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发布
自2013年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启动,在国务院普查办、省委省政府和省普查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历时3年,投入3500余名普查人员,首次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我省地理国情家底。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全省行政区域范围内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查清了芦山地震灾区、地质灾害、交通干线等三个我省新增普查内容。普查工作取得了以“一图一库”为核心的丰硕成果,绘制了首张地理国情图,建成了覆盖全省的地理国情数据库。普查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收集整合多行业专题数据,通过室内分析判读、野外实地调查,获取了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的由12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和141个三级类覆盖全省的2140多万个图斑构成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
普查成果客观反映了四川省资源环境和省情省力的本底状况,有利于促进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四川普查成果内容丰富、特点突出:一是全面,对全省行政区域实现全域覆盖;二是客观,按照“所见即所得”的原则获取了一套不受管理属性等因素影响,对地表现状如实表达的客观、独立的数据;三是精细,普查最小图斑对应实地面积为200平方米,精确表达了地理国情;四是系统,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照国务院普查办“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精神,我省积极推进普查成果应用,选择不同的专题和方向开展了20多项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目前,普查和监测成果已经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军民融合、防灾减灾、天府新区发展建设、多规合一、精准扶贫、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河长制工作等多领域和地名、农业等普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四川省将按照今年新修订的《测绘法》赋予的职责和国家、省“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持续做好普查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认真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