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迈向质量时代——部分市州开展质量强市工作掠影

  • 2015年09月22日 15时17分
  • 来源: 省质监局
  • 【字体:
  •   9月16日至18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省质监局承办的“质量强省战略”培训班在成都市委党校举行。在三天的培训中,各市州分管领导纷纷畅谈如何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如何推动当地经济提质增效,如何进一步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实现四川产业向四川品牌的转变。

      成都:坚持大质量观推动科学发展

      成都是国家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56.6亿元,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成都市始终坚持大质量观,注重整体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推动城市科学发展s。在提升产业质量方面,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加强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监督,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在提升工程质量方面,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工程领域,建立健全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工程质量目标责任,加强绿色建设应用推广,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切实将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为服务质量重要内容,在金融、物流、商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社区物业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提高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质量,提升生产性和生活型服务水平。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坚持将生态文明作为城市发展重要内容,强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先后实施东郊工业调整、府南河和沙河整治、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两山”生态屏障和环城生态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提升全域环境生态质量。

      下一步,成都将全面总结创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加强质量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加快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质量综合竞争力,不断促进社会质量进步,坚持大质量观,努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泸州:筑牢质量基础

      著有“中国酒城”的泸州,获有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荣誉称号。近年来,泸州的质量工作以质量强市和品牌建设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居四川省前五位,2015年上半年,全市GDP为649.3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泸州市在质量强市和品牌建设引领发展上,系统做好规划设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着力构造“大质量”工作格局。突出顶层设计,编制了《泸州市“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等26个政策性文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综合分析机制,有效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实施政府质量考核,讲质量工作考核细化为20项定量指标、17项定性指标和2项“一票否决”指标,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将企业违法信息与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体系保障。扎实打牢质量强市底部基础,大力推进质量工作标准化,不断壮大“质量细胞”,着力夯实质量强市底部基础,实施标准化战略,全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华老字号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成为首批1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之一,全市九大重点产业园区推进“质量兴园”,成功培育“百亿园区”6个;创新推进质量建设,全面实施质量工作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创新形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诚信经营、统一品牌发展、统一质量首赔、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四统一、一控制”的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建设开发公司、园区集团公司“三驾马车”共同发力的运营模式,在白酒行业内首个实现全产业链耦合式发展。

      下一步,泸州市将坚持推进质量建设成果,全民共享。积极推行质量先行赔付,建立“12345”市长热线,成立质量安全志愿服务支队,综合受理群众的质量诉求,在餐饮行业开展亮标准、亮服务、亮承诺,比技能、比素质、比贡献的“三亮三比”活动,积极探索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活动,着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打造居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增强便民服务、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广元:打造质量品牌助推经济腾飞

      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强产业链地标成致富“金钥匙”,广元市、县区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农业标准化、品牌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对提升地方特色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动员企业立足长远,主动参与,积极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有效促进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深入挖掘总结地方特色产品的人文历史,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培育申报。二是选准龙头企业重点宣传动员,帮助企业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推动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三是结合工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体系,悉心指导企业、农户规范栽培管理,努力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档次。四是结合品牌发展战略,引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工品积极争创名牌,延长产业链条。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和米仓山茶叶已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通过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名牌发展战略,全市地方特色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地方特色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广元市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后续监管,进一步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能代表广元品牌,能助推广元产业发展、助推广元经济的腾飞、助推广元的转型升级都是与质量提升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宜宾:实施五大工程质量推动跨越

      宜宾,是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的重点支持发展区域,成功打造了产业优势、技术保障优势、标准和品牌优势的魅力之都。“绿色引领发展,质量推动跨越”宜宾市大胆创新提出口号,始终注重把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与城市特点紧密结合。宜宾市坚持速度和质量相结合,通过标准化战略、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等着力打造名优白酒产业、绿色清洁能源、绿色食品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质量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质量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质量”成为宜宾市政府发展战略的方向和路径,质量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绿色成为实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在宜宾,质量建设不仅是顶层设计的蓝图规划,更是践行在具体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宜宾市践行实施“五大”质量工程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实施标准化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发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分委会作用,制定发布了《宜宾酒(浓香型白酒)》等10个地方标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浓香型白酒区域标准体系,五粮液白酒标准近期也获得欧盟标准互认。二是实施技术支撑工程。市政府投资近3亿元,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建成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按照产业特点,布局了省酒类及原辅材料检测中心、川南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等8个省级质检中心,覆盖全市乃至川南重点产业的质量检验检测。三是实施质量发展补助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市政府对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补助,每年补助金额高达3000万元左右。四是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注重标杆引领,示范带路,组织质量专家通过示范试点、整体推进、全面达标三步骤在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出“标识标准化、现场示范化、管理制度化、质量溯源化、文化特色化”的五化企业质量提升基本管理规范,建立企业质量管理示范推广机制,使企业的质量意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质量文化、质量效益都有了整体提升。五是实施质量教育工程,重在强企与强人,从领导干部、企与、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全面开展质量教育活动。

