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业找矿 为产业和民生服务
四川省地矿局奋进新时代侧记
四川省地矿局奋进新时代侧记
1956年,四川省地矿局应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而生。建局63年以来,始终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服务国计民生为已任,与共和国同频共振,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地质工作体系最完备的地勘队伍。
迈入新时代,四川省地矿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强化“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大力推动“五个地矿”建设,扎实推进“地质+”和“互联网+地质”战略,蹄疾步稳地推动由大局向强局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
精准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幅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现场:被称为“风雪中的格桑花”的付小方,虽然已61岁了,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心扑在“三稀”地质找矿事业上。
从2012年起,在海拔4300米——4700米的甲基卡“八年抗战”,付小方团队探获了114万吨氧化锂资源,远景储量有望突破400万吨,初步确立了世界最大锂矿山的地位,为国家确立甲基卡建成为战略新兴能源资源基地夯实了基础。面对这个世界级的锂辉石矿山找矿巨大成就,付小方仍然没有停下脚步。
付小方正在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甲基卡及外围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年底将结题,现在正是成果集成的关键时期。
同时,作为南京大学卓越研究计划(2019-2021)“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主研,还得开始着手为研究甲基卡矿床锂等稀有金属超常富集规律作前期论证准备。
延伸:地质找矿是四川地矿局建局63年所锻造出的一招“杀手锏”,建局60余年来,全局卓越发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先行性和资源战略性作用,先后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和区域矿产、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完成了全省100%的区域重力、区域水文等基础地质工作,完成了全省95%的中大比例尺基础地质工作和75%的矿产地质工作。先后向国家提交地质报告8000余份,查明矿种数量达90余种,位居全国第一,其潜在经济价值达数十万亿元;查明资源储量矿区1500多处,提交的十大矿产资源基地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一大批工业城镇及设施建设的兴起,尤其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发现和开发,使攀枝花市崛起为我国主要钢铁基地之一。近年来,全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资源战略安全的要求,聚焦贵金属和稀土、锂辉石、石墨等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为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和四川省委“5+1”现代产业体系对资源的需求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2009年12月,由该局106地质队牵头的四川省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启动。经过三年努力,四川地矿人向地层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探获钒钛磁铁矿25亿吨,成功实现了“再找一个攀枝花”。
2016年9月,该局403地质队承担的“四川省会理县拉拉铜矿接替资源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发现1个大型隐伏富铜矿体,新增铜金属储量64万吨,提交大型铜矿产地1处,让“拉拉外围找拉拉”变成现实。
新增氧化锂资源400余万吨,新增石墨矿2200万吨,新增稀土310万吨,新增钒750万吨,新增氧化钛3.1亿吨……紧盯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和四川省委“5+1”现代产业体系对资源品种的需求,四川地矿人地质找矿成绩斐然。
承担的“川南-川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区块优选”项目、川蔺地1井、川沐页1井页岩气调查井勘探进展顺利。2018年在广元新发现的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的重要稀散金属“铼”正在申报省地勘基金立项;今年7月广元较大规模天然沥青矿体获得重大找矿突破,受到有关自然资源部门高度关注;今年8月,被列入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宣汉钾盐项目开钻……
《四川省李家沟超大型锂辉石矿床的发现及找矿勘查技术研究》分别在2015年、2016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7年“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立,当年就申报落实各类科研项目20个,经费2400余万元……
不论时代如何变,但“三光荣”精神始终在一项项新进展、新突破中薪火相传。地质找矿这招“杀手锏”,从老一辈地质人传给了新时代地质尖兵的手中,地质找矿,成为共和国发展的牢固基石。
情系百姓安危
锻造新时代地质灾害防治铁军
现场:“补妆归来”的九寨沟景区将于9月27日开门迎客。华地公司现场负责人李强的心情和3年前一样,激动中也有些许忐忑不安,“三年前,担心胜任不了在‘珍宝上雕刻生命工程’。三年后,完成的工程融没融入景区,成为新景,让人民满意,完成的‘作品’即将接受全国人民的检阅,心情有点小紧张”。
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矿局包揽核心景区首批89处地灾隐患点治理任务。李强2017年8月28日进场,一干就是2年多,他的团队完成了第一批、第二批中的71处地灾隐患点治理工程,所有治理工程实现了安全零伤亡,质量零事故,主体工程经受住了今年6.25”和“7.10”特大暴雨洗礼。
“还要继续呆在景区里,刚刚完成第三批10个点的勘查设计工作,正在为即将启动第三批作准备。景区开门迎客后,还要对在开放景区内完工的治理点进行每天体检,确保游客安全万无一失。”李强说。
