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新局面
自贡彩灯流光溢彩。廖志全 摄
首届“天府非遗周”活动在成都举行。
四川冰雪和温泉旅游节在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举行。广元市朝天区委宣传部供图
黄龙冬景。
中国九寨沟第二十届国际冰瀑旅游节吸引游客。
西岭雪山滑雪场。
文旅消费回暖升温,精品景区持续火爆,大熊猫、九寨沟、三星堆、稻城亚丁等文旅热点“吸粉”全球,文博演艺市场一票难求,赛事经济活跃“出圈”……过去一年来,四川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绘山河于卷,交出一份文化和旅游发展亮眼“成绩单”,文旅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迈出坚实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当前,文旅发展迎来量质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窗口期,面对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新形势新要求,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四川从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深层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万千气象新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阆中古城张灯结彩、自贡彩灯点亮夜空……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巴蜀大地年味越来越浓。在春节申遗中,四川阆中春节文化以及自贡灯会、绵竹年画、夹江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内容参与申报。同时,“羌年”成功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切彰显出巴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近年来,四川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速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024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入选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联合申遗有序推进,向世界持续讲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精彩故事。
川剧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川渝两地推动《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施行,这也是全国首个文化领域省际协同立法。川渝两地同步打造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线上线下累计观看量超3300万,让川剧广受关注、破圈出彩。
在首届“天府非遗周”活动上,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惊喜亮相,“爆火”网络。这也正是四川持续推动系统性保护,开创非遗传承新局面的生动实践。2024年,首届巴蜀非遗品牌大会举办,我省加快培育“川工蜀艺”非遗公共品牌,评选发布第二批30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第二批30个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大力提升天府旅游美食品牌建设,持续推动非遗转化利用。
把舞台交给群众,创新打造“天府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基本形成“一县一品”、“一镇一队”、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活动的新格局。推动《四川省公共图书馆条例》修订并正式施行,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及全民阅读推广、全民艺术普及等千余场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融合动力足
文旅热潮脉动巴蜀
1月16日,中国九寨沟第二十届国际冰瀑旅游节开幕,当天大批游客徜徉景区,沉浸于独特的冬日蓝冰美景中。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11月进入冬季旅游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超过55万人次。
进入冬季,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瓦屋山、西岭雪山等纷纷上榜全国热门冰雪旅游目的地。作为全球低纬度冰雪观光旅游资源最富集、中国南方最适宜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地区,四川持续推进“冬游四川消费季”,推出5000余场文旅活动,发放1.5亿元消费“大礼包”,让文旅经济在冬季持续释放热力。
经济大省挑大梁,文旅发展作贡献。
过去一年来,四川充分发挥文旅大省的担当——推动农商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向“旅游综合消费经济”转变,串珠成链推出天府大道旅游风景道等25条旅游风景道。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眉山、乐山、资阳、攀枝花、德阳、广元等地举办四季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2024年“中国旅游日”四川省主会场活动、2024四川冰雪和温泉旅游节、“熊猫专列·什邡号”交车暨首发仪式、“古蜀道徒步游”等重要文旅推广活动,先后前往西安、重庆、厦门、上海、杭州等重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全面展示四川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激活全域文旅新热潮。打造“安逸”熊猫——创新四川文旅品牌营销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
数据为证。2024年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假期,四川多个景区再现“客满”热闹景象,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消费人次和旅游消费总额两项指标均实现同比增长。积极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全省有9个文旅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得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资金支持3.81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推动文旅领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43个,发行金额32.48亿元,发行数量和金额继续领跑全国。根据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北京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四川占13席、总数排名全国第二;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中,四川占15席、总数排名全国第一。
打破“次元壁”,体验更多元。演艺市场从年初“火”到年尾,数据显示,全年引进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218场次,票房收入19亿元,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演艺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的增长极。
强化“多融合”,注入新活力。知名川籍歌手李宇春受聘担任四川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大使,身体力行邀请大家“跟着歌声游四川”。举办2024中日韩电竞产业交流活动,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产品及优惠政策,将赛事流量变为文旅消费“客流”。
提档也增量,阵容更庞大。阿坝州理县桃坪村获评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称号,阿坝州四姑娘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都市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持续实施入境游激励政策,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优化入境游服务便利化,四川成为更多海外朋友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入境旅游热度同比2019年增长超过3倍,九寨沟—黄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等都是境外游客关注的热门旅游打卡地。其中,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美景去年以来海外游客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0%。
“一眼四川,半个中国。”越来越多境外游客走进四川,在自然生态之美和多彩人文之韵中,感受独属四川的精彩。
向新再出发
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2024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四川从高处定位——发展文旅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在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立足服务发展大局,开拓奋进、担当作为。
川渝携手绘就巴蜀新时代文化新篇章。2024年11月,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行动计划,涵盖宣传思想文化多个领域,明确将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鲜明、时代气象浓郁、巴蜀风格凸显、引领作用突出的新时代文化高地。川渝两地多家宣传和文化部门、文化和旅游企业等坚持“一盘棋”思想,围绕“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及产业发展深化合作”签署了18个合作协议,以高起点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新动能。
站在新起点,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发挥文旅融合的拉动、渗透作用,加速释放文旅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开辟文旅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四川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2025,值得期待。(吕宣 图片除署名外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