      巴中:以质量创新引领发展动力

      对巴中而言,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旨在树立“大质量”理念,健全和完善宏观质量工作机制。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强市建设,坚持“11543”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着力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构建质量共治格局。

      巴中市坚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以质量强市为主题,以质量创新为主线,坚定不移的走质量强市之路。于201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格局。巴中市紧扣质量创新主线,着力“五个创新”,推进产业质量创新,制定《质量发展规划》将质量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实现经济发展跨越升级;着力推进质量品牌创新,提升区域形象,坚持品牌建设与区域形象推广结合,推动以综合品牌为引领、区域品牌为重点、企业品牌为基础的“三牌共建”,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目前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四川名牌2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38个,拥有27个国家级旅游品牌;着力推进质量监管创新,坚守安全底线,以风险防控为基础、以监督抽查为手段、以专项整治求突破,切实加强对食品、农产品、药品、消费品、交通、特种设备等关系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质量安全监管,历年来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故。着力推进质量标准创新,夯实质量基础,实施国家新农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建设“巴山新居”新农村示范点25个,申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等4个省级地方标准,着力打造“巴山新居”工程品牌;推进质量服务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围绕重点产业和质量安全保障需求,加强检验检测能力,探索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建设省级质检中心1个、市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5个、计量检定机构4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2个、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8个,全市90%的乡镇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

      下一步,巴中市将培育形成一批质量管理优秀、质量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优势企业,促进城市综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保民生促发展。打造示范城市这样一张名片,能扩大巴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树立巴中对外开放合作的良好形象,对促进招商引资,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市州领导畅谈质量工作,让我们更加切实的了解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无论是稳定经济增长,还是促进产业转型,都与质量密切相关,都必须紧紧抓住、抓好质量这个根本和关键,质量正成为新常态下四川发展的新动力,质量发展战略也将积极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建立更加严密、更加系统的监管体系。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质量方面的的思考,能借助此次培训,让质量知识在巴蜀大地更加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迈向质量时代——部分市州开展质量强市工作掠影

  • 2015年09月22日 15时17分
  • 来源: 省质监局
  •   9月16日至18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省质监局承办的“质量强省战略”培训班在成都市委党校举行。在三天的培训中,各市州分管领导纷纷畅谈如何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如何推动当地经济提质增效,如何进一步夯实质量工作基础,实现四川产业向四川品牌的转变。

      成都:坚持大质量观推动科学发展

      成都是国家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近年来,成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56.6亿元,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成都市始终坚持大质量观,注重整体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推动城市科学发展s。在提升产业质量方面,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加强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监督,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在提升工程质量方面,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工程领域,建立健全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工程质量目标责任,加强绿色建设应用推广,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切实将标准化和规范化作为服务质量重要内容,在金融、物流、商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社区物业等重点领域,广泛开展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提高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服务质量,提升生产性和生活型服务水平。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坚持将生态文明作为城市发展重要内容,强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先后实施东郊工业调整、府南河和沙河整治、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两山”生态屏障和环城生态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提升全域环境生态质量。

      下一步,成都将全面总结创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加强质量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加快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质量综合竞争力,不断促进社会质量进步,坚持大质量观,努力推动城市科学发展。

      泸州:筑牢质量基础

      著有“中国酒城”的泸州,获有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荣誉称号。近年来,泸州的质量工作以质量强市和品牌建设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居四川省前五位,2015年上半年,全市GDP为649.3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泸州市在质量强市和品牌建设引领发展上,系统做好规划设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着力构造“大质量”工作格局。突出顶层设计,编制了《泸州市“十二五”质量发展规划》等26个政策性文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在全省率先建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综合分析机制,有效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实施政府质量考核,讲质量工作考核细化为20项定量指标、17项定性指标和2项“一票否决”指标,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将企业违法信息与金融机构联网共享,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体系保障。扎实打牢质量强市底部基础,大力推进质量工作标准化,不断壮大“质量细胞”,着力夯实质量强市底部基础,实施标准化战略,全市获得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华老字号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个、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成为首批1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之一,全市九大重点产业园区推进“质量兴园”,成功培育“百亿园区”6个;创新推进质量建设,全面实施质量工作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质量水平,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园区发展模式,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创新形成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诚信经营、统一品牌发展、统一质量首赔、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四统一、一控制”的发展模式,以及政府、建设开发公司、园区集团公司“三驾马车”共同发力的运营模式,在白酒行业内首个实现全产业链耦合式发展。