延伸:一路走来,百炼成钢。作为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绝对主力,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就被誉为“地矿铁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三峡链子崖超宽超高特大危多余的字治理成为惊世之作。2005年1月,创造“锁定丹巴县城建设街后山运动中的225万立特大滑坡体”的奇迹,写进大学教科书的经典案例。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地质灾害搬迁工程,在全国开了变被动治灾为主动防灾的先河。“5.12”后,先后降服了文家沟、冷木沟、红椿沟、烧房沟、七盘沟等多条业内公认的世界级特大型泥石流沟,成功树立了高位特大型泥石流治理工程的科学典范,成为全国科研教学野外基地。
“‘加强地质灾害’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虽然只有6个字,但字字千钧,作为四川省地灾防治一线的绝对主力,肩上的担子有千钧重。”王建明说。
9月13日正值中秋节,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当日降雨量达到了107.3毫米,创历史记录,导致多处山洪泥石流暴发。暴雨期间,四川地矿局驻绵阳地质灾害技术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排查险情,为地方政府组织抢险救灾决策,实现零伤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零伤亡背后是四川省地矿局在地灾易发地区,与当地政府合作组建地质灾害技术服务中心,他们的做法是派专家常驻中心,一方面负责定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一旦发生灾害,能够第一时间进入灾区,发挥专业支撑作用。从2016年成立首个以来,目前已成立了11个,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显著。
加快地质科技创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保持地灾防治领先地位。今年4月,由四川省地矿局华地公司牵头,与国内十家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技术与示范应用》启动。该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发明专利31项、发表SCI论文25篇、施工工法9项、标准规范3项、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应用示范工程5处。研究成果最终将形成强震区特大泥石流综合防控体系,为防灾减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王建明表示,下一步,四川省地矿局将成立全局地灾技术研究中心,集中全局地灾力量,全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吸收北斗定位新技术,全面实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由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转变,加快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进一步筑牢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防范安全屏障。
举全局之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现场:6月24日一大早,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挖夯村五组“地矿便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已完工的500余米便道上,三三两两的小朋友们和乡亲们沿道,或去上幼儿园,或到公交站点乘车去县城。
“过去要么绕大路两个小时,要么沿山脊走羊肠小道爬坡上坎,遇到下雨天,走起来很危险。现在1米2的水泥路,娃儿自己走都只要20分钟,很安全。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完成剩下的150米。”五组村民木及什布高兴地对正在便道上调研的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说。
延伸: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作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2015年12月,四川地矿局对口帮扶凉山州甘洛县田坝镇挖夯村等11个贫困村。
受领任务后,“举全局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写进了每一年的全局工作会报告中。6月24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王建明蹲点调研首站放在了对口帮扶村一线,强调要“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高质量按期完成脱贫任务。”
精锐尽出确保啃下硬骨头。47名帮扶队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5%,硕士22名,博士2名,他们在原单位担任二级实体或机关处室负责人或是后备培养干部。“脱贫攻坚是全局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年富力强的干部到脱贫一线去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王建明表示。
产业扶贫增强稳定脱贫后劲。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农业地质调查,11个村一村一评价,圈定了35000亩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土地和1400亩天然富硒土壤。富硒土豆、大米、玉米的销售量和价格逐年看涨。凤凰李、大棚蔬菜、柴胡苍术、果桑,跑山鸡、野猪、猎犬等特色种养殖业蓬勃发展。全局干部职工通过以购代捐刚刚丰收的7万余斤核桃,仅此一项,11个村收入40万元左右。
智志双扶筑牢脱贫之基。该局下属单位四川省机电技师学院先后开展两期“一对一”全脱产校内培训,让100余名老乡掌握建筑、电工等一技之长,月收入四五千元不再是梦。着力阻断代继贫困,他们积极帮助辍学孩子解决上学困难,11个村今年有26名学生考上大学。尤其罗咀村连续三年开展暑期青少年儿童夏令营结出硕果,今年飞出了甘洛县文理科高考状元。文科状元易万琴家是贫困户,去年8月一度打算辍学,是工作队协调解决了家里困难,把她拉回了课堂。
