解决广大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残联协调、乡镇(街道)组织、分级实施”的原则,我市不断深化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模式。仅最近三年,就已为41.6万多人(次)的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达120多万项。
作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2009年,全市20个区(市)县的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对生活在成都的77万残疾人来说,意义更加不同,这些设施先进、服务完备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残疾人之家”。这种不分城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同时为残疾人提供均等化服务的模式又成了全国“第一”。
2010年10月16日,来蓉检查指导工作的中国残联领导,在看到成都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时,曾动容地说了这样一番话,“成都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四川,同时也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二)
正在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两个体系”,基本实现了对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服务、教育培训、无障碍环境的全覆盖和残疾人社会救助“无盲点”,实现了对残疾人人生各个阶段和生活各个层面的全覆盖。
“政府掏钱为我们贫困残疾人免费举办技能训练,让我鼓起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去年我参加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政府出的钱,今年又参加了成都市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还是政府出的钱,这解决了我们看病难的问题。”
“政府出钱帮我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沐浴椅,自己没花一分钱……”;
“我领到了居家安养护理补贴,钱虽然不多,但我觉得份量很重很重,深深感受到了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之情”;
朴实的话语,折射的却是蓬勃发展的残疾人事业为广大残疾人生活带来的实惠和改变。
在残疾人生活保障方面,全市4万残疾人纳入“低保”,贫困残疾人“低保”覆盖率100%;在实现应保尽保基础上,对重度残疾人“独立施保”,从2004年开始,历经4次调整后,贫困残疾人生活专补从原来600-1200元/人·年增长到1200-2400元/人·年,每年至少有1.5万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享受到这项补助。制订并实施了残疾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特惠政策。2008年以来,成都市共对62838名城乡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917名残疾人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1441名低保非重性精神残疾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给予了资助。
住房:实施残疾人安居工程、广厦行动和危房改造工程。政府安居工程优先安排了残疾人;全市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地震灾区残疾人建成永久性住房。
康复:不管在市区还是城郊,无论社区大小,努力构建“半小时社区康复圈”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享有了康复训练。仅2010年,全市就安排康复救助经费1300余万元,免费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了轮椅、助听器、盲杖等辅助器具和重性精神病患者“阳光救助”、学前儿童教育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等医疗康复服务。
教育:建立起了从学龄前到大学的残疾人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机构建设,并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发放自强助学金。截至2010年底,全市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8%,全市高考上线的残疾考生录取率达100%。
就业:实施残疾人特别培训行动计划,提供全免费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培训;组织实施残疾人“自强创业工程”,设立残疾人创业扶持金。帮助城乡残疾人居家就业、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实施按比例安置就业政策,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和社区灵活就业,每年有23000多人(次)残疾人得到就业帮扶与服务。
托养: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给予护理补贴,建立托养服务机构--阳光家园30多个。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为6990多名残疾人提供各种托养(安养、抚养)服务,托养需求的覆盖率接近40%。
无障碍建设: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完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无障碍城市改造,全市城乡4000多户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无障碍改造,实现从公共场所无障碍到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
(三)
从各职能部门的协力齐心,到社会各界的全情参与;从已经持续5年的“甘露援助行动”,到受到全国关注的志愿助残“橙丝带行动”如今,在成都,残疾人前所未有地得到更多实惠,残疾人事业前所未有地更加深入人心。
显而易见,在我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残疾人事业发展正现出勃勃生机。
在“政府主导、部门负责、残联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中,市残工委28个成员单位,条块结合、分工协同。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阳光救助”工作;运用博奥遗传基因芯片对全市听力障碍残疾人开展了“聋人遗传基因筛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在全市建立了四级残疾人维权网络,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这一系列由残工委成员单位“联袂”实施的惠残项目,让残疾人从中得到了实惠。
残疾人文化体育是残疾人事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向“精品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改革后的市残疾人艺术团带着精心打造的“感恩·中国-‘5·12‘地震周年纪念演出”和“感恩·奋进-和梦想一起飞”等一批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新创节目,多次奔赴全国各省(市)和地震灾区举行专场演出。不久前成功举办的“成都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生动展现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精神风貌,广大残疾人在艺术的舞台上,展示风采、感悟生活、超越自我,用特殊的艺术形式诠释人生的真谛,用不屈的精神风貌谱写生命的华章。与此同时,在国内外各大残疾人体育赛事上,都能看到成都残疾人的身影。2009年,在第21届聋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廖兵夺得男子田径4×100米接力赛冠军,接力队荣获当年全国残疾人体育的最高奖项--体坛风云人物残疾人体育精神奖;2010年在法国的赛场上何欢获得了残疾人射击世界杯2枚金牌;在今年的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轮椅击剑队队员夺得女子佩剑团体银牌。
从各职能部门的协力齐心,到社会各界的全情参与;从已经持续5年的“甘露援助行动”,到受到全国关注的“橙丝带助残行动”如今,在成都,残疾人前所未有地得到更多实惠,残疾人事业前所未有地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广伸援手、倾献爱心,共同倡导树立的扶残助残新风尚,如阳光照耀着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使他们在勉励中奋起、在关爱中再生。
因为自强不息,因为懂得感恩,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上所获取的尊重、鼓励、帮助也越来越多:志愿者助残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橙丝带行动”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助残志愿人员系上“橙丝带”,参与到“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帮包带扶”等活动中。
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坐在轮椅上的孩子们不断变换着阵型,最后拿出“变脸”绝活,脸谱上呈现出“感·恩·爱”三个大字,这是以“绽放生命 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成都市首届残疾人艺术节颁奖典礼上动人的一幕,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不仅仅是歌者之歌、舞者之舞,还有他们心中浓浓的感恩之情: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社会。
残疾人群体在创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时,也和全市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责任编辑:
秦晓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