      下一步,泸州市将坚持推进质量建设成果,全民共享。积极推行质量先行赔付,建立“12345”市长热线,成立质量安全志愿服务支队,综合受理群众的质量诉求,在餐饮行业开展亮标准、亮服务、亮承诺,比技能、比素质、比贡献的“三亮三比”活动,积极探索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活动,着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打造居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增强便民服务、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广元:打造质量品牌助推经济腾飞

      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强产业链地标成致富“金钥匙”,广元市、县区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农业标准化、品牌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对提升地方特色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动员企业立足长远,主动参与,积极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有效促进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深入挖掘总结地方特色产品的人文历史,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培育申报。二是选准龙头企业重点宣传动员,帮助企业提高认识,增强参与意识,推动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三是结合工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准体系,悉心指导企业、农户规范栽培管理,努力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档次。四是结合品牌发展战略,引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工品积极争创名牌,延长产业链条。青川黑木耳、青川天麻和米仓山茶叶已被评为四川省名牌产品。通过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名牌发展战略,全市地方特色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地方特色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广元市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后续监管,进一步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扶贫攻坚、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能代表广元品牌,能助推广元产业发展、助推广元经济的腾飞、助推广元的转型升级都是与质量提升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宜宾:实施五大工程质量推动跨越

      宜宾,是国家成渝经济区规划的重点支持发展区域,成功打造了产业优势、技术保障优势、标准和品牌优势的魅力之都。“绿色引领发展,质量推动跨越”宜宾市大胆创新提出口号,始终注重把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与城市特点紧密结合。宜宾市坚持速度和质量相结合,通过标准化战略、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等着力打造名优白酒产业、绿色清洁能源、绿色食品产业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质量管理创新,实现企业质量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质量”成为宜宾市政府发展战略的方向和路径,质量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绿色成为实现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在宜宾,质量建设不仅是顶层设计的蓝图规划,更是践行在具体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宜宾市践行实施“五大”质量工程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一是实施标准化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发挥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浓香型分委会作用,制定发布了《宜宾酒(浓香型白酒)》等10个地方标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浓香型白酒区域标准体系,五粮液白酒标准近期也获得欧盟标准互认。二是实施技术支撑工程。市政府投资近3亿元,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帮助和指导下,建成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按照产业特点,布局了省酒类及原辅材料检测中心、川南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等8个省级质检中心,覆盖全市乃至川南重点产业的质量检验检测。三是实施质量发展补助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市政府对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补助,每年补助金额高达3000万元左右。四是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注重标杆引领,示范带路,组织质量专家通过示范试点、整体推进、全面达标三步骤在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出“标识标准化、现场示范化、管理制度化、质量溯源化、文化特色化”的五化企业质量提升基本管理规范,建立企业质量管理示范推广机制,使企业的质量意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质量文化、质量效益都有了整体提升。五是实施质量教育工程,重在强企与强人,从领导干部、企与、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全面开展质量教育活动。

      巴中:以质量创新引领发展动力

      对巴中而言,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旨在树立“大质量”理念,健全和完善宏观质量工作机制。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强市建设,坚持“11543”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着力从机制体制创新入手,构建质量共治格局。

      巴中市坚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以质量强市为主题,以质量创新为主线,坚定不移的走质量强市之路。于2014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格局。巴中市紧扣质量创新主线,着力“五个创新”,推进产业质量创新,制定《质量发展规划》将质量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培育,实现经济发展跨越升级;着力推进质量品牌创新,提升区域形象,坚持品牌建设与区域形象推广结合,推动以综合品牌为引领、区域品牌为重点、企业品牌为基础的“三牌共建”,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目前共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四川名牌2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38个,拥有27个国家级旅游品牌;着力推进质量监管创新,坚守安全底线,以风险防控为基础、以监督抽查为手段、以专项整治求突破,切实加强对食品、农产品、药品、消费品、交通、特种设备等关系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质量安全监管,历年来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故。着力推进质量标准创新,夯实质量基础,实施国家新农村综合标准化示范,建设“巴山新居”新农村示范点25个,申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等4个省级地方标准,着力打造“巴山新居”工程品牌;推进质量服务创新,强化技术支撑,围绕重点产业和质量安全保障需求,加强检验检测能力,探索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建设省级质检中心1个、市级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5个、计量检定机构4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2个、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8个,全市90%的乡镇配备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

      下一步,巴中市将培育形成一批质量管理优秀、质量水平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优势企业,促进城市综合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保民生促发展。打造示范城市这样一张名片,能扩大巴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树立巴中对外开放合作的良好形象,对促进招商引资,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市州领导畅谈质量工作,让我们更加切实的了解到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无论是稳定经济增长,还是促进产业转型,都与质量密切相关,都必须紧紧抓住、抓好质量这个根本和关键,质量正成为新常态下四川发展的新动力,质量发展战略也将积极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建立更加严密、更加系统的监管体系。我们衷心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质量方面的的思考,能借助此次培训,让质量知识在巴蜀大地更加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