三年来,全局共投入各类资金近360万元11个村已有9个村整村脱贫退出,共计有610户2478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无一户一人返贫。剩余2个村计划今年底退出。该局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考核为“综合评价好”。牵头联系的邻水县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
地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现场:9月3日晚11时,在成都市锦江区三环路航天立交桥附近,物探队副总工程师武斌带领的项目团队正利用二维地震反射技术,摸清楚工作区地面以下300米的地下空间资源和地质结构框架。
“工作时间设置在夜间11点到次日凌晨5点之间。下半夜开展物探工作,可以避开一定干扰,让测量结果更精确。”武斌介绍。
“成都是四川省委提出的‘一干多支’战略部署中的‘干’,在中国行政版图中定位国家中心城市,正在迈向世界城市。打个比方,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成都做个CT,做一个全方位体检,你说我们的工作意义大不大”武斌说。
延伸: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就是四川地矿局地质工作调整和转型的方向,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地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开展“地质+生态环境”——阿坝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正在探路先行,先后完成二期九寨沟景区恢复治理工程,实现了在国庆前局部开园的目标。
开展“地质+文化旅游”——承担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技术总包和外业调查9月启动,助力打造文化旅游强省,让全域旅游旺起来。
开展“地质+农业农村”——承担全省八成以上农用地详查任务,宜宾3000余亩富硒土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开展“地质+城镇建设”——赶超雄安新区,400余平方千米成都市城市地质野外调查进入收官阶段,近日完成的“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应用系统开发及数据整合建库项目”总体设计获评优秀。
开展“地质+自然资源”——完成锂、钒钛、稀土、石墨、镍、铜、磷等重要矿产资源报告,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勘查开发建议。承担四川省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揽下首批4个活动断层调查项目,助力地震预测预报。
“新时代地质工作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被弱化,而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局党委提出了‘地质+战略’和‘互联网+地质’战略,让全局的地质工作更加精准对接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地质工作着力点”王建明表示。
扎实推进“五个地矿”建设
努力实现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现场:化探队总工程师唐文春中秋三天都在办公室加班。他在连线采访中说:“节前召开的全局科技项目信息库建设专题会议要求各单位深入研究政策和指南,以全局视角提出立项选题。队上的项目很多,要选出满足要求的,还要下功夫研究。”
唐文春说,这几年,作为单位的技术负责,明显感到了局党委推动“科技地矿”建设的决心和恒心: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一系列科技创新制度不断在单位贯彻执行,今年又大张旗鼓地表彰20名首批突出贡献专家和30名首批年青科技突出人才……人才立局,科技强队战略正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势不可挡。
延伸:地勘队伍怎么带,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地矿局提出了“五个地矿”建设的解决方案,即科技地矿建设、智慧地矿建设、绿色地矿建设、平安地矿建设、廉洁地矿建设。
以“科技地矿”建设为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实施的科技工作、人才工作的各类方针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10余项规章制度。成立地质专家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特聘顾问11名(其中院士5名)。建立局地质科技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334名。成立“战略新兴资源及深部找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8个科创团队,大力推进“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等7个科创平台建设。
“地质工作就是科技工作,在四川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中,聚焦地质工作的服务能力和作用发挥,我局提出了以构建公益科技型地质事业单位为方向,将全局地矿队伍锻造成省委省政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靠得住、用得上、成效好’的一去精兵劲旅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地质技术支撑力量。”王建明表示。
局总工李庆阳介绍,按照局党委提出的“科技先行、分类推进、攀高攻关”的科技工作思路,当前全局科技工作重点是抓好科技引领的顶层设计和成果转化,扎实推进实施七个重大课题,即:四川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四川省文化与旅游资源大普查;四川省“5+1”产业发展资源保障动态分析;四川省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地质解决方案;基于“三调”成果的地理测绘产品研发;城镇地下空间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地质解决方案;川藏铁路建设中重大地质生态问题。
“通过持之以恒地推进“五个地矿”建设,一定把四川地矿锻造成为新时代的地质尖兵和地矿铁军。”王建明充满信心地说。
“五个地矿”建设是发展的引擎,“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是地质工作当前和未来努力奋斗和发展的方向,建设一流地矿局,实现地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的目标。四川省地矿局咬定青松,铆足劲头,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